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1842年,魏源撰写《圣武记》,叙述了清王朝过去军事的胜利,用意在与当时军事上的颓势相对照。这一“颓势”出现于(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有历史学家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B、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 C、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3. 读右图可知,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 4. 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 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材料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最可能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注:道光帝1820- 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 (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 6. 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殖民扩张
  • 7. 《安吴四种》曾记载:1846年,由于洋布价格低廉,导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布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消减大半。”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遭受西方经济侵略 C、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 8.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观点的依据是( )

    ①创立拜上帝会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 “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0. 右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的侵略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D、清政府已经正式沦为“洋人的朝廷”
  • 11. 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 12. 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 第二时期注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
    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兴办新式学校 C、组建新式洋枪队 D、开办轮船招商局
  • 13.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为巩固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
  • 14. 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轮船可以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到重庆府。这表明(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腹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中国领海主权受到侵犯
  • 16.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 17. 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60家,下表列举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它们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自强、求富 B、有田同耕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 18.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 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辛 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内而宫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让外人为宗旨”,已经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驯服的工具”。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该条约( )
    A、允许列强在华设厂 B、严禁人民反帝斗争 C、海关关税中外协定 D、割让土地赔偿巨款
  • 20.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此次“变法”的历史背景是( )
    A、中国领土完全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朝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1.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以下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A、史实:《北京条约》签订——结论: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 B、史实: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结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C、史实:邹容发表《革命军》——结论: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史实:洋务派开办近代民用企业——结论:对外国资本入侵起一定抵制作用
  • 22.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知新报》 B、《民报》 C、《进步日报》 D、《复兴日报》
  • 23. 下面为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节选,其中第七章适宜填入的标题是( )

    第五章    驳保皇党创同盟会

    第六章    十次革命屡仆屡起

    第七章    ____

    A、拜上帝教  金田起义 B、自强求富  北洋水师 C、救亡图存  百日维新 D、武昌起义  孙大总统
  • 24.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三者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④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道闪电,具有划时代意义。据此,回答问题。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之城”,他们应该去(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2)、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26.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这段话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经过 B、内容 C、原因 D、影响
  • 27.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 28. 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 李鸿章 B、康有为 梁启超 C、孙中山 黄兴 D、陈独秀 李大钊
  • 29.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 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 3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全部历史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源自1840年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劫难。

    ——《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4期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为什么说1840年是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开始?
    (2)、指出材料所述运动的名称。为什么说它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3)、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自《低关税与近代中 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898 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游至(相继而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日学堂,曰商务,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改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特点,并简述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写出“今日诚非变法不可”的直接原因。
    (3)、据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变事”与“变法”之,间有怎样的本质区别?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其美的革命活动 ]

    陈其美,字英士,1878年出生在浙江吴兴。1906年,陈英士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率沪军攻入浙江杭州。1915年,袁世凯意在称帝,10月,陈英士主持中华革命党上海总部,兼任东南军司令长官,开展反袁活动。1916年5月18日,陈英士在上海被暗杀。孙中山赞扬他是“革命首功之臣”。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毛泽东曾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1)、陈其美的革命活动中,涉及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图B、图C的信息,谈谈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1

    资料卡2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的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写出学生在图中A处的主要活动,并指出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发挥怎样作用?
    (2)、根据资料卡1、2,说说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资料卡1、2和所学知识,印证以下两个观点。

    ①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②五四运动中,各族各界群众以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