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 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都是为了纪念(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 3. “1860年,闯入北京的英法强盗们给中国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屠城 D、南京大屠杀
  •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 5.   1851年1月11日,两万多名头裹红巾的男女农民、手工业工人,聚集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在欢呼声中庄严宣布举行起义。这场起义就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戊戌政变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6. 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没有学到西方先进技术 B、洋务运动没有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C、洋务运动是完全失败的一次尝试 D、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海军的发展
  • 7. 19世纪90年代末,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8.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 D、《辛丑条约》
  • 9.   1905年,孙中山在成立同盟会的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阐发为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10. 2020年1月,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武汉毅然决定封城”。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个英雄的城市",以下事件可以证明这观点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金田起义
  •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个“句号”是指(    )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12.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民国日报》于中华民国十三年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机关报。其中民国十三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公元(    )
    A、1913年 B、1922年 C、1924年 D、1925年
  • 1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天朝田亩制度》
  • 14.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自由 C、科学与法治 D、自由与法治
  • 15. 有人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如下阶段,并赋予各阶段不同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阶段④的时代主题是(    )

    阶段①

    阶段②

    阶段③

    阶段④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北京

    条约》洋务运动

    《马关条约》公车上

    书武昌起义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

    动中共成立

    A、巨痛与自强 B、剧变与转折 C、启蒙与觉醒 D、维新与革命

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8分,18题12分,共30分)

  • 16. 组合配对。请根据下列史实选项中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历史人物后的括号内。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中华民国的创建

    D.太平天国运动    E.公车上书

    (1)、洪秀全(    )
    (2)、陈独秀(    )
    (3)、李鸿章(    )
    (4)、孙中山(    )
    (5)、康有为(    )
  • 1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索篇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的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二: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实现近代化的目的。
    (2)、请写出材料二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和“维新之路”,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差异?
    (4)、从以上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中国人民的不满。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集中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签字”等口号。

    材料二:6月5日后,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中共一大的召开

    材料四:2017年5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次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6月5日以后,哪一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3)、材料三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这次会议过程中地点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五四精神写一句青春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