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它”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大,反映了尚未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下列遗址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姜寨聚落遗址 B、牛河梁遗址    C、陶寺遗址 D、二里头遗址
  • 2. “大汶口发掘的133座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14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葬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陪葬品确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材料反映的史学信息有(   ) 

     ①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②社会已经有了明显阶级分化 

     ③部落中已产生了权贵阶层    

     ④私有制已经产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 某学者认为:整个国家的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的。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这体现出该阶段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D、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4. 商朝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每因堂兄弟争位酿成王室的大乱。为了解决继承问题,周朝采取的措施为(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 5. 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主张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提出“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这位思想家是(   ) 
    A、荀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 6. 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 

     ①从禅让到世袭    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 B、大泽乡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C、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源 D、对法家治国提出质疑与反思
  • 8. 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在①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安北都护府
  •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 10. 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 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 B、政府开始实行均田制 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D、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
  • 11. 分析下表,与唐代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是(   )          
     

     时间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639年) 

     

     武则天神农元年 

     

     (705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年) 

     

     唐代宗广德二年 

     

     (764年) 

     

     人口 

     

     约1235万人 

     

     约3714万人 

     

     约5288万人 

     

     约1600万 

     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 

     ③安史之乱 

     ④五代十国的政权割据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12.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13. 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图。宫城分为三部分:太极宫是皇帝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东宫是太子的居所,掖庭宫是宫女居所。宫城之南的皇城是一些政府机构的所在地。根据三省的分工特点,尚书省最有可能位于(   ) 

     

    A、 B、 C、 D、
  • 14. 表1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 15.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16.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元朝(   ) 

     

    A、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B、沿袭变革是地方管理的主线 C、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D、根本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 17. 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自出炎帝”。金朝入主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 ,以中国自居。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 B、区域间经济交流频繁 C、文化认同增强 D、各民族习俗趋于一致
  • 18. 《金史兵制》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说明猛安谋克( )
    A、推动金朝的建立与发展 B、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是社会与军事管理系统 D、加强与汉族间的交往交融
  • 19. 下图所示,南宋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今天的(   ) 

     

    A、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 20. 下列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该表能够说明(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商税(万贯) 农业税:商税
    至道三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五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B、纸币成为这一时期主要流通货币 C、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监管 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 21. 汉唐时期的家具设计注重追求雄浑壮美,而宋明时期的家具设计转而追求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理学思想影响社会文化生活 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 2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图片中的历史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 23. 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该秘书机构是(   ) 
    A、内朝 B、司礼监 C、内阁 D、军机处
  • 24. 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30日在德国访问并在柏林科尔伯基金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郑和下西洋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B、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C、“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D、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 25.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下列不属于货币白银化所带来的影响的是(   ) 
    A、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有利于中国商业资本的集聚 C、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钱钞货币体系
  • 26. 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这说明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政策的特点是(   ) 

     ①因地制宜   

     ②民族自治   

     ③尊重个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④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7. 下图是明长城示意图,明朝长城修建之初主要的防御对象是(   ) 

     

    A、匈奴 B、满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 28.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提出上述思想的是(   ) 
    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
  • 29.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数据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A、海外高产农作物的输入和推广种植 B、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政局稳定和政治清明
  • 30.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繁盛时期,大量通俗、白话小说不断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化知识的普及 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C、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D、百姓生活的富足

二、材料阅读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32.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材料二: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 33.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生平大事年表(改编) 

                                                 
     

     时间 

     

     年龄 

     

     主要事迹 

     

     1654年 

     

     1岁 

     

     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年 

     

     8岁 

     

     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年 

     

     14岁 

     

     亲政 

     

     1673年 

     

     20岁 

     

     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年 

     

     28岁 

     

     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年 

     

     30岁 

     

     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年 

     

     31岁 

     

     ① 

     

     1685年 

     

     32岁 

     

     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②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年 

     

     37岁 

     

     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年 

     

     43岁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年 

     

     60岁 

     

     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年 

     

     69岁 

     

     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①处的主要事迹和②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