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 2. 下图是元朝“大德八年大都路造”青铜权,下列对元朝的“路”表述正确的是(   )

    A、级别等同于唐朝的道 B、下设府、州、县 C、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D、包括四个平行路级机构
  • 3. 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   )
    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 B、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 C、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 D、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
  • 4. 下列选项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诰”,史官记事曰“上”

    ②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

    ③“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④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 5.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 6.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由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产生了最早的陪审员制度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
  • 7. 公元前27年,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虽然他声称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像皇帝一样行事。材料中的“他”(   )
    A、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B、对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负责 C、依靠教权扩充王权 D、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 8. 论及近代某国的政体,有学者评价指出,这是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大要素,主要表现是通过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利分割和制衡。这种“全新的政体”(   )
    A、通过《1787年宪法》得以确立 B、包含内阁对议会负责 C、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被称为等级君主制度
  • 9.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完善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 10.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三三制”原则等实施,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 D、《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 11. 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2. 下图是某朝代科考内容和场次简表。据此判断,符合这一朝代的史实是(   )

    考试内容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一道考题出自“四书”

    第二道考题细分为两道:

    一、同样出自“四书”

    二、要求写一首五言诗

    一道出自“四书”

    一道出自“五经”

    一道诗题

    一道“四书”题

    一道诗题

    一道古风韵文形式的赋题

    一道“四书”题

    一道诗题

    一道论题

    默写《圣谕广训》

    A、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B、会试中实行南北分卷 C、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D、将六科并入都察院中
  • 13.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郡守每年秋冬要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和郡各对其下属机构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慎、公、勤等多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改进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 14. 英国的行政官员队伍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个系统。政策制定的预案收集由事务官进行初步筛选,提出相应意见后交政务官处理。作为政务官的内阁大臣是英国政治的“大脑”,所有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都由内阁提出并制定。这表明英国(   )
    A、实现了决策和管理的分离 B、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大降低 C、议会已丧失了制约政府的权力 D、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国家政治权力
  • 15. 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这表明( )
    A、中国文官考试制度正式形成 B、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形成 C、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 D、公务员考录工作法制化
  • 16.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秦简,为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在《法律答问》中有一条律文: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表示犯罪)。这一规定(   )
    A、可以用来佐证秦律极其严苛 B、说明秦朝禁止土地兼并 C、有利于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 17. 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   )
    A、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并广泛传播 B、弥补了政府救济的不足之处 C、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乡里的作用 D、经政府默许具有法律约束力
  • 18.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
    A、路德教反对教皇权威 B、路德教主张“因信称义” C、路德教麻醉了人们的思想 D、路德教具有双重作用
  • 19.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
    A、得到了西欧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B、促进了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C、提倡科学精神和宗教信仰自由 D、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 20. 阅读1992年和2001年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了(   )


    受案数(件)

    原告撤诉率(%)

    原告败诉率(%)

    被告败诉率(%)

    1992年

    27125

    37.84

    35.93

    21.98

    2001年

    100921

    32.38

    28.61

    25.67

    A、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B、中国已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发展
  • 21. 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制”到“治”的改变,体现的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创法律的时期 B、82年宪法修订后 C、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
  • 22.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政”、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借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 23. 有学者认为: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反复进入与退出,本质上与王朝国家统治者在“守中治边”和“守中弃边”边疆治理战略思想上的交替变化有关。下列属于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守中治边”的措施是(   )
    A、设护乌桓校尉 B、设北庭都护府 C、设西域都护府 D、推行屯戍政策
  • 24.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秦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有乌桓、匈奴、羌、氐等 B、唐朝边疆管理机构都督府上统于中央政府 C、明朝通过贡赐、茶马贸易与北方各族进行经济交流 D、清朝敕封西藏僧俗首领为“达赖”和“班禅”
  • 25. 下列机构所掌职权与如图一致的是(   )

    一、掌蒙、回诸番部王公、土司等官的封袭、年班、进贡、随围、宴赏、给俸等事。

    二、办理满、蒙联姻事务。

    三、管理喇嘛事务,保护黄教。

    ……

    六、掌管部分外交、通商事务。

    A、鸿胪寺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 26. 北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渐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代的旧路,还开辟了新的航路,从而形成了多条航线。宋代新开辟的通往日本、朝鲜半岛的海路起点位于图中的(   )

    A、 B、 C、 D、
  • 27.  2004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井真成的墓志。墓志写道“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该墓志的发现(   )

    ①可以作为用于研究遣唐使的重要物证

    ②具有见证中日文化交流的学术价值

    ③印证了唐代开放的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28. 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条约规定,“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这些规定的出台,对欧洲近代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D、清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 29. 下表列举了近代中国对国际法的传播和运用,由表可知国际法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有(   )

    时间

    大事

    1864 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 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 年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①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②促进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③首次形成国家主权观念    ④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0. 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比如对王安石的评价,世人褒贬不一。同时代的哲学家杨时认为:“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而列宁认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以下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 B、列宁的评价比杨时的评价更为客观理性公正 C、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王守仁和马丁·路德作为同时代的两位思想家,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各自民族历史的关键时期,并对后世历史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二:从政治上看,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诸侯革命。自中世纪末起,德意志的领主们就渴望成为“自己领土上的教宗”;通过维登堡所发生的宗教改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每位德意志王侯都成了“教宗”,借此他获得了拥有主权的基础。

    ——摘编自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西方通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思想的核心,并结合所学指出陆王心学的积极之处。
    (2)、阅读材料二指出直接推动德意志王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简述“维登堡所发生的宗教改革”的主张。
  • 32.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官场首重门第。五代门第观念消退,王朝决策权掌握在一批靠个人能力上台的文吏型官僚手中,他们的“家世背景逐渐淡化而个人因素相对受到重视”。宋代文官普遍以个体形式入仕,官员个人的出身问题遂日渐凸显。南宋孝宗时,蔡幼学在殿试策论中写道:“文武之别,有出身、无出身之辨,在古盛时,未闻此法。”南宋中后期官员李曾伯在《谢潼漕请举》中亦云“盖官版虽登,尚以出身、无出身之异”。这反映出在当时官僚群体内部,“有无出身”是一条重要分界线。

    ——周佳《宋代科举政策背景下的“出身”含义变化》

    材料二:它(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流弊日深。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一方面列强的入侵,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不足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输入、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促使一批忧国之士认识到八股取士导致士子只知诗文而不通中外,“心术坏而义理锢”,一批新人开始对科举制度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抨击。有人开始提出改革科举制度的建议,也有人开始对沿袭了千余年的考试制度进行大胆的变通和探索。

    ——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三: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是孙中山选拔人才的标准。他说“当议员或官吏的人,必定是要有才、有德、或者有甚么能干,才能胜任愉快的。”又说:“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当我们的公仆。”

    ——房列曙《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宋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变化出现的制度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道咸以后科举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清朝末年清政府对科举制“大胆的变通和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并指出其思想的影响。
  • 33. 法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527-565年)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编纂的所有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这部法律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随看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三: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等。

    ——摘编自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1)、阅读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包含的法律文献,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2)、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典“终于诞生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基本理念,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战争与和平法》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