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探究题和解答题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实验探究题
-
1. 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车祸的危害程度与汽车的动能大小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汽车的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假设】由“十次车祸九次快”可猜想:汽车的动能可能跟 有关;由“安全驾驶莫超载”可猜想:汽车的动能可能跟 有关。
(2)、【进行实验】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用金属球模拟汽车,让金属球从斜槽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碰到水平面上的物块,将物块撞出一段距离。物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金属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就越 。(3)、【分析论证】分析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4)、【实践应用】用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汽车 (选填“超载”或“超速”)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2.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欧。(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2),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1中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3)、小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3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3. 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
(1)、【实验结论】该气体由组成。(2)、【实验反思】C装置的作用是。
(3)、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4)、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如图实验,发现一组有气泡产生,另一组无明显现象。同学们对两个实验产生不同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①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即:
反应1:Na2CO3+HCl=NaCl+NaHCO3 (先)
反应2:NaHCO3+HCl=NaCl+H2O+CO2↑ (后)
②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均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1)、【实验分析】请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产生气泡的是组。(2)、【继续探究】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是否真的发生了“反应1”?【开展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Ⅰ:取少许待测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 ,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Ⅱ: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①小科依据现象得出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发生了“反应1”,请你说明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什么能支持小科的结论。。
②为了完成探究目的,步骤Ⅰ中的CaCl2溶液还可以用代替。
5. 钢丝棉是一种由低碳钢制成的细丝,直径约0.125~0.189毫米。小科利用钢丝棉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如下:步骤一:取4个50mL活塞润滑性良好的注射器,检查气密性。
步骤二:称取4团等质量的钢丝棉(每团体积约为6cm3) ,A保持干燥,B、C用少量蒸馏水润湿,D用少量食盐水润湿,分别放入甲、乙、丙、丁注射器中。
步骤三:移动活塞,使它们均处于46mL刻度处,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如图所示)
步骤四: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表。
5分钟
20分钟
1小时
甲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乙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丙
出现少许锈斑,活塞未明显移动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丁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1)、设计甲丙两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2)、步骤三中要完成乙组设置,进行的具体操作是。(3)、小科回想起一次去海边的旅行发现面对大海的铁栏杆锈蚀程度比其他地方更严重。请联系探究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6. 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C 装置的作用是B 瓶中,装置 D 的作用是;(2)、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pH约为1;
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你认为,可说明硫酸有剩余。(选填“实验 1”或“实验 2”)
(3)、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 (答出一点即可 )7. 某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要测定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取样品10克,得到如下A、B两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氧化铜样品的质量共42.5克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0.9克
B组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0.0克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2.3克
(1)、为保证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前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 实验中可以看到 B 中的现象是.(2)、通过两组数据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其原因是。8. 无焰食品加热器常被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所用的材料有镁、铁、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利用镁和水反应产生热来加热食物。下面是在15℃、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上述材料进行的研究。实验1: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适量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图甲上绘得曲线1;然后把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若干细条,重复上述实验,绘得曲线2;再取相同质量的镁粉重复上述实验,绘得曲线3。
实验2:把2.4g镁粉、5.85g氯化钠和一定质量的铁粉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并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测出容器内的温度。图乙是在改变铁粉质量的实验条件下,绘得的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3:把2.4g镁粉、28g铁粉和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并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测出容器内的温度。图丙是在改变氯化钠质量的实验条件下,绘得的温度变化曲线。
(1)、通过实验1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快慢的因素是。(2)、实验3中,当NaCl质量大于7.31g,实验就不必再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A、加入更多的 NaCl 不再改变反应快慢 B、加入 NaCl 会使反应变慢 C、水已沸腾, 不会再有温度变化 D、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3)、如果在实验3中加入了3.66g的NaCl,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4)、根据图乙和丙,在设计无焰食物加热器时,如果所用镁粉的质量为2.4g,则取7.31gNaCl和g 铁粉时,能做到利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产生尽可能多的热量。9.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科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请你帮小科补充完整性质2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选填“某些金属氧化物”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在图2所示的反应结束后,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10.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完全变质”或“部分变质”)(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11. 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1)、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2)、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HCl,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写出步骤(2)中生成固体A的化学方程式。(3)、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OH。12. 小海同学取未处理的镁、铝、锌三种金属条,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2)、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3)、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②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
13. 某兴趣小组利用铜丝进行了以下实验。(1)、如图1所示,将铜丝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细线吊着的长玻璃棒的两端分别绕有30 cm长相同的铜丝(如图2所示),使玻璃棒保持平衡,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将左端的铜丝浸泡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平衡。(3)、为了研究金属铜生锈的条件,该小组同学取四段长度相等的铜丝分别按照图示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B
C
D
E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生锈
由该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14. 科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不考虑酚酞)。
(2)、利用酸和碱的反应放热进行验证。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
15.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加入的A溶液是稀盐酸,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色,则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猜想Ⅱ成立。(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若A是B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 现象b为 , 则猜想Ⅱ成立。16.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现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原理]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通过实验测得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min。④连接上B、C。⑤打开分液漏 斗P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min。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2)。(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⑧计算。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E的作用是。干燥管C的作用是。(2)、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12g,m1为51.2g,m2为55.6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m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步骤③中鼓气的日的是用除去CO2的空气赶走装置中含CO2的空气;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4)、本实验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将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7. 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要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1)、[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2CO3
猜想Ⅱ:全部是NaOH
猜想Ⅲ:
(2)、[实验和推断]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B
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 (填“能” 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4)、若猜想Ⅲ成立,则X是溶液。(5)、[拓展应用]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18.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针筒Ⅰ和针筒Ⅱ中装有等量的液体,其中针筒I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容器Ⅰ和Ⅱ中充满二氧化碳。将两个针筒内的液体同时快速推入容器中。(1)、为达到实验目的,针筒Ⅱ中的试剂是什么?答:。(2)、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答:。(3)、请设计实验检验,充分反应后,容器I的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19.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为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其中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2。
①加BaCl2是为了除去;
②不能用 KOH 溶液代替NaOH,其原因是;
③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④操作Ⅳ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pH=7的目的是。
20. 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 , 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 , 的质量分数。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没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演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 , 可起到食用碱的作用。(2)、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 , 小乐先往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后过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3)、小海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 , 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退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如果不往装置中持续缓慢通入空气,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其原因是。二、解答题
-
21.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中可用(填化学式)作还原剂;(2)、反应②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 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接触;(3)、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即反应 ③,若用该方法制得铜16千克,理论上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千克?22. 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粉碎后分成三等份, 由三位同学进行实验(石灰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不溶于水,加热不分解)
①甲同学将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和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a所示。
②乙同学进行如图b所示的实验,通过电子天平示数的减少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可知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是。 ( 计算结果保留0.1%)(2)、请根据图a计算甲同学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0.1%)(3)、乙同学测得样品中的碳酸钙含量明显比甲同学所得的结果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可多选)A、盐酸具有挥发性 B、反应速度快锥形瓶中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甲组实验中固体未洗涤干燥进行称量 E、乙组实验盐酸的量太少,样品没有反应完23.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⑴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3)、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计算该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24. 瑞安古代民间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常用秸秤或树枝烧制草木灰作为肥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 , 为探究秸秤和树枝烧制的草木灰,哪种K2CO3含量更高,兴趣小组将10克不同类型的草木灰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放在锥形瓶中,放在电子天平上,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图甲)。(1)、草木灰中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现象是。(2)、在树枝烧制的草木灰样品试验中,小组记录天平示数与加入稀盐酸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锥形瓶质量为50克,则该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反应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
(3)、兴趣小组改用秸秤烧制的草木灰样品重复以上实验,实验装置、样品质量和稀盐酸总质量都不变,在图乙的基础上绘制成如图丙所示曲线ab’c’,请推测秸秤草木灰样品中K2CO3的含量相比树枝草木灰样品中是更高还是更低,并说明理由。。25.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了100克氢氧化钠溶液,取其中20克置于烧杯中;将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慢慢滴入烧杯中,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使用数字传感仪测得溶液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除了烧杯、天平和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图乙中的(填字母)仪器。(2)、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pH7(选填“>”“<”或“=”)(3)、兴趣小组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6. 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往A点所示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 。(2)、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7. 向Ba(OH)2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CuSO4溶液,直至沉淀质量为m克,再不断滴加H2SO4溶液。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a点对应溶液pH(填“>”“=”或“<" )7。(2)、取c点对应的溶液,不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28.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3)、请分析图3中温度变化的原因。(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29. 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40g稀盐酸。(1)、a、b、c三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溶液。(2)、从微粒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3)、求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01%,下同)30. 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2)、图中m= g。(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