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 1. 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吃熟食,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合工具或复合武器。这一时期最早出现于(   )
    A、旧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大汶口文化 D、龙山文化
  • 2.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 D、史料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 3. 下图是某位学生整理的西周制度史。据史实判断,①②处应填入的是(   )

    A、内外服制、原始经济 B、内外服制、井田制 C、分封制、井田制 D、分封制、原始经济
  • 4.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   )
    A、体现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 B、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 C、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5.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 6.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断完善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如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姐妹为“长公主”,其子为“皇太子”“皇子”等。名号制度的不断完善旨在(    )
    A、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 B、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 C、论证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推动权力向中央集中
  • 7. 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统治者

    商纣王

    秦始皇

    隋炀帝

    政策

    对外征伐,修筑豪华政策宫殿,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实行严刑峻法等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的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

    A、实行残暴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民族压迫 D、加强文化专制
  • 8. 《阿房宫赋》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
    A、政治改革、平定六国 B、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C、焚书坑儒统一货币 D、平定南方、北退匈奴
  • 9. 《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10.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十三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 11. 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部医学专著是(   )
    A、《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唐本草》
  • 12. 下图是某一时期政权更迭图的部分截图,这一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当时中国境内并存许多政权,也出现了短暂统一的局面。其中③代表的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 13. 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做法旨在(   )
    A、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 B、推动民族问的交融 C、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 D、维护传统华夷观念
  • 14. 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    )
    A、武力征服 B、实行和亲 C、册封吐蕃首领 D、设机构直接管理
  • 15. 《哥舒歌》在唐玄宗天宝末年的西北边境地区十分流行,其歌词为“北斗七星高,哥舒(即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歌》可以印证军镇的设置(   )
    A、引发安史之乱 B、造成内重外轻的局面 C、导致藩镇割据 D、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务
  • 1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经门下省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这反映出唐朝(   )
    A、皇权走向衰落 B、决策程序较为严谨 C、行政效率极低 D、宰相权力得到提升
  • 17. 下图为西安何家村出土的窖藏文物银饼,刻有錾文“游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令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据此可知(   )

    A、唐朝实行租庸调制 B、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交子成为主要货币
  • 18. 汉朝以来,中国的佛教寺院多为中轴对称的合院式布局,其中佛殿的结构、屋顶等皆仿宫殿的建造形式而建,与孔庙的建筑布局结构趋同。这反映出传入中国后的佛教(   )
    A、冲击了儒学和道教 B、具有本土化色彩 C、被普通民众所接纳 D、耗费了大量钱财
  • 19. 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日本公元7世纪起,开始持续且大规模地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并有计划地引进隋唐文化,从而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发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化(   )
    A、使东亚经济快速发展 B、被日本政府全盘照搬 C、对周边地区影响深刻 D、影响力辐射整个世界
  • 20. 宋高宗曾下诏“将诸州所收经制钱专委通判”。后来,由于通判不能很好地管理经总制钱,朝廷又下诏由知州、通判同掌。1146年,朝廷又下令“专委通判拘收”。这些举措(   )
    A、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 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调整了中央行政机构 D、体现崇文抑武方针
  • 21.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丙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历史解释带有主观性决定历史不具有客观性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C、《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晶,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 22.  916年,耶律阿保机“平诸弟之乱,弭兵轻赋,专意于农”。耶律阿保机的做法(   )
    A、实现了契丹族的封建化 B、有利于契丹社会秩序的稳定 C、确立了农业的主导地位 D、旨在维持辽与宋的和平局面
  • 23. 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这种设置(   )
    A、削弱地方割据的地理影响 B、阻断了民族交融之路 C、开创了全新地方区划模式 D、不利商业的长途贩运
  • 24. 北宋时期,朝廷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劝导南方农民试种麦、黍粟等北方旱地作物,到南宋时南方多地种麦有一定规模,出现“却破麦田秧晚稻”的景象;此外,浙东一带农户在早稻未收时,多在稻田的行间种上晚稻。这说明宋朝(   )
    A、政局环境影响饮食习俗变化 B、南方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C、农业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
  • 25. 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婚姻择偶自由 B、等级差别的消失 C、门第观念淡化 D、科举制快速发展
  • 26.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善恶兼收,不专崇节操”对于男女的德行操守是平等看待的。宋代以后,贞节烈女数量成倍出现,“贞(未婚夫亡不嫁他人)节(夫亡后从一而终)烈(夫亡殉节)”成为烈女行为的分类标准。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C、商业发展推动民众婚姻观念的变化 D、理学思想影响了社会伦理价值取向
  • 27. 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唐诗、宋词、元曲 B、元曲唐诗、汉赋 C、宋词唐诗、元曲 D、宋词汉赋唐诗
  • 28. 元朝统一后,农学家总结各地不同的农业技术,“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使无偏废”,编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这部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授时历》
  • 29. 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   )
    A、成为法定中央决策中枢 B、意在削弱相权强皇权 C、受到司礼监的严重制约 D、始终服务于专制皇权
  • 30. 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实行“恤民之政”。明仁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传达和平对外交往理念 B、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 C、减少开支缓解财政压力 D、实施海禁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31. 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   )

    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

    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交法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开面

    谕旨以年日为抄录备案

    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 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 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
  • 32. 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南巡期间曾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这些做法(   )
    A、旨在笼络江南汉族士人的民心 B、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宣扬皇权至上的思想
  • 33.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规定(   )
    A、使中外交往完全断绝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直接造成经济的衰落 D、旨在保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34. 王阳明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与程朱学说对抗,他认为“心明便是天理”,认为良知即是“天理”,而致良知就需要静思以“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据此可知(   )
    A、王阳明与朱熹的思想完全对抗 B、心学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C、心学已经摆脱儒学思想的束缚 D、心学强调个人修养在发现内心
  • 35. 下表为明清时期小说和戏曲的一些重要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类型

    重要成就

    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等

    戏曲

    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等,京剧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社会娱乐活动的丰富 C、文化知识的普及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36题14分,37题16分,共30分。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巫如赵伯雄先生所害,文献及金文材料表明,周王拥有对“天下”的铣治权。这种纯治权是至高无止的,至少在名交上,普天乏下锥都捍承认天子的至尊地位。固眦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关下的最高铣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尖上有一郜分被分割了,由夭予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而邦君一旦被赋予这种统治权,在领地之内就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事实上,邦君就是国家主权在这块领地上的体现者。这种情况可称作“主权的分散性”。一方面,存在着某种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另一方面,这种最高权力叉事实上被分割。孙曜先生则指出诸侯内部诸侯之于卿大夫也是同样情形:“盖世族于其封域以内,固俨然君也。其家臣及私属心目中,只知有家主,而不知有国君。”

    ——李若晖《郡县制时代一一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二: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二:

    察举制确立于西汉。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和母体,但它与成熟的、典型的科举制相比仍有很大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科举制采取招考与投考的方式取人。察举制的取士标准是多样的,德行经术、吏能等都可构成得举之资格。科举制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一决于程文之等第,考试成绩成为得官与否的关键。察举制下得举者固然有布衣,也有大量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察举既是入仕途径,也含有铨选、升迁和考课的成分。科举制下入仕和铨选有明显区别。科举制是一种入仕制度,入仕的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考试后,只获得仕官资格,此后需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区别。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演变趋势,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