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考古研究发现,在比良渚文化更晚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还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星罗棋布 B、源远流长 C、多元一体 D、中原核心
  • 2.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该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贵族阶层内部等级森严 C、西周社会宗法色彩浓厚 D、贵族阶层生活奢侈腐化
  • 3.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 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
  • 4.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源是(   )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法家思想的推动 C、阶级关系的变化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5.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强调以民为本 B、期望国家统一 C、关注政治秩序 D、力主集权政治
  • 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还可称为“监公”“郡监”“监郡御史”等。由此可知,秦朝(   )
    A、加强了对地方有效控制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因素 C、清除了顽固的守旧势力 D、建立了完善的中央机构
  • 7. 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
    A、沉重的赋税制度 B、严酷的法律制度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严密的基层管理
  • 8.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下列与之相符合的是(   )

    ①推恩令    ②中外朝    ③察举制    ④尊崇儒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和田马钱”(下图)是汉代的于阅(今新疆和田一带)地区自行制造和发行的一种钱币。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怯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   )
    A、“和田马钱”在全国流行 B、中国与西方存在文明交流 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 D、汉代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
  • 10. 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
    A、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11.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共记载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方田章、粟米章、衰分章(按比例、等级分配问题)、少广章(矩形田面积的求边长)、商功章(土方工程的计算)、均输章(徭役摊派)、盈不足章(计算盈亏)、方程章、勾股章"等九个部分。据此可见古代数学(   )
    A、重视算法 B、注重实验 C、寓理于算 D、追求实用
  • 12.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重新走向统一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南北政权对峙 D、政权更迭的频繁
  • 13. 《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其主要目的是(   )
    A、为接受汉族文化扫除障碍 B、改变鲜卑贵族的生活习惯 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 14. 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杜佑说“自是天下利于传输”“运漕商旅,往来不绝”中唐后,韩愈说“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由此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客观要求 D、是为隋完成统一的政治需要
  • 15.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16.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朋党之争 D、王国问题
  • 17. 唐代科举除设明经、进士等常举科目外,还设置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的制举科目,包括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    )
    A、士族阶层开始衰落 B、科举取士具有随意性 C、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D、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
  • 18. 观察下图,图中变化反映出(   )

    A、皇权独尊的确立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三权分立的形成
  • 19. 学者向达说∶"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长安胡化盛行一时……”,据此可知唐朝文化(   )
    A、兼收并蓄 B、领先世界 C、源远流长 D、影响深远
  • 20. 《佛说父母恩重经》是唐代以来民间最为流行的一部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经,它积极提倡孝道,强调报恩的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重大发展。这说明(   )
    A、宣扬儒家思想是佛经主要内容 B、佛教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C、佛教迎合中国文化以加强传播 D、佛、儒两派的思想基本相同
  • 21. 北宋政府在州县之上增设路一级的派驻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使掌法统∶设安抚使掌厢军;设提举常平使掌农耕。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史称为外台。这一举措(   )
    A、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两府三司的权限 D、扩大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 22. 澶渊之盟中规定,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赏”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岁币”(   )
    A、保证了宋金之间的和平 B、继承了秦朝民族关系政策 C、增加了宋朝的财政压力 D、造成了矛盾加剧战争不断
  • 23. 王安石“以常平伞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此处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
    A、丈量土地以增加税收 B、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 C、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D、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 24. 契丹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其历史贡献有(   )
    A、开创南、北面官制度 B、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C、推行“四等人制” D、推行八旗制度
  • 25.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块我国宋代的广告印刷铜版,上面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字样。从该"铜版"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广告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 B、直到宋代中国才出现广告 C、宋代出现了纸币“交子” D、宋代已经出现广告
  • 26.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当时(   )
    A、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严厉执行重农抑商
  • 27. 对于宋代社会的变化,时人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   )
    A、社会成员政治地位已实现平等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相对松弛 C、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最终实现 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淡化
  • 28. 《元史·地理志》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   )
    A、面临较大挑战 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 D、以重赋征收和徭役强化为主要手段
  • 29.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13世纪的中国)文化和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的信仰”。材料中“哲学的探讨”当指(   )
    A、程朱理学 B、克己复礼 C、阴阳五行 D、道教思想
  • 30. 下图是元代画家吴镇的《芦滩渔父图》,画上所题为∶“红叶村西夕照余,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拨棹,且归欤,挂起渔竿不钓鱼。”落款是“梅老戏墨”。据此可知,该画(   )

    A、体现市井生活的丰富 B、具有借景抒怀的情趣 C、细致逼真的写实风格 D、蕴含伦理道德的规范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40分)

  • 31.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因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勾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勾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回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轿转乘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汉代和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 32. 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不断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骨腴上地,亩值一金,郭、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南朝的刘宋王朝)

    材料二:南宋以后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完全奠定。由于复种制度的推广、新耕地的开辟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江淮、两浙、福建、四川等地区一年亩产可达二至三石。太湖流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棉花种植盛行于闽广地区,广东雷州半岛和广南西路又发展成棉纺织业的中心……在两浙路的太湖流域、四川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他们与独立手工业者一起,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北宋时,各路专以纺织为生的机户约有十万,数量可观。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有二十多个对外贸易港口。“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与南朝相比,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