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下图是某同学筹备的“北京人遗址”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

    A、打制的石锤 B、磨制的骨针 C、碳化稻粒 D、彩绘陶盘
  • 2. 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3. 传说黄帝能制造船只。考古工作者在杭州跨湖桥遗址发现了独木舟残骸。这说明(   )
    A、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B、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 C、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 D、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
  • 4. 下图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③、④位置应该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

    A、黄帝   炎帝 B、炎帝   黄帝 C、华夏族   汉族 D、炎黄联盟   华夏族
  • 5. 传说中炎帝教我们祖先耕种,被尊为神农。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贡献巨大,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假如某人被称作“当代大禹”,此人的身份应该是(   )
    A、水利专家 B、农业专家 C、医学专家 D、纺织专家
  • 6.  “国家”一词是由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合成的。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7. 商朝因战乱、环境变迁曾多次迁都,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才稳定下来。这次迁都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盘庚 C、武丁 D、商纣王
  • 8. 下图文物名为利簋,作器者名“利”,内底铭文记载了他参加牧野大战,因立功受到奖世的史实。这可以佐证( )

    A、秦灭六国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 9.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繁复。最具代表的纹饰为三层花式,第一层是几何纹,第二层是兽面纹,第三层主要是利用立体突起的纹饰进行装饰,如圆雕的兽首等。这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   )
    A、种类十分丰富 B、体现等级的差异 C、制作工艺精湛 D、是国家权力象征
  • 10. 春秋时期,隶属于诸侯的卿大夫,纷纷篡夺诸侯国国君的权位,卿大夫手下的官员,又纷纷篡夺卿大夫的权力。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制瓦解 B、诸侯争霸 C、民族融合 D、国家产生
  • 11.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课堂笔记(部分),笔记中横线部分的内容应是(   )

    A、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确立 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取胜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 12. 以下两则资料共同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咏史诗《流沙》)

    “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使四川沃野千里”(《史记·河渠书》)

    A、商朝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 13. 商鞅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显赫)。”此项变法措施(   )
    A、提高了粮食产量 B、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14. 台州和合文化,与余姚阳明文化、衢州南孔文化合称为浙江三大文化。据此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尊崇“和合”思想。孔子说“以和为贵”;墨子认为“离散不能相和合”,因而要“兼相爱”;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学派是( )
    A、儒学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儒家理学在台州天台山和合包容,共同构成了和合文化的有机整体。历史上,儒、释(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最早出现在( )
    A、战国时 B、秦朝时 C、西汉时 D、东汉时
  • 15. 孔子的学生来自10多个诸侯国,其中既有贵族,也有农夫。这反映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实行德政 B、仁者爱人 C、有教无类 D、学思结合
  • 16.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    )
    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 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17.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秦二世
  • 18. 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能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A、严刑苛法 B、修筑驰道 C、北击匈奴 D、开凿灵渠
  • 19. 某同学阅读的历史资料中有“楚汉之争”“约法三章”“垓下之战”等关键词,下列历史人物与这些词相关的是(   )
    A、秦始皇 李斯 B、赵高 秦二世 C、陈胜 吴广 D、项羽 刘邦
  • 20.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文景之治”的出现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1.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这一时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
  • 22.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材料反映的是( )

    前136年

    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各置博士

    前134年

    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 23.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 24. 在某张历史学习卡片上看到了“公元25年”“刘秀”“洛阳”的字样。这张卡片所学习的内容是(   )
    A、平王迁都 B、刘邦建汉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25. 东汉梁太后的兄长大将军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族“前后七封候,三皇后,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豪强地主横行 C、外戚把持朝政 D、宦官势力膨胀
  • 26.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甘英出使大秦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
  • 27. “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
    A、欧洲 B、中亚 C、长安 D、河西走廊
  • 28. 下表所示的信息反映的古代著作是( )

    ★体例:纪传体通史

    ★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A、《道德经》 B、《韩非子》 C、《论语》 D、《史记》
  • 29. 对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 )

    A、纺织技术的革新 B、汉字字体的演变 C、书写材料的进步 D、文书格式的改进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 30. 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

    文字资料

    图片资料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材料二: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

    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宗教祭祀等活动的举行……

    良渚古城距今5300- 4300年。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宗教祭祀的玉琮、玉璧等陪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中,哪些原始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并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
  • 31. 研读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互证]有学者提出将“地下发现(考古)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文献)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考古发现

    文献史料

    左图文物上的文字大意为:一名叫壳的卜官(掌管占卜)问:有没有灾祸?唉!有灾祸有(噩)梦。五日后,王在祭祖先时,在庭院摔了一跤。

    ——摘自《殷墟卜辞综述》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礼记·表记》上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学会评价]要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需要学会合理地运用不同的史料。

    ①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孟子》

    ②春秋时期各大国努力开疆拓土,以前零零碎碎的小国和部落,到战国时已合并成几个大国。……汉时期的大一统就酝酿于这时。——《春秋史》

    ③七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中国历史》

    (1)、材料中的两组史料互证了哪一朝代怎样的社会状况?据此简述“殷墟卜辞”的历史值。
    (2)、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害而无一利。”根据以上三则史料评析这一观点。
  • 32. “中央集权”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认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组示意图

    材料二:以下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部分)。

    (一)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以满足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1的需要。

    (二)能聚集力量,加强军事防御、发展民族关系。

    (三)加重对农民的剥刚压榨,引起了农民的反抗。

    ……

    (1)、图A所示中央集权制度是 由哪-朝代所创的?其中奠定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制度是什么?
    (2)、写出图B反映的西汉王朝面临的问题,并简述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按要求将下表中的史实(论据)补充完整。

    评价(论点)

    史实(论据)

    (一)

    秦朝修建长城,并开凿①(水利工程) ;汉武帝派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二)

    秦始皇统一越族地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③(民族) ,夺取河西走廊地区。

    (二)

    东汉末年,爆发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④。

  • 33.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源远流长的中医]

    资料A

    古代中国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原始人类在采集植物时,发现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中药由此起源。

    资料B

    在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还出现针负、手术等。

    资料C

    在古中国,医术也称“仁术”,医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中国传统养生观则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资料D

    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和药物的交流。

    [悬壶济世的名医]东汉末年,疫病流行,一些医生开始攻克疫病的艰辛探索。

    ①《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在无事之前”等内容。

    ②“五禽戏”的创编是适当运动、木病先防等预防医学思想的实践。

    (1)、根据上述四则资料,说明以下观点。(填写资料序号。)

    ①古史传说折射出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

    ②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为中医发展提供基础:

    ③丝绸之路是中外医药学交流的重要通道:

    ④早期国家阶段我国的临床医学有一定发展: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两位古代名医的成就?为治理流行疫病,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