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有气体 B、纯净空气 C、自来水 D、液氮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O B、N C、Al D、Fe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滴加液体 D、
读取体积数据
5. 某些食品包装袋中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适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空气6. 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 木炭和蜡烛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放出热量 B、都是化合反应 C、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都需要反应条件9. 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10. 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H2O2 B、KMnO4 C、KClO3 D、H2O11. 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景色
解释
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12. 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O2和N2(燃烧的木条) B、汽油与酒精(闻气味) C、空气和O2(带火星的木条) D、水与双氧水(二氧化锰)13. 在反应A+2B=3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17,当6.4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6gC,则D的质量为( )A、0.2g B、1.8g C、3.6g D、4.4g二、多选题
-
14.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分类标准
物质或变化
A
黑色固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B
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
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
D
氧化反应
食物变质、木炭燃烧
A、A B、B C、C D、D15. 已知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并放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该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D、2 g氢气和2 g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 g氯化氢三、填空题
-
16. 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化学式或必要的文字说明填空。(1)、2个铁原子;(2)、Mg2+;(3)、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4)、碳酸根离子的化学式;(5)、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6)、“3Na+”中的“3”表示;(7)、标出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8)、净水盐高铁酸钠由Na+和构成,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17.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X的化学式为。(2)、碳“捕捉”:用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Na2CO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有机清洁燃料甲醇(CH3OH)和M,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2)、磷在氧气中燃烧:;(3)、氧化汞受热分解:。19.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1)、地下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实验结束,可加入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3)、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 , 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2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实验问题:(1)、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是____(填序号)A、用自来水浇灭 B、用桌上湿抹布扑盖 C、用沙土盖灭(2)、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如果点燃时发出;则证明氢气不纯。(3)、过滤水中难溶性杂质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填仪器名称);(4)、过滤实验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5)、用量筒量取8 mL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8 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氢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2)、如图甲,X是。(3)、如图乙,一段时间后,支管(填“左”或“右”)侧溶液变红。(4)、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元素符号
C
O
Mg
Cl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由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5)、氯与氧二种元素形成化合物M,氯与氧元素质量比为71:64,则M是(填化学式)。四、综合题
-
22. 物质的组成与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点,下面A~G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F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G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E、G的化学式:E;G。(2)、写出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3)、写出的反应②化学方程式。23.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填序号)。
①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②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收集已满的方法是;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已满。(4)、用双氧水制备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已知氨气(NH3)密度小于空气,由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且常温下极易溶于水,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24. 河西区某化学小组同学依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甲、乙、丙、丁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下装置:
甲
乙
丙
丁
(1)、甲、乙、丙、丁小组同学的设计,能够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序号)(2)、【讨论与探究】甲小组做白磷燃烧实验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因为该反应(填“吸热”或“放热”),防止锥形瓶底部温度过高而炸裂。
(3)、乙小组同学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4)、丙小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 , 溶液颜色逐渐由蓝色变浅绿色。(5)、通过对四个小组实验的探究,得到的初步经验: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中进行实验。(6)、【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7)、【应用拓展】某固体物质M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物质M一定由种元素组成。
五、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