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金属导电 C、汽油挥发 D、空气液化2. 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酸奶 B、冰块 C、白酒 D、食醋3. 室温下,水中分别放入少量下列物质,充分搅拌后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面粉 C、泥沙 D、食盐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取用粉末药品
D、点燃酒精灯
5.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气 B、金刚石 C、金 D、氯化钠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Si C、Al D、Fe7.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滤和加热煮沸都可以将硬水软化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C、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8. 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钒为金属元素 B、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D、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9. 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10.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含洗涤剂的水清洗管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使油污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B
向鱼缸中不断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11. 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A、2K——2个钾元素 B、——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C、O2——氧气由2个氧原子构成 D、3H+——3个氢原子12.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 C、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13. 金刚砂(SiC)用作航天器涂层,生产原理: , X的化学式为( )A、CO B、CO2 C、C D、O21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逐渐变成黑色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15.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作照明弹 B、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燃料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可用作常见的溶剂16.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
C、
D、
17.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因此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18.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B
区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加入水中,测溶解前后温度
C
区分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D
区分活性炭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二、多选题
-
19.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及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 B、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C、装置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D、装置内气体分子本身变大20. 结合下列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从物质类别上看:图示物质中有两种化合物 B、从微观构成上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D、从反应类型上看: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三、科普阅读题
-
21. 请阅读以下文字信息,回答第下列小题。
119号元素,也被称为类钫,是暂未合成的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119。
2019年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9号元素。发现者分析,从质量上看,第119号元素是氢元素的299倍,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99。截止到2018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发布的最后一版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种元素是位于第七周期的第118号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第119号元素有望成为第八周期的第一元素。
(1)、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的第119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A、119 B、180 C、299 D、418(2)、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和科学家预测分析,下列元素与第119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Na B、S C、Cl D、Ar四、填空题
-
22. 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氮元素 , 两个氦原子。(2)、硫酸钠和硫酸铜中都含有的阴离子。(3)、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3. 根据下列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微观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种。(2)、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填“阴”或“阳”)离子。(3)、镁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它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4. 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1)、氧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碳酸锌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质量比为。(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填序号)。A、锌原子 B、锌分子 C、锌元素 D、锌单质25. “逐梦”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氯化钠溶液。在20℃时,称取10g氯化钠加入40mL水(水的密度是1g/mL)中,充分搅拌,氯化钠完全溶解。(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名称),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5g氯化钠,充分搅拌,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该溶液为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可将未溶解的固体溶解的方法有(任写一条)。(3)、氯化钠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有(填符号)。
五、综合题
-
26.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扬帆”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下列有关甲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避免瓶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乙实验中装置D的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27.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筑梦”学习小组走进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1)、I.实验室制取氧气
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装置序号),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3)、实验室可用(填装置序号)收集氧气。检验收集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4)、制取气体需要多个环节:①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②选择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方法;③明确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____(填字母序号)。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5)、II.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查阅资料】a.大理石(固态)与稀盐酸(液态)混合即可生成二氧化碳。
b.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还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
请分析以上资料信息,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化学性质。
(6)、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装置序号),只能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28. “神舟十四号”飞船载人进入空间站,航天员要在空间站生活半年,假设空间站为此要提供480kg的氧气。空间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来提供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水的电能来自光伏板吸收的 ,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连接电源正极与连接电源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要提供480kg的氧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9. 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圆梦”学习小组同学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1)、【知识提取】天然水经沉降(吸附)、和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以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净化步骤是。
(2)、【查阅资料】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硫酸铁【Fe2(SO4)3】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进行实验】
Ⅰ.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
配制水样:向10L水中加入25g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
配制絮凝剂溶液:用100mL水和5g硫酸铁进行配制。
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
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
①
200
0
20
12.48
②
200
0.2
20
76.54
③
200
0.3
20
84.60
④
200
0.4
5
64.45
⑤
200
0.4
10
70.85
⑥
200
0.4
15
81.04
【解释与结论】
配制絮凝剂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A中量取100mL水时,除量筒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B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请结合该实验研究范围内的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探究静置时间不同对水样净化效果的影响
对比实验(填序号)
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相同时,静置时间越长,对水样净化效果越好。
探究加入絮凝剂溶液的量不同对水样净化效果的影响
对比实验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