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中国皇帝在9月15日痛苦地批准了这项条约,维多利亚女王则在1842年12月28日批准了该条约。这项条约( )A、签订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结束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条约 D、反映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意志2.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夷'字。"这一规定表明( )A、中英两国实现了外交平等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文化全面影响到中国 D、“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3. “他根据‘摩西十戒’编写了十款天条:(1)崇拜皇上帝;(2)不好拜邪神;(3)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4)每周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5)孝顺父母……”材料中的“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洪秀全 D、李秀成4. 下图是1878年中国留学生棒球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中国学馆门前拍摄的照片。照片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方面的内容( )A、派遣留学生 B、兴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企业 D、建立新式海陆军图15. “它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材料中“它”指的是( )A、《虎门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6.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与材料中的"他"最相符的是( )A、左宗棠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李鸿章7.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材料旨在强调戊戌变法(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得到了人民群众支持8. “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朝的威望跌入谷底。"此局面形成是因为( )A、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 D、《辛丑条约》的签订9. “国内学生及旅日留学生均热情地支持他,在日本的学生还出版了《国民报》和《二十世纪之支那》以推动革命事业。一些知名的学者回国之后创立了《苏报》。……除了这些出版物,还涌现了大批支持革命的社团。”由材料可知( )A、维新改革主张得到学生支持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C、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 D、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大解放10. “该团体的最初会员为112人,孙计划将活动扩展至美国,因此他匆匆返回中国,以便利用中日战争的有利局势。他返回香港,并于1895年2月21日在香港建立总部,并在各地设立支部。”(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11.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起义。起义的地点位于图2中( )A、A处 B、B处 C、C处 D、D处12. “蔡锷与从前的老师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保卫中国四亿黎民的荣誉和骨气。云南革命党人……向袁发布通牒,给他两天时间取消帝制运动。当袁拒绝时,云南便于12月25日宣布独立。"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13. “陈独秀在第一期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并且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实现民族的觉醒。青年受到感召,要从世界上各种文明中选择有活力、新鲜的元素,以便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材料中"第一期"刊物的名称是(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14. 从1916年到1928年间,“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据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军阀的割据混战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清政府腐败无能 D、革命派软弱无力15. “13位代表中最年轻的是刘静仁……李大钊因校务繁忙无法抽身……刘静仁在回忆录里写道‘这个莫大的光荣就这样历史地落在了我的头上’。”“莫大的光荣”是指刘静仁( )A、领导了五四运动 B、领导新文化运动 C、参加中共一大 D、组建共产党组织
二、辨析改错(8分)
-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1)、1838年底,咸丰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2)、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自强"的主张。(4)、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南京。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同盟会的强势人物主张,跨越这些边缘地区而攻击王朝的致命之地,要么在北京要么在长江沿岸的华中要地。他们这样推论:若能夺取武汉三镇,革命党就能占据有利位置,既便于响应南方,又便于向北进军京师。……在湖北,已经有两个组织存在,它们虽与同盟会有联系,却不是同盟会的一部分。……1911年6月1日,双方同意共同合作,在武汉发动一场联合行动,并邀请在沪的黄兴与宋教仁前来指导革命。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1)、材料一中的“两个组织”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在武汉发动一场联合行动”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辛亥革命。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阶段(1861年至1895年)——在外交与军事现代化方面做了粗略的尝试
第二阶段(1898年至1912年)——接受西方政治体制的时期。
1917——1923年(第三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材料二:历史学家把1919年5月4日视为分水岭,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在后一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成为一支自觉的、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共产主义成为中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中越来越强大的意识形态工具。
(1)、列举材料一中三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各一例。(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用史实证明“在后一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成为一支自觉的、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一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的不同点。四、活动与探究(17分)
-
19. 读图3,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孙中山和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的地点分别位于图3中:、(填字母)处。在C地爆发的,引发二次革命的历史事件是:。(2)、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次革命的结果以及之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