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48分)

  • 1. 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 2. “圣贤”是中国人长久的人生价值追求。法家以为“农、战”是贤,儒家以为贤主要包括学识、行政能力与仁、义、正直、良心等道德,墨子则以为贤应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及具有救民于匮乏和悲惨生活之中的宗教信念与使命。这说明先秦思想家(    )
    A、完成社会秩序重建 B、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C、关注社会现实需要 D、提倡建立精英政治
  • 3. 秦汉时期,官吏分为“长吏”(朝廷命官)和“少吏”(低级官吏)少吏虽然职位和俸禄较低,但名目与人数众多,有关规定和限制也很严格,如下表所示。

    项目

    内容

    选拔资格

    家赀限制;年龄限制;道德和才能标准;文字知识和晓习律令;特殊群体的限制,即赘婿、贾人及吏坐赃者

    升迁制度

    察廉制度与功次制度;孝廉、贤良方正、茂才、捕格群盗尤异

    社会待遇

    赐钱、赐金;赐爵、赐肉、赐酒、赐食;益俸;休假

    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嬗变 B、官僚政治有助于加强封建统治 C、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缓解 D、君主专制统治的效能遭到削弱
  • 4. 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的后裔。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 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 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
  • 5. 唐代寺庙中面目狰狞、手持兵器的药叉天王像是古代门神的雏形,而宋代门楼所贴门神,均为与日常生活无异的武将文臣。苏轼曾借门神之口自嘲:“吾辈不肖,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
    A、文官政治较为完备 B、思想文化摆脱了迷信束缚 C、世俗生活较为普遍 D、儒学思想开始向民间渗透
  • 6. 1681年,康熙北巡塞外,蒙古诸部将原喀喇沁、敖汉等部的游牧地献给清廷,康熙在此地建木兰围场(见图)作为皇家狩猎场。史书记载,自1683年至1820年在木兰围场共举行狩猎活动105次。木兰围场的设立(   )

    A、有巩固北方边防的政治目的 B、对提升军队战斗力成效卓著 C、旨在传承蒙古骑射文化传统 D、说明清廷重视锻炼人的体魄
  • 7. 下表为中国近代部分时期的经济主张(部分),此表可用于说明(   )

    时间

    经济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

    张之洞主张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

    甲午战争后

    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强之大本”,提出轻工业以棉为纲,重工业以铁为纲的“棉铁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振兴实业的“要道五条”

    A、传统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B、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 D、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 8. 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
    A、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 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 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
  • 9. 陕甘宁边区有一支秧歌叫《赵富贵》,还有一支秧歌叫《张治国》,这两支秧歌在吴起镇演出后,有个士兵把手捆起来,请求连长处罚,因为他“想开小差……还想组织别人开小差”。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边区文化建设( )
    A、服务于反“围剿”斗争 B、以歌颂先进人物为主 C、提高了民众的抗日觉悟 D、以吴起镇为文化中心
  • 10. 从1964年开始,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三线建设部署的项目便涉及到钢铁、石油、农业、林业等300多个。同时,中央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立特区制,实行建设与生产承包,组织有关部门和省市集中会战等以保证三线建设。这些措施(   )
    A、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 B、开始了设立经济特区的探索 C、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 11.  1982年1月1日,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工作1号文件指出,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一文件(   )
    A、开启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 B、全面否定农村个体经济 C、肯定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创新 D、推动农村工作重心转移
  • 12.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确立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国际形势作出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二是明确了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向“全方位”发展;三是重新阐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调整旨在(   )
    A、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B、发挥负责任大国担当 C、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3. 伯里克利在担任雅典执政官时曾说:“让一个人担当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来自某一特殊阶级,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决不会因为贫困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由此推知,当时雅典城邦( )
    A、居民具有同等参政机会 B、公民政治素质普遍提高 C、平民主导城邦政治活动 D、民主政治制度渐趋成熟
  • 14. 罗马公民马勒奥洛因弑亲遭到弟弟的控告,出于怨恨,他在遗嘱中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故根据罗马法判决其遗嘱无效。这体现出罗马法( )
    A、突出保护个人私有产权 B、强调程序与形式主义 C、注重维护家庭伦理关系 D、追求实用与实质正义
  • 15. 英王亨利一世颁给城市的特许状: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意的伦敦市民为市长……英王亨利二世颁给城市的特许状: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了(   )
    A、王权加强与城市自治相互促进 B、王权利用城市力量进行扩张 C、英国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解体 D、城市自治导致地方割据严重
  • 16.  17世纪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第一个宣布用本民族语言实行普及教育的人,他主张教育工作者应当打开男女青年天赋才能自由发展的道路,对青年人应不限等级和地位,要采取同样的教学原则。这表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
    A、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成果 B、具有民族性民主性和人文性 C、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 D、推动了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
  • 17.  1701年、1720年,英国两次通过棉布法案,禁止印度棉纺织品输入,但收效甚微——仅仅让走私愈演愈烈。1814至1828年,印度出口英国的布匹骤降2/3,而英国纺织品对印度的出口量则增长逾5倍。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   )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加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C、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D、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 18. 有学者指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在通过宪法时,有两个州反对宪法,四个州仓促地批准通过了宪法,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由此可见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
    A、民主范围比较狭窄有限 B、存在联邦政府胁迫民意的问题 C、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在制定程序上表现出非民主性
  • 19.  1920到1925年,为了方便波兰西部的德国人返回国内,德国建立了26个“回乡集中营”,到1923年初的时候,这样的集中营达到了同时容纳4000人的记录;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也有大约12万人回到了德国。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  )
    A、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动 B、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影响 C、德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D、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 20. 1926年,英国宣布其自治领(享有自治权的殖民地)与宗主国因“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政府,英国国王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共同君主与国家元首。这表明英国(    )
    A、  殖民统治体系发生动摇 B、自治领获得了完全独立 C、放弃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D、国王深受自治领的拥戴
  • 21.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包括农民)与国家之间形成实行义务交售制的经济关系。义务交售制采用买卖的形式,但农副业产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征购的劳动产品,实际上是“贡税”。该做法(   )
    A、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 B、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C、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 D、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 22. 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做法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 C、世卫组织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 23. 下图是1950—1989年西方某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央政府积极干预经济 B、国际关系恶化掣肘经济 C、适时减少政府公共开支 D、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 24. 美国在特朗普当政时,通过高关税严禁中国、印度等国的高科技企业赴美投资以保护其国内市场;同时,却又寻求中、印对美国产品和跨国公司的投资更加敞开大门,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将中、印等国经济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这说明(   )
    A、全球化缩小了各国间的经济差距 B、经济的全球化具有非对称性特点 C、发达国家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 D、美国完全垄断全球的高科技产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15世纪前后突然超过亚洲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共同采用了贸易开放政策。同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最先富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是发生在欧洲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英国与后来的法国和德国,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较好地将殖民地纳入本国的分工体系,而且拥有更好的市场条件、高效的法制传统和人力资本培育体系,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

    ——摘编自李君华、欧阳晓《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生局部结构性变换。新生的先进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的新走向,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大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的依据。
  • 26. 开放性试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 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 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艰辛探索,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 光明前景。 

    ——摘自韩振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仁人志士的“探索”或“斗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摘编自《“冷战”风云》

    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是美国的1.5 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摘编自《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

    美联社马尼拉2011年10月17日电,约3000名美国和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菲律宾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演,包括在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南沙群岛)附近进行针对敌方海岸的突袭演习。《菲律宾明星报》网站10月17日发表文章,昨天在马尼拉举行的一个关于南中国海的论坛中,专家们说,中国让自己处于守势,其战略模糊表明,北京对其主张和政策并不清楚。估计中国将继续坚持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原则,坚持对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敦促提出主权要求的各方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面对材料三的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羸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