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学情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适合于农业耕作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有利于建金字塔
  • 2. 与美索不达米亚相比,埃及在政治统一上所遇到的问题要少得多。这部分是因为尼罗河水道本身的统一性的影响。由于同样的原因,埃及的政治更具有权威主义和集权的特征;而美索不达米亚体制下的城邦国家虽然常常也是由国王统治的,但为议会和其他参政机构留有活动的空间。据此可知,古埃及的政治(    )
    A、体制上与两河流域很类似 B、参政机构有一定活动空间 C、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明显 D、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3. 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 4.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被用来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楔形文字成为用来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文字(    )
    A、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的功能 D、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 5.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亚非文明》之后,搜集了四幅相关的想象画。据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想象画取材于古代埃及文明 B、条文内容不利商品经济发展 C、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D、图片反映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 6.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可知(    )
    A、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商业争端 B、商业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C、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国王的命令 D、政府、神庙和私人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 7. 下图中的“?”处应填(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中国
  • 8. 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
    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 9. 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古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的影响,如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古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这些史实意在强调(    )
    A、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埃及是最古老的文明 C、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D、天文历法关乎农业生产
  • 10. 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居民在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政治存在优缺双面性 C、直接民主具有无比优越性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11. 历史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某同学所作的以下示意图,反映了(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B、罗马元老院的产生过程 C、希腊城邦的同盟体制 D、罗马帝国政权运行机制
  • 12.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建筑。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文学、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这说明(    )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 B、和平往来促进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征服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
  • 13.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方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是民主政治 B、东方都发源于亚洲,西方都发源于欧洲 C、东方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以农耕为主,西方工商业发达
  • 14. 公元前59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为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了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这表明(    )
    A、凯撒适时立法巩固罗马的统治 B、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 C、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D、罗马行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
  • 15.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B、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 16. 古希腊哲学思想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在艺术创作上,由神庙建筑转向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官殿、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碑等。据此可知,古希腊文化(    )
    A、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B、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 C、强调社会等级秩序 D、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 17. 古希腊人留下了一些具有表现力与美的艺术品,如《掷铁饼者》等。这种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的风尚说明古希腊社会(    )
    A、效仿神灵,无拘无束 B、古风浓厚,世情淳朴 C、崇尚自然,歌颂人性 D、人民主权,个人自由
  • 18. 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 19.   796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说:“我的天职是使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而神圣的教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反映了(    )
    A、教会权力居于王权之上 B、基督教传播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 C、封君要为封臣提供保护 D、神权与王权对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统治
  • 20. 对于克洛维来说,这绝不是纯属信守诺言的举措,利用基督教会和高卢罗马贵族的势力是克洛维实现法兰克王国扩张与征服的绝佳工具。自此克洛维顶着基督教会保护人的名头,以帮助教会清剿异端为旗号,最终完成了法兰克王国的霸业。这一内容主要体现了(    )
    A、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B、基督教对克洛维对外战争起到真正保护作用 C、克洛维借助基督教完成了自己的统治霸业 D、基督教会的势力大于王权的势力
  • 21. 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只有权利,没有义务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封君把土地和人口无偿地赏赐给封臣
  • 22. 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1280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从中能够看出(   )
    A、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B、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C、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D、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的冲突
  • 23. 如果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的一座庄园的农奴,那么下列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自己带农具和耕畜在领主的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 B、除了拥有一定耕地的使用权外,还可以到“公用地”放牧 C、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均可自己生产,如盐和铁 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 24. 根据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 25. 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为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 C、市民文化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26. 下列组图反映的探究主题是(    )

    A、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B、西欧庄园制度 C、西欧大学兴起 D、西欧城市的兴起
  • 27. “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下面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学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B、大学是城市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C、大学引发了城市不断出现起义 D、大学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
  • 28. 有人去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明亮一点?”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能反映“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其法学成为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 B、孔雀王朝是其文明的鼎盛时期 C、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D、《掷铁饼者》是其雕塑杰作
  • 29. 拜占庭帝国极大地影响了中世纪地中海沿岸各民族文化和西欧文化的发展,并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因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主要缘于拜占庭帝国(    )
    A、皇帝重视法律建设 B、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C、传教士的积极传播 D、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 30. 《查士丁尼法典》承袭万民法,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利之下,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但其中又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的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材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    )
    A、废除了奴隶制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C、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3分,32小题14分,32小题13分,共40分。)

  • 31.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古代亚非文明成果表填写完整。

    发源地

    文明的名称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古代埃及文明

    是其文明的代表性标志

    西亚的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②

    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古代印度文明

    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③

    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④ , 开始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

    (2)、根据材料一、二,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的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 32.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罗马发展史时间轴

    材料三: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其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民大会在希腊城邦雅典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图C中的什么人能够从图B漫画《通途》中进入公民大会会场?依据图C,分析雅典政治的局限性。
    (2)、材料二的时间轴补充完整。

    A.的建立B.起义C.罗马帝国的时期D.灭亡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法律文献作简要评价。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33. 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敞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材料二: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庄园示意图

    材料四: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图中的“直领地”由谁直接经营?“份地”是什么人的生活来源?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等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