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内卷”概念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描述了一种在有限资源环境中人们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本质上是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无法跳出内卷的困境。其内涵和外延由文化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在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聚集在相对单一的媒介平台,以简单方式参与信息传播和内容创造,在算法推荐和“头条”推送的双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呈现“内卷倾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数量接近10.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意味着我国每10人中就有7人在使用各种设备媒介接入互联网。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起床第一件事和夜间休息最后一件事都是刷新微信朋友圈;超过70%的人每日进入微信客户端30次以上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超过50%的人每日累计使用微信时间大于3小时;超过93%的青年学生优先应用的平台是微信、抖音、快手、知乎等平台。总体来说,青年群体深度参与的自媒体其聚合力和黏合性都较强,但是多数平台已经出现整合趋势,内容创造模式较为单一。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高度关注“自我”的媒介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接收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过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接入设备迭代和青年群体成长成熟。青年通过自我参与、充分表达、积极创造,使信息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场域中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和交融,使网络信息由量的繁多转向质的参差不齐。蓬勃发展的算法推荐综合运用个体网络痕迹数据,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这让青年视野变窄,以极度放大的“马太效应”构筑起信息茧房,从而让青年群体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由此形成兴趣同质化社交群组并表现出群体极化趋势。

    网络带给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广阔空间,让他们可以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任意翱翔”,让青年群体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面对琳琅满目、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部分青年缺乏分辨能力,往往会盲目认同并断章取义,认可一些不经挑选和对比的观点,用来填充和构筑个体思想认知体系,甚至转化为现实行为或群体行动。例如,近年出现的“网红经济”扭曲了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和成才观,部分青年以过度包装、过激言行或夸张表现博取眼球,期待以“网红”身份“一夜成名”,这与主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价值之外,肤浅粗鄙的网络文化被部分青年奉为圭臬,加速侵蚀着正确的价值观。

    (摘编自李宏宇《内卷与跃迁:自媒体视域下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审视与培育》)

    材料二:

    我们要客观审视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现状,准确抓住当代青年网络认知较为薄弱、网络规范理解存在偏差、网络政治意识较为缺乏等主要矛盾,全面提升新时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整体水平。

    网络打破了原有的强势群体对信息的封闭与垄断,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全球性的信息平等传递。公民意识不断觉醒,网络参与得到了激发,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使青年在网络上有了平等发声的权利,但因其人格、思考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对网络社会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在各种舆论的相互交织下容易被诱导,在各种意见感召之下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

    另外,网络社会其全民性与草根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直接性与匿名性等特点使法律规范在网络社会中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青年的自律、理性和品德, 催生了歪曲、偏激、过度等情绪化表达。青年群体偏向低龄化,又缺少网络规范的制约, 而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场域,如果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规训和正向强化作用,那么青年群体就很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现象, 成为有害信息的携带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网络空间拓展了公众参与渠道、扩展了公众的自由权利、促进了政治参与、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各种思想观点、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集散地,给国家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青年网络参与热情高,但处理、过滤信息的能力较弱,对政治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使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政治基础以及信息安全遭受威胁。2020年3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积极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活动,对媒介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影响特别是自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监管责任意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运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享受互联网应用“红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比如,网上散布虚假不实信息,对他人进行网络语言暴力攻击,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观看和传播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欺诈等现象屡有发生。因此,立足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更新迭代并彼此强化的大背景,我们必须将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建设转化为青年自觉的网络文明素养实践。

    (摘编自宋来《当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的现状审视与提升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的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信息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 B、网络给予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可让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 C、青年因处理、过滤信息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导致信息安全等遭受威胁。 D、青年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导致青年网络道德责任缺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通过自我参与、表达和创造,使信息流得到最彻底释放。 B、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 C、新闻热点、购物信息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D、网络空间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也可能会使国家安全面临风险。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卷”现象的一项是(   )
    A、看电影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面几排为了看到电影纷纷站起来。本来坐着可以享受的电影,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 B、张老师用全新教学理念管理班级,效果显著。李老师也效仿这种做法,整个年级蔚然成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C、导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评优比例并未改变。 D、许多公司采取“996”加班制度,很多员工在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磨洋工”,看上去人人都很努力,公司的整体效益却没有提升。
    (4)、结合材料一,请简要概括青年群体在自媒体时代呈现出“内卷倾向”的表现。
    (5)、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提升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素养。
  • 2. 现代文阅读Ⅱ

    黎明的河边(节选)

    峻   青

    有一个时期,人们曾把我当成了英雄,说我在坚持昌潍平原的敌后斗争中打开了新的局面,表现得非常勇敢、顽强;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新的局面,都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打开的。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么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就拿我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的这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况来说,如果没有小陈一家人,我即使不被敌人打死也早就被河水淹死了,哪里还能有今天?所以,每到人们要我讲斗争事迹的时候,我第一个提起来的就是小陈。

    那是一九四七年的秋天。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一场激烈的风暴就要卷来了。

    陈家庄那边,突然响起了一阵嘡嘡的钟声,紧接着南面的村庄也响起来了,一村连着一村,一刹那,河西沿岸的好多村庄里,都响起了火急的钟声……

    一场更大的风暴就要来了。

    枪声越来越近了。西边的敌人已迂回到了果树林的边沿,伏在一条离我们不远的沙丘后面向我们射击,子弹像蝗虫似的在我们身边扑扑地乱飞,溅起了壕沟沿上的泥土,打断了蓬蒿的枝叶。

    我们沉着地不还一枪,等待着敌人更靠前一些。可是,敌人很狡猾,他们始终不肯离开那条沙丘。突然,他们停止射击了,一个匪徒从沙丘后面探出头来,挥舞着一块红布,喊道:“别打枪,别打枪。”我认得说这话的就是才侥幸逃回去的那个匪徒,“小陈,你来看看,这是谁?”

    小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雪一样的苍白,站在沙丘上的原来是一个老大娘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老大娘背绑着双手,满脸血迹,披头散发地站在沙丘上,河里的大风,把她的散发高高地扬起,把她吹得摇摇晃晃,但她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着头,向着我们这边张望。小佳没有绑,但被折磨得面色苍白。他一只手拉着木棍子,一只手扶着妈妈,也向着我这面张望。当中有一个又黑又胖的匪徒,露着大肚子,紧挨着老大娘身边,站了起来。这时候那个挥红布的匪徒喊道:

    “小陈,好好地听着,五爷要和你说话。”

    “小陈,”那黑胖子的声音像只公鸭子,指着老大娘和小佳说,“小陈,你看见了没有?眼前有两条路:第一条,和你娘你兄弟一起死在这里!第二条,放下枪和你娘回家去过日子,你带的那几个八路,我们也保证宽大他们。好吧,给你讲清楚了,两条大路任你拣,要死要活一句话。”

    我一听这话,气得头上直冒火星。我看看小陈,小陈的苍白的脸色,突然变得火红,忽地端起枪来,就向着陈老五瞄准。可是,他的全身都在发抖,枪口在蓬蒿间闪闪地跳动,怎么也瞄不准,我拉了拉他的胳膊,低声地说:

    “小陈,冷静点。不要放枪,别打着你娘。”

    他叹了一口气,眼里涌出了两汪泪水,狠狠地用手背擦了擦,重又端起枪来。

    正在这时,老大娘说话了:“孩子!”声音是那样爽朗而安静,“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你?”

    “在这里,娘!”小陈在蓬蒿丛里大声地答道。

    “孩子,你站起来我看一看你。——哦,不,不!你别站起来,孩子,你千万别站起来,你只叫我一声就行了。”

    小陈的眼泪刷刷地淌下来了。

    “娘!”他颤动着声音叫了一声。

    “哎,好孩子!好孩子,你看得见我和你兄弟吗?”

    “看见……”小陈再也说不下去了。

    “好孩子,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声音说,“打!不要听老五这老狗的话,打死这些强盗,打吧!孩子,朝我这里开枪!”

    “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来了。

    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就在这时,小陈的冲锋枪响了。

    那个挥红布的匪徒,没有来得及缩回去,就应着枪声,跌倒在老大娘的脚下了。

    突然沙丘后面响了一枪,老大娘痛叫了一声,身子晃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扑倒下来了……

    “娘啊!”小陈大叫了一声。

    我的全身一阵颤抖,眼泪热辣辣地顺着脸颊直淌下来。我端起了枪,然而,沙丘上已经一个人影也没有了,匪徒们都缩在沙丘的后面,连小佳也被他们拉下去了。我看看小陈,小陈的嘴唇都咬破了,眼里冒着火一样的光,一动不动地望着躺在沙丘上的母亲。

    “别打枪!别打枪!”

    随着喊声,小佳又被推出了沙丘。接着,四五个匪徒,一个紧挨一个地尾随在小佳的身后,用小佳的身体挡着自己,飞快地向着堤下冲来。被匪徒们推着的小佳越来越近了,他的胸膛迎着我们的枪口。

    沙丘后面的敌人又探出头来了,他们准备着冲锋。河岸上突然变得惊人的静寂,双方的枪都不响了,听得见小佳的急促的呼吸声,听得见隐在小佳身后的匪徒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听得见河里的波浪的呼啸声……突然,在这紧张的寂静中,响起了一个孩子的清脆而坚决的喊声:

    “哥哥!你怎么停着?打呀!打呀!快朝着我打呀!”

    我的全身一震,血液沸腾起来了。

    小陈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了,他端起了枪。但是,我拉了他一把:“别打!”

    “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给娘报仇!快打呀!哥,我身后就是陈老五,朝着我开枪吧!打!给娘……”

    小佳的话突然停住了,一转身扑在匪徒身上,夺下了一个手榴弹,高高地擎在头上,拉开了弦。匪徒们被这意外的变动惊呆了,都木然地立在小佳的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弹柄的导火管在吱吱地喷着白烟…

    我的心狂跳起来了,用力地闭上了眼睛。

    手榴弹轰然一声炸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把“我”当成英雄,愿意听“我”讲述战斗故事,而“我”愿意第一个提小陈,可以看出小陈一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B、文中写到小陈和小佳的脸色时都用了“苍白”一词,但原因却不相同,前者是因为恐惧,后者则是因为被折磨。 C、老大娘刚开始让小陈站起来,又让孩子不要站起来,这看似前后矛盾的两句话都是为了表现老大娘怕孩子遭遇危险的心情。 D、这篇小说在对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的详细描写中表现军民关系,旨在表现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通过最激烈的冲突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了小陈及其一家人崇高而又壮烈的英雄形象。 B、“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一场激烈的风暴就要卷来了”等环境描写和议论,为情节的发展营造氛围,并为小陈家人牺牲埋下伏笔。 C、作者把小陈放在生与死、同志与亲人的严峻考验时刻,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了他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D、这篇小说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练,口语化明显,整体上具有朴素之美,同时洋溢着炽热的情感,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我”在塑造小陈这一形象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本文与茹志鹃的《百合花》虽同取材于解放战争,但在很多方面迥然不同,请选择角度加以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文言文阅读

    (甲)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乙)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删减)

    (1)、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对下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B、“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前者。 C、“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以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等。“锲而舍之”的“而”和“顺风而呼”的“而”是一样的用法。 D、“金就砺则利”,“金”在古代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就砺”是指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是接近,靠近之意,“砺”是指磨刀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故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B、秦观年轻时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背诵,默写一遍,也无大差错。虽有较强记忆力,学业因其不勤奋而荒废。秦观在《劝学》中毫不隐瞒自己当时的状况。 C、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三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将两篇《劝学》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 4. 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1083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作者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词人,他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开宋词“豪放”之风。 B、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杂乱、衰萎。 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D、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 5. 名篇名句默写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2)、《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3)、《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4)、《归园田居》陶潜挂冠归隐,如俊鸟出笼,任意西东,诗句“”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
    (5)、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炎炎夏日,雪糕成了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最近网络流行的“雪糕刺客”就特指那些隐藏在冰柜里面,看着    但付钱时会用价格“”你一下的天价雪糕。

    被誉为“冰淇淋界爱马仕”的“钟薛高”一开始就坚持高定价来明确品牌形象。但事实上,“钟薛高”与一般的雪糕在配料上并无太大差异。最近“雪糕烧不化”的新闻更是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红品牌空有“昂贵的价格”,却无“合格的质量”,一点儿也不     

    除了市场上的天价雪糕,一些好看的文创雪糕也成为潮流。大多数消费者青睐文创雪糕还是图它的意义和颜值。植物类雪糕有如百花盛开,生机勃勃;建筑类雪糕雕梁画栋,精细到一砖一瓦;西湖传说等文化类雪糕成双成对,放一起还能拼成图案,可谓    雪糕的创新形式让景区文化迅速植入人心,让历史眉目生动 , 以美妙的风姿向我们款款走来。

    创意是文创产品的立足之本,盲目跟风,简单复刻,只图暂时获益,这种“聪明”之举终究不是生存之道。只有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接榫当下社会潮流,安全健康、价格适中,“接地气”而非华而不实,文创产品才能经得起考验,长红不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
    (2)、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可适当调整、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原句:除了市场上的天价雪糕,一些好看的文创雪糕也成为潮流。

    改写:

    (3)、请指出文中加点处引号的用法。

    例:“合格的质量”:表示强调。

    ①“雪糕刺客”:

    ②“刺”:

    ③“聪明”: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午睡醒来后,反而比睡之前更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睡午觉不规范所导致的。午睡是很有讲究的,        , 就不能真正发挥午睡的作用。

            。刚吃完午饭时,胃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这时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午睡质量。午睡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饭后20分钟。

            。权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时长以15~30分钟最为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是周期性循环交替。一般人在入睡超过30分钟后,身体会进入深度睡眠,若在此时醒来,反而容易因“睡眠惯性”而导到醒来后感到疲惫、迷糊。

    此外,午睡姿势也很重要,俯卧或趴在桌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或压迫眼球、脸部,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疲惫、乏力等一系列症状。

    (1)、下列句子中的“深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深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估计没人能说出这些炭层的蓄量和深度。 B、对这个哲学问题,他们理解的深度不一致。 C、再不注意用眼卫生,你会发展到深度近视。 D、我们将会不断推动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请在文中横线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使用否定句式,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