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炭化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2. 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3.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耕织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4. 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5. 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读下图,图中①与②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 )A、临洮、辽东 B、临洮、朝鲜 C、镐京、洛邑 D、镐京、曲阜6.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7. 观察下图数据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A、北民大量南迁 B、江南士族专权 C、民族交往交融 D、政权更迭频繁8. 钱穆先生这样描述唐代中枢机构的运行机制: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①—发出。经皇帝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下达—②—加予复核。若它反对此项诏书,可将原诏书批注送还,每一命令,必须由其副署,才能正式生效,然后送—③—执行。①②③对应的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门下省、御史台、尚书省9. 在古代中国,君主的贤明或昏庸对一个王朝的盛或衰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君王中,“在其统治前期注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在其统治后期,耽于享乐,怠于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叛乱”的是( )A、秦始皇 B、汉景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10. 某部药典的编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利用13个道、133个州开展药物普查。它由朝廷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这部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黄帝内经》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1986年6月,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在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重瓣花朵”格局,即“中心位置在中原,好比花心。围绕中心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文化区,就好比内圈的花瓣。在这一圈花瓣的外面还有很多文化区,从东南顺时针数起有闽台、粤桂、滇、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这些文化区好比是外圈的花瓣。”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特殊性
②中华文明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③中华文明起源的曲折性
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使用木、石、骨等材质的工具 B、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C、学术思想大放异彩 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13. 下表内容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的有关史料中关于孔子学生的记载。下表反映的孔子主张是( )类别
人物
身份
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贫贱出身的颜路,颜渊、子张等。
年龄
大小不一致,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则少孔子30岁,子张更是少孔子48岁。
国别
鲁(如颜回)、卫(如子贡)、齐(如公冶长)等。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为政以德 D、仁者爱人14. 史学家钱穆曾说:“若将武帝一朝的事业与秦朝相比,其对内的政治,尚未能超出秦制的规模;其对外的开拓,则越出了秦时所开拓的疆域。”下列有关汉武帝一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B、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C、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 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加强控制1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基本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下表中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魏
220-265
十六国
②
东魏
④
蜀
221-263
西魏
北周
吴
222-280
①
宋
齐
③
陈
A、①东晋②前秦③越④北汉 B、①西晋②北魏③越④北齐 C、①东晋②北魏③梁④北齐 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汉16.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南方地区的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7.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关于大运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运河是隋文帝时期修筑完成 B、大运河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大运河加速了隋朝的统一进程 D、大运河的修建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18. 唐朝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下列表述与两税法不符合的是( )A、“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19.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名僧求法年表(部分)据此判断,这位名僧是( )时间 经历 399年 从长安出发 400年 至乾归国 401年 至于阗国 402年 进入北天竺境内 405年 进入中天竺境内 413年 回国 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空海20.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写成《史记》。而刘歆在其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则是这样记述:“后坐举(举荐)李陵,陵降匈奴,下迁(司马迁)蚕室(实施宫刑之囚室)有怨言,下狱死(司马迁死于监狱)”据此可知( )A、间接史料是不可采信的 B、历史资料须辨析其真伪 C、历史研究无法还原真相 D、官修历史才能成为正史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0分,共20分)。
-
21.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和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机构。用一句话概括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意义。22.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还体现在选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并简述其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