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2. 据《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这一现象(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 B、加剧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达 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3.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4. 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 )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 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 C、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5. 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目渐科学6. 在清末,接受学堂教育的新知识分子无需再依靠皇家俸禄谋生,他们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事各种新的社会经济职业,如梁启超指出的,“现在的学问和思维方法确已有了一条大进步之路径,这里头最大关键,就是科举制度之扑灭。”这可用于说明清末( )A、儒家正统思想地位遭到严重冲击 B、知识分子的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 C、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发展壮大 D、维新派主张对选官方式进行变革7. 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第一试
第二试
第三试
第四试
考
试
内
容三民主义、建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
法学通论、经济学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
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木省财政、水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
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
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 )
A、注重德才兼备 B、强调资格出身 C、深受科举影响 D、突出行政能力8.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考试中,报考人籍贯遍及17个省份,共录取100人。下表为报名人数在前六的省份及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其他一些边远省份,报名人数只有几人,有的甚至只有1人)。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地区
应考人员
录取人员
江苏
374
28
湖南
226
18
浙江
197
5
江西
172
5
安徽
163
5
湖北
134
6
A、 报考政策更倾向江苏省 B、录取与报考人数的省份排名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 C、报考、录取人数与经济文化发达水平基本上成正比 D、国民政府的统治尚未实现统一9. 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政权”()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10. 1949年前,“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干部”这一概念( )A、过于笼统,缺乏科学的分类 B、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 C、使干部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D、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11.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A、 从源头上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 B、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恶化 C、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12. 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13. 某罗马历史专家对公元前190-前189年罗马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并绘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可以推断( )机构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主要活动
1.根据元老院命令抽签分配行省。
2.来利乌斯不仅为克雷莫纳等殖民地征集了足够的殖民者,而且让元老院同意两个殖民地。
1.元老院决定抽签分配执政官行省,并命令征集更多军队,重新装备舰队
2.批准根据指挥官斯奇庇奥提出的条件与安条克签订的条约,并建议公民大会照准。
1.根据元老院的要求,批准对安条克的条约。
2.举行执政官和裁判官选举,只有诺比利阿获得多数票当选。雷必达据说因未得元老院许可私自离开自己管理的西西里行省,不受欢迎而落选。
A、执政官直接掌管地方行政事务 B、公民大会是真正意义的权力中心 C、政体具有明显的贵族寡头色彩 D、罗马政体分权制衡机制较为明显14.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 )A、遵循私法至上 B、重视诉讼程序 C、注重诉讼诚信 D、崇尚科学理性15.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的英国等级会议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后来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统。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中世纪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代议制 B、传统文化影响了英法的民主政治 C、近代欧洲议会是等级会议的翻版 D、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恢复等级会议16.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法律制度的( )A、程序公正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民主权利原则 D、资产阶级原则17. 易中天中说:“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作者意在( )A、说明美国制度不断创新 B、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C、强调1787年宪法不完善 D、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18. 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说:“宪法(指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以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其目的是( )A、防止出现专制统治 B、避免出现军事独裁 C、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D、实现分权制衡19. 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D、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20. 1872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文官分类(如表所示)。这一新官制的实施( )类别
职务
选拔方式
第一级
普通文职
通过竞争考试
第二级
领事人员
推荐的基础上考试
第三级
海关税收
直接从各附属部门选拔
第四级
高级官员
按政党分肥的方式任用
A、 提高了高级官员的素质 B、规范了官员的升迁模式 C、滋生了僵化的官僚习气 D、促进了政府的稳定运行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吕氏乡约》是以吕大钧兄弟为代表的士大夫把宋代儒家学说贯通到乡村治理的历史性尝试。吕氏兄弟提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乡治纲目,勾画出一幅以社会教化为纲,以实现乡民自治为目的的基层社会治理蓝图。《吕氏乡约》是由士绅倡导、乡民共同约定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历代乡规民约的范本。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巡抚江西,鉴于南赣地区为民乱聚会之地,加力整治。他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在前面的谕民文告中,王阳明指出,地方民乱不仅是由于人性和教养不同,“亦由我司治之无道,教之无方。”“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南赣乡约》也广为流传,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1)、据材料,比较《吕氏乡约》与《南赣乡约》的异同。(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约的现代价值。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统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作具体规定,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年,其后经过1915年和1919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条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摘偏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在长期不断的宪政改革之下,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而法国则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终在19世纪末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更为世间所罕见。渐进的英国民主道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政体中的有利因素,保持了政治稳定,避免出现社会大动荡;而激进的法国民主化则彻底重塑了政治体制,社会秩序在流血冲突中被打破、重塑。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