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呈现这样的规律,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促使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下列机构和制度的创设,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 2. 下列四图反映浙江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其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①②④③
  • 3. 《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该法案的颁布( )
    A、促进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B、从法律上否定英王的合法地位 C、受启蒙思想家制衡思想影响 D、适当照顾了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 4.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三三制”原则等实施,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抗日根据地设置行政区,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 5. 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中国历代的变法与改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商鞅变法废世卿世禄制
    ②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

    ③范仲淹改革变军事体制
    ④张居正改革行一条鞭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某文件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该文件是( )
    A、《论十大关系》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7.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 8. “文官”(Civil Servant)的“文”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它指的是相对武官和法官而言的。诚然,法官并不是武官,但是他们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干涉,有着区别于其他非武职官员的特点,因此不应将他们同行政各部的文职官员相混同;其次它又是相对于政务(political) 而言的。下面有关“文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 B、《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C、西方国家采取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的体制 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干部制度就等同于西方的文官制度
  • 9. 《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此学制于1904年1月公布实行,故亦称《癸卯学制》。下列关于《癸卯学制》表述正确的是( )
    A、指导了京师大学堂的创立 B、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C、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D、标志科举制度的废除
  • 10.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思想主张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满足君主专制愿望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D、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 11. 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 )
    A、有利于理学逐步确立其统治地位 B、弥补了政府救济的不足之处 C、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化乡里的作用 D、经政府默许具有法律约束力
  • 12.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提到:“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诗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上述言论表明,中古时期的基督教( )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B、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促使神权与王权斗争不断 D、使得近代文明难以孕育
  • 13. 2018年我国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下表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宣誓词。这意味着( )

    我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②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③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4. 宣传画往往能折射出一段历史。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画能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是( )
    A、 B、 C、 D、
  • 15. 《汉书》中记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下列项中,有类似功能的中央机构或官职有哪些( )

    ①汉朝大鸿胪    ②唐朝御史台    ③元朝宣政院    ④明朝奴儿干都司    ⑤清朝理藩院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6.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 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 17. 16- 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出现的现象有( )

    ①民族意识开始萌生    ②地方自治基本形成

    ③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    ④国际公约日渐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 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④把民族区域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 20. 下表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部分有关中国的言行。这些言行( )

    时间

    内容

    1969年7月22日

    尼克松发表讲话:“我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那时中国大民和我国大民以及全世界的所有人民可以在一起散步,在一起谈话。”

    1970年2月

    尼克松在其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称:“ 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71年2月25日

    尼克松在外交报告中,用“中华大民共和国”的名称来称呼中国,使这份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件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意在离间中苏两国的关系 D、表示美国将放弃霸权政策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21. 亚里士多德说“最好的政体是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他们推崇斯巴达的政体,是因为这种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下列有关斯巴达政体的描述,符合材料描述的有( )

    ①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

    ②长老会议员仅30人,终生任职

    ③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④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2. 1913 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
    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 B、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 C、拋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 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23.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果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可以“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这说明(  )

    ①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官吏

    ②明太祖掌握监察意见的最终处决权

    ③都察院和六科分割丞相的监察权力

    ④六科是都察院的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4. 下图中阴影所示国家最有可能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反法西斯同盟国家 C、实行普通法系的国家 D、《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 25.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这说明(    )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历史研究应以精密考证为基础,重在价值评判 C、史学研究者必须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D、在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的原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3分, 第28小题17分,共45分。)

  • 2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法国民法典》在立法上首次明确地确认了自由与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与过失责任等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古典自然法思想。民法典的诞生,使罗马私发中孕育的民法精神和原则得到更加明确而系统的涤化和升华,法典自身成为了历史性的起点。对于这种超越,拿破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叶秋华等 《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纪念:法国民法典颁布二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政治背景。子产和叔向之争反映了哪两种思想的斗争?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本质目的为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及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
  • 27. 有学者指出,制度创新是英国成为近代世界一号强国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国通过一次不流 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为什么19世纪中后期,现代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诞生呢?根本原因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而政府人才奇缺,工作效率低下,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英国把考试任职引入行政官员的选拔以后,人民对国家的参与管理从此有了明确而集中的目标。

    一一整理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诞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的表现。结合英国的历史分析“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作者的观点,并对此加以佐证。结合所学,指出该观点体现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稚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一一摘编自 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建国的政治纲领,对民族政策做了全面规定。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派遣民族访问团赴西南、内蒙、东北等民族地区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讲,积极争取边疆各少数民族对新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实现新生 政权的稳固。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下发《中 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侮辱。为实现共同纲领民族政策的需要进行培养民族干部,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原新疆学院改称民族学院。截至1952年6月,全国已建立各级民族自治区共130多个,自治区内少数民族人口约计450万人。

    ——摘编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

    材料三: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从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整体优势高度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的集中概括。……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核心,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

    ——摘编自陈亚联《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治理边疆的主要特点。
    (3)、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