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B、1842年,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C、1842年8月,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 D、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 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 下侧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关于这部历史文献的解读,错误的是( )A、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B、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C、鼓舞了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4. 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5.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 “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A、领导了公车上书 B、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参与了北伐战争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7. 下图是1918 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8. 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这场“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9. 如图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到辛亥革命的纲领口号,都没有正面地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都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主观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合计30分
-
1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入钻研)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指抵御外国侵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政变前夕,有人劝谭嗣同出走避祸,谭嗣同拒绝了,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谭嗣同殉难图
(1)、材料一曾国藩奏折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分析,谭嗣同身上体现出怎样的可贵品质?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二 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