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份阶段性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郭沫若的《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形式,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定形式的、无可仿效的天才创造,就连郭沫若本人此后也再没有写出《女神》这样的诗作。很显然,在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需要出现形式与内容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所担负的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新月派所要做的,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为诗”,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的旗帜,中国的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在这面旗帜下,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这种主观情感的客观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且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这在新诗抒情艺术上是一个发展。
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进一步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曾这样明确划清了新、旧格律的区别:“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的意匠来随时构造”。这是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所进行的新的创造:闻一多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之外,还要有“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是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绘画美”的强调也是考虑了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新月派诗人也用了很大力气来进行西方格律诗的转借,其中有得也有失。
总的说来,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摘编自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材料二:
《红烛》并不是闻一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格律诗,单是从外在结构出发,看它自由铺开似乎无规律可循,无法体现闻一多“三美”的诗学理念。然而联系诗人的情感,结合内在结构便可发现其诗行安排的慧心所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有着起承转合之态,情感变化更具有和谐对称的特点,具有内在结构上的“建筑美”。
《红烛》引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人格,更是安排内在情感结构的需要:诗人先验地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事实,在心底生出赞叹、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而不是诗人在红烛下看着摇曳的烛光慢慢悟出红烛的精神,继而托物言志、引为知音。对红烛生出的一系列的感情变化,实则都是诗人的自我对话,诗人的志向得以一步步抒发,更加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理想去献身世人,由此,情感得以建构。
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还取得了另一种效果,即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让诗歌首尾照应,加上中间部分的赞叹、困惑、疑问等情感,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美。闻一多在其诗学理论中就倡导诗歌的“建筑美”,注重部分间的和睦关系。《红烛》全诗构成一种冷静——热烈——冷静的圈形情感结构,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点出吟咏对象和情感,是冷静的缓冲;接下来,经由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一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第二节)、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第三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第四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第五节)、开导安慰红烛的流泪(第六节、第七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沉静(第八节)。
《红烛》的情感经由平静的诉说到一系列起伏不定的变化最终又归于平静的领悟,由此构成富于变化而又不杂乱的情感结构,线条式的发展具有清新明了的线索可循,又避免了简单划一。
(摘编自李婷《论闻一多<红烛>诗的情感结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经历了从冲决、破坏到建设、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范化”的意义远远大于破坏的意义。 B、新诗的“规范化”和旧诗的格律化虽然具体要求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特定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则的追求。 C、新月派在新诗“规范化”的道路上既从旧诗,也从西方格律诗中进行借鉴,体现出兼收并蓄的创作态度。 D、“和谐”与“均齐”的审美特征与“理性节制情感”的审美原则相适宜,也规范着新诗创作的外在形式。(2)、根据材料,下列对《红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借红烛抒发了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奉献精神。 B、《红烛》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开篇,既概括了全诗的主旨,也体现了“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的尝试。 C、《红烛》所选取的“红烛”色彩鲜明,红烛“放光”“流泪”等诗句能给读者带来鲜明的画面感,体现了新诗的“绘画美”。 D、《红烛》的情感复杂而不杂乱,这是因为诗人先验地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事实,因此情感最终能归于平静。(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诗的“三美”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B、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闻一多《死水》) 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D、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红烛》是否体现了“新诗格律化”中的“建筑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2. 现代文阅读Ⅱ(1947年春天,内战的烽火日紧,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包围了中共办事处和《新华日报》。住在红岩村的成岗的大哥和中共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道,被强迫撤回延安。)
第二天,一个女同志,按照约好的时间和接头暗号,来到成岗家里。这个女同志是个安详稳重的人,不到三十岁,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蓝旗袍剪裁得很合身。她坐下来不慌不忙地告诉成岗:
“我姓江,江雪琴……我的岁数比你大一点,你就叫我江姐吧。”
成岗愉快地叫了一声:“江姐。”
江姐温和地笑了。
“你经常读市委的党刊——《进攻》吗?你对它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进攻》?我读到第二十一期了,很好,没有意见。”成岗说着,心里浮现出一个长久以来就有的想法,就全部说了出来:“《新华日报》被迫停刊以后,厂里的工人都感到苦闷,他们渴望得到党的消息,得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可是《进攻》是党内刊物,群众看不到,可不可以想办法,满足群众的需要?”
“你的意见很对,”江姐点头说道:“市委早已考虑到了。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及时告诉人民,决定出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刊物定名为《挺进报》,每周出版一期,着重报道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评介时局和宣传党的政策法令……市委希望它成为团结、教育广大群众的一种有力的武器。”
成岗眼睛里闪耀着兴奋的光采,忙问:“让我参加《挺进报》的工作吗?”
“听许云峰同志说过,你对这样的工作,会感兴趣的,对吗?”江姐微笑着说,“你从前在学校的剧团里,爱搞布景、灯光之类的后台工作,现在要你搞的,又是后台工作,市委打算把秘密印刷所设在你这里。”
“对,我这里挺合适。敌人轻易不会怀疑我这个当厂长的人。”成岗恳切地望着江姐:“工厂里的情况,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我这里比较安全。”
“从今天起,你就是《挺进报》的工作人员了。你负责印刷,每一期印好的《挺进报》由我负责处理……”
江姐不慌不忙地说着。从声音里,成岗觉得她和老许一样老练、成熟,他高兴地联想着:“我们党内,不知有多少优秀的同志!”见面不过半个小时,成岗已经对这位平易近人的领导人产生了尊敬和无限信任。
从这时起,寝室后面那间小小的储藏室,变成了《挺进报》的秘密印刷所。白天,成岗是工厂的厂长,更谨慎、更小心地执行着自己的职务;一到晚上,他便成了党报的印刷者,通夜不眠地做着秘密印刷工作。
……
江姐的心情很愉快。因为交代工作,她有好几天未和成岗见面了。
“江姐,近来你好像很忙……我早就想找你谈谈。”
“今天,我就是专门来听你谈的呀!”江姐温和地笑了。
“我觉得,刻钢板和印刷,由两个人做不太方便,最好把它合起来,给一个人干。”
“你早就这样想过吗?”
成岗从这句问话里,感到江姐对这个建议很有兴趣,他心里很是高兴。这个想法,在成岗的脑子里已经酝酿了好久,只因往日江姐来去匆忙,成岗没有机会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她。
“我觉得由一个人干,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给党节省一个人力;第二,减少一个人,也就减少一些暴露的危险……”其实,成岗还有第三条理由,那就是从他第一次印刷失败,撕破了蜡纸时就想到了的:除非他自己会刻钢板,否则不管怎么会印,也总是提心吊胆的。所以从那时起,他便决心练习刻钢板。现在他已经学会了,而且刻得出一手方方正正的仿宋字。
“你的意见是交给谁来干呢?”江姐意味深长地问。
“交给我吧。我学会了刻钢板,你看,这是我写的仿宋字。”成岗一面说着,一面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蜡纸,上面刻写了精细的字迹。
“我猜,你还有一条理由,没有说出来。你大概从第一次印刷撕破蜡纸那天起,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对吗?”
成岗笑了起来,江姐的判断真准,她什么都猜到了。
“你知道,最近为了支援农村党的工作,我们的同志调走了不少;同时,《挺进报》几个人办,几道工序,工作起来不太方便……不过我担心你的身体吃不消,所以一直下不了决心……”
“你看我的身体!”成岗自豪地用手拍着胸脯,“我才二十几岁,正年轻力壮哩!”
江姐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调动了工作,最近要下乡去。你把昨晚印好的《挺进报》交给我吧。”江姐握着成岗的手微笑着,“你知道吗,我正想找一个人来接替我的一部分工作,结果你却把我的工作抢去了!”
成岗像猛然醒悟,立刻把江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他清楚地看见,江姐的食指和中指,隐隐地现出铁笔磨伤的痕迹。一股火热的、强烈的激情,立刻涌上他的心头。
“原来刻写钢板的——就是你!”
江姐微笑着,没有说话。
(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岗和江姐虽然初次见面,但两人并无隔阂,迅速地展开工作,这源于革命同志的相互信任与共同的理想信念。 B、厂里的工人“渴望得到党的消息”,说明了党在这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暗示了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C、与江姐的稳重相比,成岗在言行中更容易流露自己的感情,这既展现了年轻革命者的热情,也说明他不够成熟。 D、第一次印刷失败让二人对工作都有了新想法,但直到成岗主动提出江姐才点出来,展现了同志间的体谅与爱护。(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情节集中,以《挺进报》的印刷等作为线索,既交代了地下工作者的斗争经历,又展现了成岗作为一个年轻革命者的成长。 B、选文详略得当,如详写江姐和成岗关于《挺进报》的两次对话,略写《挺进报》的具体工作;详写成岗的工作,略写江姐的工作。 C、选文明暗线交织,明线围绕江姐和成岗关于《挺进报》的工作展开,暗线展现危险复杂的革命形势和革命者团结协作的斗争群像。 D、选文结尾“江姐微笑着,没有说话”,既符合江姐一贯的作风,又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3)、节选部分是如何塑造江姐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有评论认为,《红岩》洋溢着浓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结合节选部分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
3. 文言文阅读
白居易传(节选)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 , 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乐府:主管音乐的官署,也指其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六义: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其中《乐》久已失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出众,得到赏识。他年轻时名声未振,携带诗卷去拜访顾况,顾况对他前“谑”后“叹”,评价甚高。 B、白居易性格耿直,遭到贬谪。他先写作诗篇,规讽时事;后上书言事,请捕盗贼。因此触怒权贵,被贬江州司马。 C、白居易寄情佛教,放纵诗酒。在仕途不得志之时,他尝试借助佛教超脱生死,后来又与朋友结社游乐,饮酒作诗。 D、白居易诗歌平易,辞句晓畅。他作诗追求通俗易懂的风格,诗歌语言如同父老乡亲在谈论农桑之事,诗歌流传甚广。(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4. 古代诗歌阅读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 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点出君主不思悔改;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2)、“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5. 名篇名句默写(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其中“ , ”两句从俯仰角度写出了秋天事物的动态美。(2)、《静女》中写男子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两句是“ , ”。(3)、《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自问自答,抒发独自怀远忧伤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
6.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怅寥廓(怅:此指失意低落的心绪) 挥斥方遒(遒:强劲有力) B、采采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 薄言有之(有:取得,获得) C、唤渠朝餐歇半霎(渠:他) 秧根未牢莳未匝(莳:移栽,移种) D、静女其姝(姝:美丽、漂亮) 说怿女美(怿:喜悦)7. 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A、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袁隆平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C、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D、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8.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蜘蛛”与落日、巨石、雄鹰等形成强烈反差,它的出现使一切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 B、《致云雀》将云雀先后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和玫瑰,概括云雀的欢畅带给诗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与普惠。 C、《百合花》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D、《哦,香雪》中凤娇勇敢、泼辣,她对物质充满渴望,她的追求和香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香雪清纯、朴实的形象。9. 下面是某地医药图书馆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经过一年的建设,我省第一个市级医药图书馆即将胜利开馆了。叩谢您一年来对市医药图书馆建设的抬爱和支持!市医药图书馆全体员工将竭诚为您效命。近日,市医药图书馆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微信上搜索“市医药图书馆”公众号并关注。您进入公众号后,可在线阅读图书、期刊,也可在线办理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等业务。该公众号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您对公众号的改进提出浅见!
10. 语言文字运用Ⅱ现代生活中,纸已是司空见惯之物。然而从推动全球文明发展的角度看, , 可以说其他任何发明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 、传承文化时,其他国家对纸还闻所未闻呢。人类如果没有纸,( )。因此,古人纷纷用“玉笺”“云肪”“云霞片”等美好的词语 , 也算是相得益彰、名副其实了。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么璀璨的现代文明就不会有 B、现代文明就不会这么璀璨 C、就不会有这么璀璨的现代文明 D、现代文明的璀璨就不会有(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
-
11. 请以“车站”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