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 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B、文章以批判为主,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C、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 D、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
    (4)、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
    (5)、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 阅读

    狩猎

    阿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黑之后,母獐之所以在我们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是因为幼獐就在附近,母獐不忍离去。 B、天快亮的时候,银巴提枪钻进树林去了,“我”和秦克明呆在原处,后来就听到了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 C、银巴看到“我”和秦克明用饼干喂幼獐,虽有些吃惊,但也很快理解并接纳了我们的做法,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 D、当我们看到母獐给幼獐哺乳的情景后,感到“胸口发紧发热”,说明我们被动物间的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 B、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 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细微、妥帖,富有动作性。
    (3)、小说多次写到森林的景物环境、天气状况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4)、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节选自《墨子·兼爱》)

    文本二:

    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人也。初仕后唐庄宗,为魏州司录。魏州税多逋负,庄宗为晋王,过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谋攻取而不百姓,一旦百姓离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庄宗大加钦重。累迁盐铁判官、太仆卿。

    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诰拜孟知祥为侍中。即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制置两川征赋。是时知祥镇西川,颇不奉诏。会与季良有旧,遂留之不遣,因请为西川节度副使。事无大小,多与参决。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自是季良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

    季良通敏,善谋略。董璋遣人求昏自结,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许也。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长兴时,进奏官言唐主欲大发兵讨两川。季良请以东川先取遂阆,然后并兵守剑门,则大军虽至,吾无内顾忧矣。未几,唐将石敬瑭因遂阆已破,烧营北归。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近,奈何?”季良扣指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大笑,出书示之。由是甚服其智。

    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为武泰军节度使。知祥称尊号,是为后蜀高祖。拜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与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同受顾命。高祖晏驾,秘未发丧。处回夜过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强侯握兵,专伺时变,义当速立嗣君,岂可徒相泣耶!”遂与处回立后主而后发丧。以拥戴功加司徒,进太保。广政九年卒,谥文肃。

    节选自《后蜀列传·赵季良》)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治乱者何独不然”“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两句中的“不然”“以为”。 B、“庄宗时为晋王”“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两句中的“时”,都是名词作状语,可以解释为“在当时”“在那时” C、“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两句中的“爱”都是动词,可分别解释为“爱护”和“吝惜”. D、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的词语很多,如“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累迁”指多次升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季良是济阴人,后唐庄宗时担任魏州司录,表现出出众的政治才能,受到庄宗的赏识和器重。 B、赵季良与镇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当他到蜀地担任三川制置使时,被孟知祥留在当地,没有返回京师。 C、赵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参与决断大小事务,深得信任,尽心尽力辅佐孟知祥成为孟知祥的心腹。 D、赵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为武泰军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②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

    (5)、文本二写到“季良通敏,善谋略”,其“善谋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 4. 阅读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曾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③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④梨花:梨花春,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错落有致。且写景只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颇有情趣。 B、颔联主要描写春天的景色,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 D、本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伍员为春秋刚烈之士,用此典故与涛声之刚健有力相谐,写出春色的壮丽;苏小小为钱塘名妓,用此典故与烟柳之娇媚相谐。
    (2)、赏析本诗尾联的表达效果。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自勉。
    (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
    (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
    (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

六、语言运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篇文章中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零阅读。”有的大学生一年看一本书便不错了,一年能够看20到30本书的更是罕见。其实,也不能说他们没有一点儿阅读生活,闲暇时他们上网浏览,信奉“破万卷”不如“点鼠标”。凡是网上流行的小说或者热门帖子,他们都很熟,可谓______________。所谓的“零阅读”只是传统书本阅读上的几近空白。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确给人类的阅读生活带来______________的变革和全新的体验。(    ),网络阅读更易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过与此同时,网络阅读也越来越让我们失去耐心和精细的心思。你浏览网络文章时,如同______________ 似的,潜意识地一个接一个地点击下去。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早已丧失了阅读长文章的能力。

    网络阅读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书本阅读。网络阅读难以让人把握书页中显露着的那些摄人的精粹,难以把整个心灵在静定中浸润在作家感情和思想的惠泽里。它们甚至是一对冤家,______________,此强彼弱。所以,我们不能离开阅读生活,不能离开书籍,在科学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书籍来缓解心灵上的压力、弥补精神上的饥荒。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 B、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这是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而言的 C、由于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所以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 D、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带来的另外的阅读方式,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而言,比较便捷

七、作文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张桂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她含辛茹苦、积极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十二年来,她坚守在大山深处,拖着病躯走过十一万公里的家访路,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换来一千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材料二:张桂梅给她的毕业学生们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她说一走不回头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离开大山的孩子们,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张桂梅坚守大山,却希望孩子们离开大山,这一对比在社会引发热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