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焉(jiàn)    牺牲玉(bó) B、逐齐师(suí)    下视其(zhé) C、望其旗(mǐ)    肉食者之(móu) D、小信未(fú)    公将之(chí)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战(怎么) B、必以(实情) C、小大之(监狱) D、不能察(虽然)
  • 3. 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C、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4. 划线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乘,战于长勺。

    A、公将鼓 B、公将驰 C、属也 D、寡助之至,亲戚畔
  • 5.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6. 下面的诗文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C、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D、仿佛/傍午的/一点钟声
  • 7. 下面的句子,哪种译法最符合课文原意?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A、(这是忠于君主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B、(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打一仗。 D、(这是)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凭借(这个条件)打这一仗。
  •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齐国军队进犯鲁国。 B、鲁庄公率领军队将迎战齐军。 C、曹刿认为鲁国当政者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D、鲁国的当政者需要听取曹刿的意见。
    (2)、曹刿认为“取信于民”的条件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齐师伐我,公将战。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9. 《曹刿论战》选自《》,旧传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 具体来说指的是。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 10. 课文《曹刿论战》标题中的“论”是“论述”的意思,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的 , 而在记叙曹刿“论”。“战”指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之间的 , 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之一。标题概括了文章的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 ,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窑(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公将之(

    ②彼竭我

    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

    (2)、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 , 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释】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下列各组划线 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益州定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非关、马之伦也    又留蚊于帐中(《幼时记趣》) C、与羽等齐位    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卒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②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 ,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 ,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B、任政 C、每假借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长勺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

    ②尝与鲍叔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于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

  • 14. 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 15. 素养升华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 , 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 16. 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对于自断后路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材料一:背水一战。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使士兵们陷入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据《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