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练习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 B、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是物理变化 C、碳酸钠的俗名是烧碱、苏打 D、KMnO4属于氧化物
  • 3. 有些眼镜长期使用后,鼻托处会产生绿色的物质,这是由于铜制的鼻托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铜锈[Cu(OH)2CO3]]。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CO2 C、Cu D、Cu(OH)2CO3
  • 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OH-、Cl- B、在pH=13的溶液中:H+、Mg2+、SO42- C、在氯化钠溶液中:Ag+、Cu2+、NO3-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Na+、K+、CO32-
  • 5. 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B、 C、 D、
  • 6.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A、A B、B C、C D、D
  • 7.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A、①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B、②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C、③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D、④向等质量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固体中,分别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 8. 如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酒精灯之前,应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 B、反应后,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C、本实验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9. 浙江省博物馆近期展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重量级文物——青铜面具,面具上的铜绿[Cu(OH)2CO3]属于(   )
    A、 B、 C、 D、氧化物
  •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酱油和食醋

    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C

    探究水的组成

    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

    D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 12. 取12.9g水垢样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Mg(OH)2 __ MgO+H2O↑、碳酸钙受热分解,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强 B、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   C、a、e两点对应固体中金属元素的质量相等  D、实验结束时,残留固体的质量(x)为5.6g
  • 13.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 14.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黄铜(铜锌合金)粉末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a、c点时固体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分数 B、b点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C、d点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D、d点时溶液的pH大于c点时的pH
  • 15.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BaCl2、HCl、H2SO4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A、HCl、BaCl2、Na2CO3、H2SO4              B、Na2CO3、BaCl2、H2SO4、HCl C、H2SO4、HCl、Na2CO3、BaCl2 D、HCl、H2SO4、BaCl2、Na2CO3
  • 16. 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这几种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得到0.2g的H2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该粉末中最多含有3种金属 D、100g稀硫酸中含H2SO4质量为19.6g

二、填空题(本题共6题,每空2分,满分34分)

  • 17.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在850℃条件下,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 19. 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Znx(OH)y(CO3)Z]是制备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x(OH)y(CO3)ZZnO+CO2+H2OxyzZ)。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第19题图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选填“200”“300”或“400"),才能彻底分解碱式碳酸锌。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哪一装置中的什么现象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 20. 如图1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根据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
    (2)、根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 21. 现有一份质量为m1的氧化铜样品,小金想要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1)、写出反应后装置A中的现象
    (2)、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装置:B增量m2 , 则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3)、小胡觉得该装置存在不足,需改进之处是
  • 22.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题,除了23题(4)3分,其余每空2分,满分34分)

  • 23. 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1)、思考:小科建立上述假设的依据是定律。
    (2)、【进行实验】

    步骤1:取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得出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有同学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3)、【继续实验】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则假设不成立。

    (4)、步骤4:另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写出具体操作及现象),则假设二成立。
  • 24. 甲、乙两位同学查阅资料知:CH4 和CO两种气体均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他们想对CH4的还原性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他们对CH4还原CuO的产物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 Cu、 CO、CO2假设2: Cu、 CO、H2O

    假设3: Cu、 CO2、 H2O 假设4: Cu、CO、CO2、H2O

    其中哪个假设不合理 , 并写出原因:

    (2)、[进行实验]

    甲同学用以下装置进行定性检验(假设药品都是足量的)。已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 , 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

    为了尽可能多地检验出CH4还原CuO的产物,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填写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A→B→→D

    (3)、乙同学用以下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假设药品都是足量的)。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装置序号 M N P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150 156.6 256.8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145.6 159.3 259.0

    由以上数据可推测,假设合理。

  • 25. 某校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结合实验原理,图1中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是

    【实验探究】

     探究Ⅰ:影响因素探究

     在制取CO2气体时,为了探究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小组同学进行了四组实验,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大理石的质量/g、颗粒大小

    m 块状

    m 块状

    m 粉末状

    m 粉末状

    盐酸的体积/mL、浓度

    V 稀盐酸

    V 浓盐酸

    V 稀盐酸

    V 浓盐酸

    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选填实验组别)进行对照。

    探究Ⅱ:性质探究

    做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验证实验时,同学们将NaOH溶液加入充满CO2气体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扁,由此得到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结论。但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CO2气体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为回答该同学的质疑,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个250mL的烧瓶中分别充满CO2气体,通过注射器同时向两个烧瓶中分别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最后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小科得出CO2气体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变扁,同时CO2与NaOH也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结合图2中A、B曲线变化特点,写出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拓展提高】

    小组同学完成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测定,其方法是:将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如图3)。小科利用该实验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

        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1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待充分反应后,关闭活塞

        ④再次通空气一段时间

        ⑤再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2

    有同学指出实验步骤③操作明显不合理,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26. 《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文中的“石”指石灰石),小乐对其展开如下探究:如图甲所示,先利用煤气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煅烧石灰石,然后完成后续操作;最后又补充做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①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试管A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试管B中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1)、能成为煅烧石灰石是化学反应的证据是现象(选填“①”“②”或“①和②”)。
    (2)、继续向试管A上层清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A,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轻轻晃动试管A,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的原因:
    (3)、为检验图甲所示实验中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取冷却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补全实验方案)。
  • 27. 某学习小组想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认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CaCO3 , 可能含Ca(OH)2MgCO3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后加入 , 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甲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研碎后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物进行实验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图乙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操作③中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的原因是 , 装置I的作用是

四、分析解答题(本题共6题,29题4分,28题6分,31、32题7分,33题8分,30题13分;满分45分)

  • 28. 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29. 如图甲所示,烧杯中为一定量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所示。

    (1)、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当加入amLNa2CO3溶液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铸铁材料−−蠕墨铸铁在高碳铁液中加入稀土合金,得到断口呈“花斑”状,石墨为蠕虫状蠕墨铸铁(又称蠕铁)。蠕铁是具有片状和球状石墨之间的过渡形态铸铁,片状石墨和球状石墨内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蠕铁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高温、强度大、断面敏感性小)、导热率高和抗氧化性能的新型铸铁材料。蠕铁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汽车制动零件、排气管等。国产蠕铁中的蠕化剂均含有稀土元素,如稀土硅铁镁合金、稀土硅钙合金等。国产蠕铁技术冲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助推我国发动机制造技术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1)、蠕墨铸铁从材料分类看属于材料(填“有机合成”或“金属”)。      
    (2)、蠕墨铸铁作为发动机材料主要是利用其独特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片状石墨和球状石墨的组成元素(填“相同”或“不同”)。      
    (4)、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是还原剂。
    (5)、要炼出含铁90%的生铁100吨,至少需要Fe2O3质量分数为80%的铁矿石多少吨?(计算结果取整数)
  • 31.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CuSO4

    (1)、实验室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的CuSO4溶液的颜色为
    (2)、为了测定废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50g废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OH)2沉淀(无其它1.96g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的OA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没有沉淀产生。AB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CuSO4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沉淀质量是________克。

    ②计算50g废液中CuSO4的质量?。

  • 32. 用不纯的锌片(杂质不参加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六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锌的质量(g)

    2

    4

    6

    8

    10

    12

    稀硫酸的质量(g)

    60

    60

    60

    60

    60

    60

    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g)

    5

    (1)

    15

    16.1

    16.1

    16.1

    (1)、上表中第2次实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克;
    (2)、若将(10+m)g这种锌片放入60g这种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33. 现有 H2SO4和CuSO4 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 CuSO4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铁片至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烧杯

    原混合

    溶液

    加入的

    铁片

    反应后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剩余铁片

    析出铜

    质量(克)

    80

    100

    20

    199.8

    3.2

    12.8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克。
    (2)、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3)、小红同学用加入足量BaCl2 溶液,通过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 的质量分数,请分析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