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1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中国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下列文化遗存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有( )

    ①龙山文化   ②红山文化   ③河姆渡文化   ④良渚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整个国家的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的。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从材料可得出该阶段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 3. 秦汉时期,朝廷因俗而治,在边疆地区实行一种与内地郡县基本一致而又有所区别的行政区划制度,建立“属国”、“道”等行政机构,确保疆域完整。由此可见,这一举措(   )
    A、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B、完善了郡国并行制度 C、标志着君主专制开始确立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此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晋    ②北魏    ③曹魏    ④前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5. 北魏孝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面对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北魏孝文帝的言论( )
    A、有利于获得鲜卑族的认可 B、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C、证明了北魏统治者是黄帝后裔 D、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 6.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C、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 7.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出现了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的现象。这些现象( )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 8.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由此可推知,明代后期( )
    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政府权力运行产生异化 C、内阁法定地位丧失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 9. 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    )
    A、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 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C、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 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 10. 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列思想主张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③“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④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关于启的继位,史书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写道:“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于形成上述两种不同说法的原因,解读有误的是( )
    A、后人解释历史的时候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   B、目前已知的史料中比较缺乏可靠的史料佐证 C、史书记载因作者的立场差异有一定的主观性   D、没有史料价值的传说故事影响了史家的判断
  • 12.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一主张体现了哪一派别的思想(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 13. 为了联系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西汉汉武帝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的“凿空”之行带来的客观经济结果是( )
    A、丝绸之路 B、长城西延 C、匈奴被灭 D、盐铁官营
  • 14. 有学者指出,《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共分为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粟米(按比例交换各种谷物)、衰分(确定依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均输(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等九章。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
    A、重视理论推导和证明 B、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数学的经济工具化倾向
  • 15. 下图是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首领的印章:“晋归义羌侯”印。由此可知( )

    ①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②西晋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  

    ④少数民族内迁使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曲辕犁(如下图)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基本定型于(    ) 

     

    A、春秋时期 B、汉朝 C、战国时期 D、唐朝
  • 17. 在古代中国,君主的贤明或昏庸对一个王朝的盛或衰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君王中,“在其统治前期注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在其统治后期,耽于享乐,怠于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叛乱”的是(   )
    A、汉景帝 B、唐玄宗 C、宋徽宗 D、康熙帝
  • 18.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税制更加繁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 19.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 20. 《宋史》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包拯担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
    A、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 21.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道:“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 22.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朝代

    制度

    后果

    郡县制

    汉初

    郡国并行制

    七国之乱

    汉武帝

    推恩令、刺史

    节度使

    藩镇割据

    文官任知州,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行省(宣政院、巡检司)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 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 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
  • 23.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郭守敬的科学贡献是 (    )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C、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 D、对南北方的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 24. 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   )
    A、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 B、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 C、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 D、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 25.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附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另外他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在科学技术上( )
    A、对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吸收   B、在前人基础上注重创新 C、重视对传统先进技术的总结   D、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8分,共35分)

  • 26.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

    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怒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摘编自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民为侨民,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徐光启诗文集》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于慎行《谷山笔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2)、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优势,获取功名,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