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阶段检测卷六世界现代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火星”的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巴尔干同盟的建立 C、三国协约形成 D、萨拉热窝事件
  • 2.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苏联模式的确立
  • 3.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 B、该政策的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4.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高涨,他们有的拿起武器抗争,有的用和平手段示威,印度圣雄甘地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代表人物。下列事件中采用同样策略的是( )
    A、印尼的苏加诺反荷 B、埃及华夫脱党反英 C、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 D、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
  • 5. 1942年10月12日,毛泽东提道:“……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这场战役是指(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海战 D、诺曼底登陆战役
  • 6.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稳定欧洲秩序 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维护两极格局 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在1955年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自立和充分就业,联邦德国政府采取“社会市场经济”政策,法国戴高乐政府实施国有化和经济计划。这表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 )
    A、效仿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B、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积极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D、解决经济“滞胀”的现象
  • 8. 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苏联模式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借鉴模式
  • 9. 1961年,法国就其原来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未来举行公民表决,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自决举行谈判,但部分法国军官反对并发动了叛乱。这些法国军官发动叛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B、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C、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D、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 10. 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 )

    ①冷战对抗依然存在 

    ②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③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潮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与下列哪些会议有关系( )

    ①巴黎和会    ②雅尔塔会议    ③华盛顿会议    ④旧金山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3. 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了世界新秩序,建立了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世界卫生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14. 苏联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
    A、余粮征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体制
  • 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法国的民族大起义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迅速赢得民族独立 C、埃塞俄比亚最终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 D、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而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16. 1938年9月,三个普通的英国人罗斯利、金柏和兰塞姆倡议并发起成立了“联邦协会”。他们认为,国际联盟无法在其成员国之间达成协议,即使达成也无力执行,因此英国需要一个欧洲大陆的联邦并在其中居重要地位。他们的这一行动( )
    A、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目的是防止战争和维护和平 C、代表英国政府的负责态度 D、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急反应
  • 17.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漫画,内容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该漫画表明( )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英美开始商讨建立联合国国际组织 C、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走向联合 D、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 18. 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 19. 《苏联兴亡史》中讲道:1955年5月,巴黎协定批准生效,苏联等八国在华沙举行第二次会议,缔结了条约,以与北约相抗衡。苏联等国“条约”的缔结说明( )
    A、欧洲不再有矛盾冲突 B、苏联力图称霸全球    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冷战开始
  • 20.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有25个国家出席。会议宣布根除殖民主义,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和非集团原则,发展经济并进行经贸合作,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表明( )
    A、亚非拉国家开始反抗殖民统治 B、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 21. 下表是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

    年份

    总计

    物质生产部门

    服务部门

    农业

    工业

    1950

    100

    12.8

    33.3

    53.9

    1960

    100

    8.2

    34.5

    57.3

    1970

    100

    4.4

    33.1

    62.5

    1980

    100

    3.4

    29.3

    67.3

    1990

    100

    2.7

    24.3

    73

    据上表可知,战后美国( )

    A、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增强 B、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丧失 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 D、在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 22. 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的对策是( )
    A、反对国家鼓励消费 B、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 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 D、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23.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对内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
    A、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B、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 C、反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
  • 24. 《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有其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 25. 1967年日本学者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下图与“信息化”密切相关,该图主要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A、推动着社会众多领域的变革    B、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 C、加速了世界生产的融合趋势    D、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8分,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结束的方式:欢呼、握手、跳舞、喝酒,充满了希望。时间是1945年4月25日,地点是位于易北河边的德国东部小镇托尔高,事件是美苏军队的首度会师,这两支军队从地球的两端进军纳粹德国,迎面相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一方的大同盟领导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他们在战时的两次高峰会议上已经握过手,为一个更好的世界祝过酒。……然而,为什么在托尔高会师的士兵在迎接对方时会表现出惶惶不安,仿佛他们在期待会见外星来客?……对所有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其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材料三: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就国际关系而言,指出材料一中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要“修正”的内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两次高峰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的重要安排。简析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大国之间的关系走向破裂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的依据,并概括其能够“基本完成了任务”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

    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

    3810

    2536

    苏联

    1260

    699

    英国

    710

    1393(1951年)

    法国

    500

    1172

    联邦德国

    480

    1001

    日本

    320

    382

    意大利

    290

    626(1951年)

    材料二:1980年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

    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

    25900

    11360

    苏联

    12050

    4550

    英国

    4430

    7920

    法国

    6330

    11730

    联邦德国

    8280

    13590

    日本

    11570

    9890

    意大利

    3690

    6480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国家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