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仿真模拟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据史书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 )A、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不相干 B、因诸侯立家,故诸侯永远是小宗 C、分封制和宗法制都以血缘关系来分 配政治权力 D、“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2. 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算出圆周率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③《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 )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 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 C、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 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4. 下图是近代某次重要战役示意图。对此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军舰队全军覆没 B、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5. 报刊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起到启迪民智、传播思想的重要作用。近代史上有思想家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主张,该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份报刊上?( )A、《时务报》 B、《青年杂志》 C、《民报》 D、《新申报》6. 民国初年,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其原因包括(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建立中华帝国
④新文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 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州会战中,并击败日寇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8. 在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玛雅文明曾被誉为“美洲的希腊”。这主要因为玛雅文明( )A、与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 B、与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历史地位 C、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 D、与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9.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开始标志是电的发明和电力应用 B、开始于19世纪初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D、最早兴起于英国10. 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 )A、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 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中国话语权持久性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秦始皇廿六年诏书的铭文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嫌)疑者皆明一之。”该诏书旨在( )A、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B、统一六国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12. 《新唐书》中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盗”指的是安禄山和朱温 B、此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C、节度使的大量设立削弱了中央集权 D、朝政趋于腐败导致“大盗”出现13. 史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富民十六户主之。”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 )
①宋代汇兑之法仿自唐代
②蜀地交易曾以铁钱为主
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此法普遍用于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 林则徐在《译编卷·澳门月报》中写道:“前在一千七百三十七年,带来鸦片不过四千余箱,前时鸦片准纳税进口,至一千七百九十六年才禁止。一千八百三十六年,又欲如前纳饷进口,奏而未允,其时已多至三万余箱。”英国大肆对华销售鸦片主要是为了( )A、损害中国人的健康 B、加剧清廷的政治腐败 C、削弱中国军队战斗力 D、扭转贸易逆差15.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彻底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D、推行“自强”“求富”的新政16. 中共二大指出,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 )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B、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 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7. 中国近代某贫农组织的主要工作是:(1)拥护苏维埃,在苏维埃指导之下参加巩固并发展苏维埃政权的一切斗争。……(3)彻底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团结贫农群众,联合中农,坚决反对富农。由此说明该组织( )A、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支持中国革命 B、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C、力求使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D、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18. 毛泽东某电文载:“电悉,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电文中“意义极大”是指(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基本解放华北全境19. 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 D、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20.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是达成“九二共识”,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 )A、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 D、台湾肃清“台独”势力21. 依据下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A、法兰克王国 B、奥斯曼帝国 C、古罗马帝国 D、俄罗斯帝国22. 有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个主轴的基础上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个主轴展开的。”依据这种观点,对下列哪个事件评价最高(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开辟 C、闭关自守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23. 1701年,英国《嗣位法》除了有关王位继承的规定外,还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枢密院成员签署。这些规定表明( )A、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双向制约 B、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完善 D、国王不能再任命政府官员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曾代表埃及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允许埃及独立;“他”曾组织“埃及代表团”,希望旁听巴黎和会,将独立要求诉诸国际社会;埃及独立后,他曾任内阁首相、议长等职。“他”是( )A、扎格鲁尔 B、华夫脱 C、克里姆 D、塞拉西一世25.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权力-实力-利益”理论,强调美国外交目标应该是“增强权力、维护权力、炫耀权力”。该理论旨在( )A、建立美苏均势的两极格局 B、强调国家利益是外交出发点 C、为即将开始的“冷战”服务 D、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辩护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7分,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时10天的盛会,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历史使命。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社会各方面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共同纲领,是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确立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形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开端的标志。
——摘自李正华、张金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2)》
材料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部分)
时间
立法内容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1966年起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
198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据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地位及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及体现的原则,指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的新规定及颁布的意义。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