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1-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所用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

    A.出土文物青铜器

    B.不锈钢手术器械

    C.青花瓷将军罐

    D.火箭外壳镁铝合金

    A、A B、B C、C D、D
  • 2. 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 C、二氧化碳 D、金属锌
  • 3. 下列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
    A、H2O B、SO3 C、FeO D、Al2O3
  • 4. 下列物质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2 C、H2S D、MgCl2
  • 5.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KCl溶液 B、Fe(OH)3胶体 C、KOH溶液 D、Na2SO4溶液
  • 6. 下列物质进行焰色试验,其火焰为黄色的是(   )
    A、Na2SO4 B、Mg(OH)2 C、KCl D、HNO3
  • 7. 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H2O和H2O2 B、H11H12 C、NO和NO2 D、O2和O3
  • 8.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对气体进行验纯 B、大量氯气泄漏时,应尽量顺风迅速离开现场 C、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需用干燥沙土覆盖 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 9.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玻璃棒 B、容量瓶 C、圆底烧瓶 D、胶头滴管
  • 10.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2CO3 B、H2SiO3 C、H2SO4 D、HClO4
  •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钠可用作焙制糕点 B、氧化铁用作油漆、涂料的红色颜料 C、臭氧、二氧化氯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D、氯化亚铁溶液用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
  • 12. 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金属钠 B、氧化钠 C、过氧化钠 D、氢氧化钠
  • 1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错误的是(   )
    A、H2O的结构式: B、CO2的分子结构模型: C、NaCl的电子式: D、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N715
  • 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B、用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Fe2O3+6H+=2Fe3++3H2O C、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32-+2H+=H2O+CO2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B、标准状况下,1molN2的体积是22.4L C、44g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 D、0.5mol·L-1Na2CO3溶液中c(Na+)是1mol·L-1
  • 16. 某同学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点燃酒精灯的顺序是先a后b B、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C、由肥皂液冒气泡证明铁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D、不能用磁铁将铁粉从反应后的固体中分离出来
  • 17. M与N反应时,不能实现图示电子转移的是(   )

    选项

    M

    N

    电子转移

    A

    H2

    Cl2

    B

    Fe

    FeCl3

    C

    Al

    H2SO4(稀)

    D

    Cl2

    H2O

    A、A B、B C、C D、D
  • 18.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在水处理过程中,高铁酸钾转化为Fe(OH)3胶体,制备高铁酸钾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2Fe+3Cl2Δ__2FeCl3 B、用FeCl2溶液吸收反应I中尾气所得产物可再利用 C、反应I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用K2FeO4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Fe(OH)3胶体吸附杂质净化水
  • 19. 用砂纸仔细打磨铝片后,称取质量均为2.7g的两块铝片,将其中一铝片迅速放入120mL2mol/LNaOH溶液中,另一铝片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放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均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B、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C、均有气体生成,且体积相同 D、均有NaAlO2生成,且质量相同
  • 20.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研究在不同溶液中,溶解Cl2的量[c(Cl2)]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见下图。

    注:c(Cl2)表示溶解Cl2的量,即单位体积内溶解Cl2的物质的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1可知,Cl2与Cl-结合生成Cl3- B、由图1可知,增大c(NaCl),c(Cl2)减小 C、由图2可知,增大c (H+),c(Cl2)减小 D、若将Cl2通入盐酸中,增大c(HCl),c(Cl2)一定减小

二、综合题

  • 2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序号分别代表周期中的一种元素。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4

    (1)、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①、②分别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大于(填化学式)。
    (3)、⑥、⑦形成氢化物中,稳定性:大于(填化学式)。
    (4)、②③④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
    (5)、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⑥大于⑤的原因是
  • 22. 化学小组同学为研究氯气制备和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1】制备氯气。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装置图。

    M的名称是 , ①中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③中存放的试剂是
    (3)、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实验2】研究氯水性质。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

    资料:淀粉的特征反应——遇I2变蓝色


    实验2-1

    实验2-2

    实验操作(氯水均为新制)

    实验现象

    溶液变蓝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1结论是

    (5)、实验2-2中溶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
    (6)、证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的方案是
    (7)、同学们发现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下曲线。

    上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若在上述整个实验过程中测定溶液的pH, pH的变化是

  • 23.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1)、I.黑木耳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元素,某研学小组测定其含量。

    【铁元素的分离】在坩埚中高温灼烧黑木耳,使之完全灰化。用足量的酸充分溶解,过滤,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2+

    (2)、【铁元素含量测定】 研学小组提出如下测量方案。

    i.沉淀法:向(1)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加热烘干、称量。请评价该测量方案是否可行 , 理由是

    ii.比色法:流程如下。

    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2O2的目的是

    ② 溶液a的颜色是

    ③ 溶液颜色越深,光的透过能力越差,即透光率越小,含铁量越(填“高”或“低”)。

    ④若不加H2O2 , 测出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填“偏大”或“偏小”)。

    (3)、II.在肺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与O2结合,把O2送到各个组织器官。

    已知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铁元素参与人体内的呼吸作用示意图如下图(部分中间产物已略去)。

    ①呼吸作用过程中, Fe2+的作用是

    ②具有还原性的酶是

    ③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 关注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是研究物质性质及其转化的基本出发点。
    (1)、从物质分类看,Na2CO3和NaHCO3均属于(选填序号),因此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a.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2)、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

    【实验1】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利用上述装置可实现NaHCO3向 Na2CO3发生转化,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 分别向滴有2滴酚酞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2-1

    溶液浅红色褪去,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2-2

    开始时,溶液的红色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盐酸,当溶液的红色明显变浅时,气泡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当溶液的颜色变为浅红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浅红色褪去,有大量气泡出现。

    ②实验2-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实验2-2中,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化的现象是

    ④通过上述实验,从物质组成上分析Na2CO3转化为NaHCO3 , 加入盐酸的作用是;碳酸也可实现上述转化,写出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探究NaCl转化为NaHCO3

    资料i:

    物质

    NaCl

    NaHCO3

    NH4HCO3

    NH4Cl

    20℃时的溶解度(g/100gH 2O)

    36.0

    9.6

    21.7

    37.2

    资料ii:氨气(NH3)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属于一种碱。

    ①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无NaHCO3生成,原因是

    ②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 , 再通入CO2 , 在溶液中可析出NaHCO3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通入NH3的作用是

  • 25. 磷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合物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磷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在军事上可用作燃烧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磷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含氧酸。

    ①过多饮用含磷酸(H3PO4)的饮料,会导致人体的骨密度降低。磷酸的结构式为 , 其结构中画圈部分可电离出H+ , 故称为三元酸。磷酸与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次磷酸(H3PO2)的结构式为 , 在工业上可做还原剂,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释原因是;100mL 1mol/L次磷酸与2mol/LNaOH溶液恰好反应,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