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图漫画为《苏联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漫画反映了体型巨大的“苏联巨人”吃掉了瘦弱的华约成员国的“晚餐”。漫画的主题可能是(  )

    A、帝国主义对苏联实施封锁 B、苏联已控制华约各国的经济命脉 C、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D、苏联的工业化得益于华约的建立
  • 2. “赫鲁晓夫迈着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美国,结果以出丑告终。”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出丑告终”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
  • 3.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国家领导人水平的差异 C、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D、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 4. 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承认各民族有权决定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机构,各加盟共和国有权脱离苏联。实际上,苏联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C、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失败
  • 5. 1989年,社会主义阵营内出人意料地发生了一场“□□□□”,绝大多数原先由共产党执政的东欧及中欧国家都相继放弃了苏联模式的一党体制,转而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应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美苏冷战 D、欧盟成立
  • 6. 一位德国人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每天经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与此人叙述的经历没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德国统一 B、东欧剧变 C、欧盟成立 D、苏联解体
  • 7. “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慎重的逐渐掌握他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和完善 B、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采用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式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8. “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材料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 9. 《后美国世纪》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新航路开辟一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一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一一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 10.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78.7%降至56.8%,而新兴市场国家占比则由19%上升至39.2%。这表明(  ) 
    A、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B、发达国家不再主导全球化 C、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壮大 D、逆全球化趋势已开始出现
  • 11.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罗斯福新政 D、赫鲁晓夫改革
  • 12.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 13.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A、综合国力不强 B、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C、与美国争夺世界系权,造成经济困难 D、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
  • 14. “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是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5. 数据统计分析是研究历史的常用方法。下表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导致增长率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A、新经济政策成效甚微 B、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C、苏联模式的长期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 16.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导致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 的根源发生在(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 17. “他1917年出生....30岁时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不见成效,1991年,不治身亡。”1985 年的“一场大手术”是指(  )
    A、赫鲁晓夫改革 B、苏联解体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苏联模式形成
  • 18.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头脑。”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 (  )
    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性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C、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 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 19. 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此举产生的国际影响是(  ) 
    A、推动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B、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创造了条件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20. "他亲手设计了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意在推动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吸收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模式,这可以看成是20世纪主要的历史现象之一。”但是想不到的是“改革设计师本人,也成了这场和平的政治革命的最后一个牺牲品。”材料中的“他”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
  • 21. 冷战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和平崛起

    ②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

    ③欧盟地位提高

    ④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2. 世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罕见的政治家:作为总统,他背叛了国家;作为领袖,他背叛了人民;作为总书记,他解散了党;作为最高统帅,他背叛了武装部队,逮捕了他任命的国防部长。下列行为与这位政治家有关的是(  ) 
    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B、使得该国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 C、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D、发动了对波兰等国的闪电战
  • 23. 下表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导致增长率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A、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B、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C、苏联模式的长期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 24. 列宁、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三位历史人物在执政期间都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 
    A、三位领导人的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列宁通过改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问题 D、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强了苏联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
  • 25.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党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 26. 下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冷战到苏联解体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 27. 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B、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28.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曾一度以苏联为榜样,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为课题进行了操究。把我国向苏联学习的事件整理出来,其中有一项与历史不相符合,请你帮他们指出来(  )
    A、1936年,苏联新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28年,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苏联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 29. 苏联于1922年年底成立,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它的光环随着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而消失。它“光环消失”的原因有(  ) 

    ①外敌入侵导致国家灭亡   

    ②苏联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30. 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这最终导致了(  ) 
    A、赫鲁晓夫下台 B、勃列日涅夫执政 C、苏共领导地位的取消 D、苏联解体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两个“战争”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4)、当今世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请你写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一例即可)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 32. 在亚欧大陆北部广袤的土地上,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材料一:1917年11月,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理论。

    材料二: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消费一架飞机,不能消费一辆收割机,也不能消费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失日用消费的开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1)、材料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指导这个国家进展“伟大理论”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 33.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苏(俄)联的经济建设”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

    材料一:

    【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

    材料三: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

    ——摘编自《中国现代化历程》

    【大国竞争时期的经济建设】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的改革相继失败······在世界政治风云急剧变化的严峻挑战面前,社会主义中国经受住了考验,显示了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危机列宁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该政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请用史实来说明此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我国“带有苏联经典建设模式”的相关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特点?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上述材料,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是如何“经受住考验”,请用事实加以说明。谈谈你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 34.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读下列图表:

    表一: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表二: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材料二: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它似乎带着无奈与遗憾、不甘与挣扎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寒风中,只有几个匆匆过客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一个苦难辉煌交织的大国就这样在历史的烟尘中无声地消失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

    (1)、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表一中1921年—1925年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二中苏联的排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举措?表二时期农业上实行什么政策?
    (2)、上述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认识。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

    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苏德战场上发生的哪次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材料一反映的史实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何关联?
    (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发生与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有何关联?

三、论述题

  • 36. 欧洲西与关国隔大西洋相望,东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遥对。中欧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摘编自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材料二:1999年元旦.欧元正式启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轰炸南联盟长达78天.大量资金从动荡的欧洲撤离到美国.欧元一路暴跌。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作为冲突始作俑者的美国.借地区紧张局势向欧洲盟友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德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多国宣布提高国防预算.纷纷向美国军火巨头“下订单”。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并将能源需求转向美国.趁机发“能源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借俄乌冲突大肆劫掠世界》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62万件.共计10.5万吨。

    ——摘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实录(2022.1.1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什么组织?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请你写一封信给欧盟委员会。要求:据材料二 三,指出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欧关系的建议。(注意:①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只需写信的正文,字数200以内;信的其他部分已为你写好,不计入字数。③信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