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B、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 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 D、大豆、果蝇、大肠杆菌的遗传可遵循分离定律
  • 2.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5: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 3. 拉布拉多猎犬毛色分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黑色犬与米白色犬杂交,F1均为黑色犬。将F1黑色犬相互交配,F2犬毛色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黑色相对于米白色为显性 B、F2中米白色犬有3种基因型 C、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为1/16 D、F1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不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 4. 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某些过程(细胞中的染色体并未全部画出),下列哪一个细胞完成相应细胞分裂过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可能含有精子(    )

    A、①④ B、 C、③④ D、②④
  • 5. 下列有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在体细胞还是在生殖细胞中,基因的数目始终等于染色体的数目 B、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C、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
  • 6. 已知某地区白化病的患病率约为1/10000,该地区一白化病男子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其父亲患有色盲)婚配,婚后生下女儿只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
    A、1/2 B、1/100 C、1/101 D、1/202
  • 7. 为研究肺炎链球菌中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是否需要二者直接接触,研究人员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两类菌株分别加入U型管左、右两臂内,U型管中间隔有微孔滤板。在U型管右臂端口对培养液缓慢吸压,让两菌株共享培养液。已知吸压过程会导致两臂内少量菌体破裂。一段时间后取U型管两臂菌液分别培养,观察菌落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中的微孔滤板应允许DNA分子通过而不允许肺炎链球菌通过 B、左臂菌液和右臂菌液培养后都产生两种菌落才能证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不需要二者直接接触 C、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导致其形成的菌落比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粗糙 D、S型细菌的DNA可能与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8. 下表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几组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内容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

    噬菌体+35S标记的细菌

    子代噬菌体均含35S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

    噬菌体+32P标记的细菌

    子代噬菌体均含32P

    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子代噬菌体均含35S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子代噬菌体不均含32P

    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A、 B、 C、 D、
  • 9. 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可进入1个或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的存活、受精和其他染色体的行为。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上述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与基因型为Aa的卵原细胞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突变,上述精子和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最多分别为()
    A、6;9 B、6;12 C、4;7 D、5;9
  • 10.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进行减数分裂。下图能正确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是(    )(只考虑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

    A、 B、 C、 D、
  • 11. 如图是蛋白质合成时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的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携带氨基酸分子的部位为甲端 B、图中戊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为肽键 C、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为GCT D、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由丁向丙方向移动
  • 12. 统计表明,人类寿命约为80岁,每年大约会发生20到50个基因突变;长颈鹿寿命约为24岁,每年大约会发生99次基因突变;裸鼹鼠寿命约为25岁,每年大约会发生93次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大多数是无害的,但也有一些可能会使细胞发生癌变或损害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基因突变发生的速度越慢,每年发生的突变数量越少,物种的寿命就越长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C、无害突变的显隐性不能确定 D、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 13. 栽培品种香蕉染色体组成为AAA(字母代表染色体组),易患黄叶病。野生蕉染色体组成为BB,含有纯合的抗黄叶病基因。经过杂交、筛选,获得染色体组成为AAB的抗黄叶病香蕉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栽培品种高度不育 B、抗黄叶病香蕉新品种是单倍体 C、新品种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 D、新品种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 14. 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A、 B、 C、 D、
  • 15.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约3万个核苷酸。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 B、ACE2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 C、新冠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时仍遵循中心法则,但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
  • 16. 某种实验小鼠毛色的黄色和黑色分别受Avy和 a控制。纯种黄色小鼠与纯种黑色小鼠杂交,F1表现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的不同毛色。研究表明,在 Avy基因前端的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上具有多个可发生 DNA甲基化的位点,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 Avy和 a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甲基化使Avy基因的碱基排序发生改变导致F1小鼠毛色不同、基因型不同 C、DNA 甲基化与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都是表观遗传,都可影响基因的表达 D、DNA甲基化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 17. 为研究金鱼尾型遗传规律所做的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金鱼杂交组合

    子代尾型比例(%)

    单尾

    双尾

    三尾

    单尾×双尾

    正交:单尾♀×双尾♂

    95.32

    4.68

    0.00

    反交:单尾♂×双尾♀

    94.08

    5.92

    0.00

    单尾×三尾

    正交:单尾♀×三尾♂

    100.00

    0.00

    0.00

    反交:单尾♂×三尾♀

    100.00

    0.00

    0.00

    A、双尾、三尾对单尾均为隐性性状 B、决定金鱼尾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单尾×双尾组合中单尾亲本可能有杂合子 D、金鱼尾型性状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18. 科学家向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中导入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在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会诱导其他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接,从而产生缺失、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W”和“A”分别代表小麦染色体和优先传递的外源染色体。

    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 C、图中可育配子与普通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 D、与普通小麦配子相比,易位改变了配子内基因结构导致配子异常

二、多选题

  • 19. 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的该结构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解旋酶能打开该键)等作用力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四联体螺旋结构”是DNA单链螺旋而成的高级结构 B、该结构可能在DNA复制或转录过程中形成 C、该结构中(A+G)/(T+C)的值与DNA双螺旋中的比值相等且都等于1 D、该结构的发现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 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1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2个 C、6带有来自I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0

三、综合题

  • 21. 图1中光合复合体是叶绿体中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的重要场所。D1是光合复合体的核心蛋白,由叶绿体内的基因psbA控制编码,高温会造成叶绿体内活性氧的大量累积,对D1造成破坏,并显著抑制psbA基因mRNA的合成。图2表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高温强光下,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受损,影响到光反应的正常进行,使合成减少,并进一步影响到的还原。
    (2)、高温主要影响基因psbA表达的过程。除此之外,高温对暗反应也存在抑制作用,表现为(答出2项)。
    (3)、图2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反应,A表示 , A可来源于叶肉细胞的(填细胞器),图2过程要产生一个六碳糖,需要个CO2分子。
  • 22. 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粉红色,受A/a、B/b基因控制,其花色控制途径如图所示。植株茎的高度由C/c基因控制。如表是某小组用8株植株所做的4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F1的表型及比例

    红花×红花

    紫花

    红花

    粉红花

    白花

    3/16

    6/16

    3/16

    4/16

    高茎×高茎

    高茎

    矮茎

    3/4

    1/4

    紫花高茎×白花矮茎

    全为红花高茎

    粉红花高茎×紫花高茎

    全为红花高茎

    (1)、针对花色基因的遗传而言,该植物种群中,开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甲组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只考虑植株茎的高度,让乙组杂交子代中的全部高茎植株自交产生F2 , F2中的全部高茎植株自交产生F3 , 则F3高茎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为了探究C、c基因与A、a和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该小组进行了假设,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 A、a基因与C、c基因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最多还能提出种合理的假说。从表中选择植株做亲本,设计一组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假说的正确性(不考虑互换及突变)。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则假说一正确;否则,假说一错误。

  • 23. 果蝇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自1933年摩尔根因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并创立了基因学说而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有5次共10余名科学家因研究果蝇而获得诺贝尔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科学家在利用果蝇开展一系列研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果蝇还会为科学研究再立新功。
    (1)、1909年,摩尔根在实验室的一群野生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探究白眼性状的遗传特点,他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红眼雌果蝇交配,发现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为3:1,并且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定律,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对“F1全为红眼,F2中红眼与白眼数量比为3:1,并且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实验现象进行了探究。首先基于对实验现象的合理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是“控制红/白眼的基因(E/e)只位于X染色体上”;假说二是“控制红/白眼的基因(E/e)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摩尔根及同事通过多次杂交实验最终证明假说一成立。请利用F1红眼果蝇、野生型红眼果蝇、白眼雄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两次杂交实验证明用“控制红/白眼的基因(E/e)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实验思路:;预期结果: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和翅脉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卷翅和直翅由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三角翅脉和平行翅脉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同品系的多只卷翅三角翅脉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统计F1的性状分离比为卷翅三角翅脉:卷翅平行翅脉:直翅三角翅脉:直翅平行翅脉=6:2:3:1。不考虑基因突变、互换和染色体变异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对“F1中卷翅:直翅=2:1”的合理解释是 , 等位基因B/b(填“是”或“不是”)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

    ②F1共有种基因型;卷翅三角翅脉个体中基因型AaBb占。让F1中卷翅三角翅脉个体与卷翅平行翅脉个体随机交配,F2中直翅平行翅脉个体占

  • 24.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稗草是田间头号杂草,为了除掉它,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为了避免人类的“驱逐”,田间的稗草们竞学会了“伪装”。几千年来,它们与水稻越长越像,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出了今天亭亭玉立的模样。

    在稻田中,稗草位居15种恶性杂草之首,是农民喷施除草剂最主要的目标。从亲缘关系看,稗草与小麦、玉米的关系更近,却与水稻越长越像、越走越近了。从外形上看,水田稗草与旱地稗草有着明显差异;旱地稗草“长相”比较随机,大多数趴地横长,茎基部呈现红色,完全不像水稻。而水田稗草就很有“稻”样,特别是在苗期,它们有模有样地收起了分蘖和叶子的夹角,和水稻一样向上生长。这种“伪装术”使它们变得难以识别。

    稗草经历了上千年来自人类的选择压力,快速进化。那些让稗草长得更像水稻的基因,让稗草逃过人类的拔除,继续在稻田里享受着和水稻一样的待遇;同时,那些基因也因为人类的选择压力得以保留下来。也就是说,是人类的除草行为,无意识地刺激了稗草们的“生存技能”。比如,LAZY1基因是植物感知并响应重力、调控作物分块角度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在有拟态现象的稗草中,LAZY1基因多态性降低,出现了高度一致,显示出被进化选择的痕迹。

    (1)、稗草在叶片颜色、分蘖、叶夹角等方面差异很大,体现了稗草的多样性。旱地稗草和水田稗草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的。
    (2)、研究发现,其种群中相关同源基因多态性降低,出现了高度一致性。据此推测,控制水田稗草分蘖角较小的基因频率(填“增加”或“减少”)。
    (3)、与传统的人工锄草不同,目前常用的除草方式是使用除草剂,但使用后仍有少量稗草存活,其内在原因是
    (4)、研究发现,轮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比长期持续使用一种除草剂对稗草的除草效果更好。请从基因频率的角度分析原因:

四、实验题

  • 25.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遗传和变异中最核心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依据已知事实推测必然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当时关于“谁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遗传信使”存在两种假说:假说一认为“核糖体RNA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和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简称“rRNA假说”;假说二认为“一种新的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简称“mRNA假说”。
    (1)、科学家推测“必然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的事实依据是
    (2)、研究发现,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会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表达,同时产生大量不稳定的RNA。联系“谁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遗传信使”的两种假说进行推理,若假说一成立,则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产生的不稳定RNA为rRNA,rRNA会参与组建形成新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该不稳定的RNA为mRNA,mRNA不会参与组建形成新的核糖体。据此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对两种假说进行探究。

    第一步: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13C、31P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提取部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发现离心管中出现了一条靠近试管底部的无放射性的“重”核糖体带。

    第二步:将上述大肠杆菌转移至含14N、12C、32P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使各类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再加入噬菌体进行培养。为保证只有携带噬菌体遗传信息的RNA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则培养基中含32P的营养物质应是。适宜时间后提取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观察离心管中核糖体的带数和放射性32P的位置,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探究:由离心结果中核糖体的带数可知“rRNA假说”不成立而“mRNA假说”成立,理由是;对“重”核糖体有放射性的合理解释是

    (3)、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DNA、mRNA及蛋白质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