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9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汉书》记载:“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天子之宾客)外(公卿大夫)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该记载可以印证汉武帝时期采取了( )A、北击匈奴 B、内外朝制度 C、尊崇儒术 D、刺史制度2. 图1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A、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 B、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 D、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3. 下表所示为宋代地方墓志铭所记载的农民经营土地致富的几种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1
《祝昌宥墓志铭》载:“公身材魁伟,襟量博达,遇宾亲樽俎间,拍掌豪饮,豁如壮年。尚气节,不藉祖赀,奋臂力穑,忘劳苦。已而业益增,赀至钜万”
2
《赵和墓志铭》载:“太父湮,父士元,皆隐德不仕。世以服田力。穑为业,冠乡户之甲”
3
《张嵩墓志铭》载:“君既壮,服田力穑,益饶于财,又推其余赊贷,以快赢息,不以义牟利。延营建第宅,占膏腴为永业,未几以赀豪闻”
A、抑商政策的强化 B、租佃经营比较普遍 C、农耕为重的观念 D、农业生产效率较高4. 公元前4世纪时的雅典城邦,陪审员被选拔到哪个法庭审理哪个案件,都在审案当日由抽签决定。陪审法庭的规模相当可观,少则201人,审理不超过1000德拉克玛的私诉案件,多则上千人,审理重要的公诉案件。这说明( )A、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B、全民参与民主政治进程 C、诉讼过程体现权力的来源 D、依法治国成为普遍共识5. 据统计,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大约进口350万英镑价值的香料,但是在1502—1505年的4年中,这一数据下降到每年100万英镑左右。这一现象反映出( )A、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 B、欧洲贸易的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C、世界市场的雏形由此开始出现 D、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6.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不应求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7. 从14世纪开始,欧洲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推崇自然主义,追求自然美。他们当中有人提出做“自然的儿子”,不做“自然的孙子”,有的甚至要求“拿一面镜子去照自然”。这反映出当时( )A、宗教逐渐淡出民众生活 B、人文精神得到传播 C、文化学者都有人文情怀 D、科学革命已经发生8.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马丁·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意志宗教改革( )A、彻底打击了封建势力 B、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产生众多的新教教派 D、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9. 有学者认为:“科学的发现与传播日渐打破了宗教权威的控制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科学革命直接预示和推动着日后科学的更大发现和知识的进步,特别是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变革和普遍进步”。该观点意在强调( )A、科学发现诱发政治革命 B、科学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知识变革促进思想解放 D、技术革命引发连锁反应10. 康德把人类历史的发展视为“大自然的一个隐蔽计划”的实现,认为这是一种“合乎规律的进程”,大自然通过人的“非社会性”迫使人类“建立起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状态”,并最终发展为一种“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可见,康德认为( )A、历史的演进具有理性法则 B、历史的发展缺乏秩序 C、历史演进的道路异常曲折 D、个体的作用微不足道11. 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做法,遭到了两派的共同抨击,一年未到就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法国( )A、共和体制较为脆弱 B、保皇势力倍受冲击 C、内阁总理对众议院负责 D、议会两院均支持共和制12. 在工业化时代,能源消耗量能够反映一国的工业发展水平。表为1890-1938年英、法、德、美四国能源消耗量(单位:百万吨煤)统计表。其中,丙代表的国家是( )1890年 1910年 1920年 1938年 甲 147 483 694 697 乙 145 185 212 196 丙 71 158 159 228 丁 36 55 65 84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所示为(16世纪~19世纪)近代英国每一时段影响世界的重大标志性事件(部分)。
时期
事件
16世纪上半叶
(1509年)亨利八世继位
16世纪下半叶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上半叶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7世纪下半叶
(1688年)詹姆斯二世出逃,威廉三世(奥伦治)和玛丽继位
18世纪上半叶
(1721年)沃波尔内阁
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下半叶
(1851年)世界博览会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牛津英国通史》
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修改或补充两件大事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明是“修改”还是“补充”,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为了克服“养兵”带来的弊端,以及裁减冗兵,节省军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军、厢军中进行考核,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尔后又“诏拣诸路半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为大分”。又因宋朝军队数量庞大,与军队服役时间长不无关系,故王安石采取“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的对策。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诏废并诸军营”,将“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二十七”,并且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其后“凡拨并者,马步军营五百四十五并为三百五十五”。自熙宁至元丰,“岁有废并甚众”。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省兵之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