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诗史,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把杜诗称为诗史,最早见于晚唐孟棨的《本事诗》。其在叙述李白的一段中,附带着提到杜甫,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从这句话看来,诗史这个名称好像是在杜甫时代已经存在了——纵使不在杜甫时代,也应该在孟棨以前。

    普遍地用诗史标志杜诗的特点,始于宋代。五代时写成的《旧唐书·杜甫本传》没有提到诗史;北宋写成的《新唐书》则说杜诗“世号诗史”。宋代诗文以及诗话中,凡是有关杜甫的,诗史二字常常可以遇到。像“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像“读之可以知其世”、像“纪当时事,皆有据依”,的确是杜诗的特点,也是杜甫成为我国一个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杜甫在这方面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明代的唐诗研究者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他认为以时事入诗,杜甫发挥了极大的独创性,道前人所未道,这是杜甫对于中国诗歌的丰功伟绩。但回顾诗歌的历史,追溯《诗经》的传统,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把目光局限在从晋宋到唐初的三百年内,这时期的诗歌除却陶潜、鲍照、庾信以及后来的陈子昂等人的优秀作品外,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而杜甫以其满腔热诚,大量地歌咏时事,从这方面看来,说是自他开始,也未为不可。

    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既有热情的关怀,也能作冷静的观察,洞悉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他观察的范围广、认识深,并能以高度的艺术手法把他观察、认识的所得在诗歌里卓越地表达出来,大大超过了在他以前的任何一个诗人。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中国诗歌优良传统伟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就是这个缘故,杜诗才获得了千百年来被人公认的诗史的称号。

    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同样需要作者能够认识时代的症结和重大问题的核心,同样可以写得很生动。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则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法处处体现出作者本人的形象,很少只是客观的描述。浦起龙说得好,“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诚然,杜诗不仅反映了时代,同时也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诗人的性情活跃在诗的字里行间。这正是杜甫的诗史与一般历史不同的地方,正如胡宗愈所说的,里边包涵着诗人的“出处去就,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

    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我国诗歌从开始以来一直到建安时代的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发扬光大,杜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孟棨《本事诗》记载,杜甫遭逢“安史之乱”,作品充分反映社会现实,所以当时就称之为“诗史”。 B、与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的诗歌相比,陶潜、鲍照等人的作品同杜诗一样,都在大量地歌咏时事。 C、乱世中的杜甫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观察和深刻的认识,并凭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这是前无古人的。 D、作为“诗史”的杜诗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字里行间包涵着“悲欢忧乐”“好贤恶恶”,活跃着诗人的性情。
    (2)、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论题,接着论述杜诗被称“诗史”的历史、原因及“诗史”与历史的区别。 B、文章引用胡震亨的论述,阐明杜甫以时事入诗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的观点。 C、第四段在论述杜诗的特点时,将浦起龙与胡宗愈的说法进行对比,支撑了自己的观点。 D、文章在赞扬杜甫对我国诗歌贡献的同时,也对言过其实的说法有所辩驳,具有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同时代大多数诗人不同,杜甫以满腔热诚、大量歌咏时事著称,所以我们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也未为不可。 B、“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故而“诗史”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主要是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 C、杜甫的“史诗”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凸显作者本人的形象,其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就体现这样的特色。 D、在认识清楚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的同时,把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书写出一部优秀的历史。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记者(丁怡婷)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前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443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618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加,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同比减少。8443万千瓦相当于近4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

    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 6亿千瓦,同比增长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 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 4亿千瓦,同比增长26.7%。

    从电力投资完成情况看,前7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60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773亿元,同比增长30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39亿元,同比增长10.4% 。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1日第01版)

    材料二:

    中央气象台21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针对旱情持续发展,此前,多地已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全力抗旱减灾。

    “还好提前打了这口井,不然后面的收成要大受影响了。”20日上午,湖北省枣阳市据湾镇勾庄村的稻田旁,村党支部书记匀丰涛看着清水伴随水泵的轰鸣声从机井中涌出,流进水稻田,心里踏实了不少。

    地处鄂北岗地的枣阳市是湖北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当地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匀丰涛说,早在6月份,村里根据天气情况分析预见旱情后,就决定打机井,为农田灌溉多加一道保障。

    记者从湖北省水利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3. 7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 3亿元,投入杭旱泵站3. 65万座、机动杭旱设备36. 98万台套。

    (摘自《持续筑牢安全屏障—部分省份防汛杭旱一线见闻》)

    材料三:

    近期,四川节电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在8月20日召开的能源保供第二次新闻通气会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透露,当前实际已到的电力负荷已由最高峰的5910万千瓦降至4700多万千瓦。

    四川是水电大省,今年,受到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灾害天气的影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遭遇危机,省内保供电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全省各级各部门多渠道、多途径协同发力,千方百计守护民生用电。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 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1.2%。目前,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91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近期,受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影响,四川各流域来水严重偏枯,降至冬季枯水期水平,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其中,渠江偏少7成,稚碧江上游、大渡河、沱江、涪江偏少5成,亭子口、长河坝、猴子岩等多个水电站水库蓄水几乎消落至死水位。

    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以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受水库蓄水持续下降的影响,四川水电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水电的日发电能力从9亿千瓦时锐减至4亿千瓦时,降幅超50%。

    当前,2.5万余名电力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突发故障情况下“先复电、后抢修”,940支党员服务队、党员突击队,1. 8万余名党员奋战保电一线。8月18日至20日,来自江苏、江西、山西等13个省份的50台发电车陆续到达四川成都,提高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守护民生用电,是一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当前,四川广大工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让电于民”号召,安排车间停产、职工放假。“现在民众有用电需求,正是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展现担当的时候。”对于此次停产让电于民,相关企业表示理解和支持,“高温过后,我们将开足马力,把生产进度赶上,继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据四川省气象局介绍,8月下旬,四川高温高热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四川多地已主动关闭多处景观照明、户外广告照明、灯光秀。在此,呼吁全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低碳生活,共同打赢能源保供战。

    (摘自《“丰水期”变“枯水季”水电大省四川如何渡难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比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容量大。 B、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6.7 % 。 C、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4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亿元,投人抗旱泵站4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7万台套。 D、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 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两成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呈增加态势,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的发电能源结构在调整。 B、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重要的粮食产区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将给全国今年的粮食供应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C、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四川省千方百计优先守护民生用电。 D、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水库蓄水持续下降,水电发电能力就会下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省份易遭遇能源供应危机。
    (3)、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分析四川省是如何渡过“枯水季”难关,打赢能源保供战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己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

    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本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 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她来到这世上,享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疡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 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所谓“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诊。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  

    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 “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 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夂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去了。

    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

    “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最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才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了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那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成了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了。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那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摘编自尹燕忠《作家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的创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故事情节层层铺垫,结构严谨。如借父亲之口解说秋天梨花盛开的原因,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做铺垫;父亲对小女儿的嘱托,为《误诊记》的编辑出版做铺垫。 B、父亲形象感人至深。他救死扶伤,鞠躬尽瘁。文中提及“一个姑娘”被他误诊“没能挽回她的生命”的故事情节,有损于父亲的声望和地位。 C、“林冲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挺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这里的林冲符合赵淑萍关于塑造人物“最到位” 理论。 D、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的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寻常之中隐匿的价值。
    (2)、仔细研读全文,探究小说标题“秋天的梨花”的丰富的内涵。
    (3)、文本二强调了小说创作的两个要素,请指出要素内容并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缪公①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未禽则不可知,已禽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玉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日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齐王自以贤于尧舜,彼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亡国者鲜矣。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注】①缪公:即秦穆公。②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二/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日/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B、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日/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C、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日/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D、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与“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以其故数饮食”与“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C、“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D、“宣王之情”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情”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不怀好意地将女乐和良厨赠送给戎王,戎王不加明辨,日夜酣饮不休,反而射杀提醒秦寇将至的身边侍臣,最终导致自己被活捉。 B、宋王受到身边大臣阿谀之辞的蒙蔽,冤杀了以真实情报上报的使者,奖赏了以虚假情报上报的使者,真假不分,最后却使自己狼狈而逃。 C、齐王没有识人之能,想任用没有才能的淳于髡担任太子的老师,用人不当;齐王又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的才能、德行与生俱来,先天就有。 D、齐宣王所拉开的弓不过三石,但身边大臣迎合齐宣王,都纷纷表示不低于九石;齐宣王信以为真,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是九石之弓。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齐王自以贤于尧舜,彼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亡国者鲜矣。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注:①《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的心。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好景象,表现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C、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D、全诗没有一点过节的喜悦和快乐,更多的是凝重、自励、追忆、反省,让人痛定思痛、发愤图强。
    (2)、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在屈原的《离骚》里,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

    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    )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    ),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    ),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

    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    )。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将再次绽放青春活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与伦比             墨守成规           与时俱进           深入人心 B、无奇不有             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           深入人心 C、无奇不有             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声名远播 D、无与伦比             故步自封           与时俱进           声名远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 B、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历史的沧桑。 C、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 D、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沧桑的历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陶冶我们的性格,拓展我们的思维世界。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读书既享受他人的思考,              。“《古文观止》观不止,《资治通鉴》可鉴今”。“不知世上观书上,不识今人看古人。”中国古代社会悠久漫长,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全球硕果仅存的、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态,          , 便是中国有着崇学爱书的社会基因,谓之“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意义上,           , 或者说教育就意味着阅读。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核心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杨对着蛮横糊涂的父亲,气愤地说:“你这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 B、(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C、我们张元真会说话,不论什么场合,她都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非常亲切。 D、我们的友谊在繁忙的高中生活中越来越深厚,相信不论多久都不会消散。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