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m/s B、24 m/s C、36 km/s D、48 dm/s
  • 2. 如图所示为运动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 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
  • 3. 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一定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 4.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

    A、液体能够传声 B、装水的容器能够传声 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D、水也可以作为声源
  • 5.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 6. 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   )
    A、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B、 用相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C、 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D、 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声音
  • 7. 小明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3.25cm3.26cm3.86cm3.24cm ,则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橡皮的长度是(    )
    A、1mm3.25cm B、1cm3.25cm C、1mm3.40cm D、1cm3.4025cm
  • 8.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B、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种草植树
  • 9. 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st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该物体的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 10. 下列关于各图所展示的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A、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B、摩托车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扬声器发出声音传递能量使旁边的烛焰晃动 D、人利用牙齿“听”声音,效果不如用耳朵听声音

二、多选题

  • 11.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 12.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运动的(  )
    A、来来往往的行人 B、迎面而来的车辆 C、他所骑的电动车 D、街道两边的房屋
  • 13.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 1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的是要想响度大,应该用重锤敲,使振幅变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

三、填空题

  • 15. 单位换算: 6.5×106cm=m; 108 km/h=m/s;
  • 16.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是(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 17. 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 , 所测物块的长度为cm。

  • 18. 如图所示神舟十二号返回舱于2021年9月17日顺利在东方着陆场着陆,阔别地球90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结束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飞船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打开降落伞减速,然后缓缓飘向地面。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三名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的,相对于地面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 19. 同学们在安静的考场内听到的翻阅试卷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 20. 如图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该同学的体温在(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内.

  • 21. 小明安静地坐在一列从绥中开往大连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的;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四、作图题

  • 22. 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

  • 23. 一运动物体在前2s内匀速运动了8m的路程,之后就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该运动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

五、计算题

  • 2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求:

    (1)、0~2s内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2)、甲物体匀速运动至第6s时距离出发地多远?
  • 25.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s,紧接着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30s。求:
    (1)、该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26. 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18:00

    0

    蚌埠

    22:00

    22:15

    484

    济南

    03:04

    03:12

    966

    北京

    08:00

    1463

    (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这列火车向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3秒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则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若这列火车长240m,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多长时间?

六、简答题

  • 27. 小明和爸爸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看看窗外,发现自己在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
    (1)、空姐说的“不要动”是什么意思?
    (2)、小明的感觉怎样解释?

七、实验题

  • 28. 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刻度尺正确使用是: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
    (2)、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读图时视线正确的是 , 该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物体的长度是

  • 29. 如图1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水越来越多)。

    (1)、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个瓶子,发声体是
    (2)、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个瓶子;
    (3)、图2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填“高”或“低”)。
  • 30. 小利和小华合作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两次测量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vAB=m/s。
    (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4)、如果在实验中两人没有保持同步,小利释放小车在前,小华开始计时在后,他们测得的平均速度vAB(选填“偏大”或“偏小”)。
  • 3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
    (2)、在演奏会上,优美的琴声非常悦耳。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小提琴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来判断的。这种特性是由发声体的决定;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