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13 辛亥革命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5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面对武昌起义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B、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成立湖北军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都督。 C、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了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3. 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 )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4. 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 “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 19日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夺取军械库,然后攻打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7.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信息判断,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8. 20世纪初,在中国人近代化的探索道路上,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该事件的突出贡献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C、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9.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巨变”主要是指( )A、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 B、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C、反帝反封建任务完成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10.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11. 辛亥革命使“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或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明确政治含义,中国人通过 “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这表明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提高了国人的国家认同感 C、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 D、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12. “壮飞(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辛亥革命)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近代的历史人物难以改变中国社会面貌 B、流血牺牲是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本动力 C、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13.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14. 有史学家说:“实力上,孙中山比洪秀全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但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的实力上,却亡于孙中山的口号上,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时代主题摸到了,几颗炸弹一丢,大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是( )A、建立天国 B、建立共和国 C、平均主义 D、民主与科学15. 为纪念辛亥革命,中华邮政于1912年12月15日同时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和《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各套(如下图)。主图分别为当时中国最显要的人物,图一肖像为孙中山,图二肖像为袁世凯。据材料推知,两套邮票的同时发行( )A、标志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B、反映了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妥协与合作 C、佐证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证实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格局已经形成16. 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是"辫子割了"……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17. “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武昌起义的胜利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一五”计划的开展18.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这主要是指它(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打倒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根除了国民固有的封建愚昧思想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篇章19.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对如下图漫画解说准确的是(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20. 1908年,绵阳市江油人凌阗秘密散发讨清檄文,号召“驱逐满虏,勘定中原”。并于1911年11月19日,在江油两河口组织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发生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1.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武汉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齐声共喊:“武汉加油,武汉挺住”。下事件发生于武汉的是( )A、武昌起义 B、三湾改编 C、卢沟桥事变 D、万家岭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
-
22. 根据“近代先进人物关于社会变革的论述”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变革论述
出处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义》(1896年)
全体人民正准备着要迎接一个变革。有大多数的诚实的人们,准备而且决心要进入公共民主的生活。
孙中山《中国的现在和未来》(1897年)
(1)、梁启超主张的“变法”其目的是要建立什么政体?为此他参与领导了什么运动?(2)、孙中山追求“公共民主”的目的是要建立怎样的国家?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3)、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理念不同的原因。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25.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庾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7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黄遵宪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创办《湘学报》。1898年,他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倡导共和有国父,屡败屡战为民主。致力践行美法路,大权旁落渐复古。
材料四: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各一例。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父”是指谁?诗中认为“国父”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为什么?(4)、依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5)、结合题干和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