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11 戊戌变法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5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

    ①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于是他(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C、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 3.   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
    A、刘光第 B、杨深秀 C、谭嗣同 D、康广仁
  • 4. “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天津条约》的影响    
  • 5.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一些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提出自强求富 D、成立“兴中会”
  • 6. 戊戌变法中拒绝出走,愿为变法献身的志士是   (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左宝贵 D、严复
  • 7.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士开始宣传维新变革。下列属于他们维新举措的有( )

    ①组织强学会

    ②发表《变法通议》

    ③创办《民报》

    ④“公车上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邓世昌—收复新疆 B、左宗棠—黄海海战 C、康有为—戊戌变法 D、谭嗣同—辛亥革命
  • 9.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创办《中外纪闻》 B、成立保国会 C、成立强学会 D、公车上书
  • 10. 与如表所示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898年6月﹣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裁撤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 11. 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A、胡适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 12. 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黄兴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谭嗣同
  • 13. 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推进中国的近代化?(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 14. 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14个省的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来种报刊”。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5.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幼稚的举人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鸦片战争
  • 16.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以下建议,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 )
    A、“拒和争民族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 17. 梁启超说:“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
    A、变法维新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 18. 《天演论》是某位思想家的译著,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曾国藩
  • 19. 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会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 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一方受到较强的、好战的一方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中国抗战
  • 21.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书的时间 B、上书的领导者 C、上书的内容 D、上书的背景
  • 22. “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戊戌”体现的是干支纪年法,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 23. 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 24.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 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25. 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 26. 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
  • 27. 主张救亡图存,并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宝箴
  • 28. 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 29. 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
  • 30.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科举 C、废除八股 D、裁撤冗官

二、材料分析题

  • 31. 有人把戊戌变法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 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苏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的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伸展。……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在那个时期开设的新式学堂和西学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以动人心弦的新文字风靡一时。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旧诗。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超越“前代人们”?材料一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沪浙地区在维新变法时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和文学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