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18世纪之前,在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农民和手工业者经验积累的社会里,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享有优势。而当技术进步的范式从经验积累转变为以科学为基础的实验之后,中国开始迅速落后。中国有其独特的科举制度可以让平民百姓晋升为统治阶级,考取功名对大众来说极具吸引力。当科举在宋朝成为国家选取人才的制度时,数学也是其中的一项考试内容。但皇帝随后发现,数学好的人没有用处,对皇帝的忠诚才更重要。儒家思想更有助于培养忠君爱国的人才,宋朝以后科举制度要求考生熟记四书五经。因此,有才华的年轻人没有学习数学和可控试验的动力。中国缺乏拥有这两样人力资本同时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才,科学革命也就未能应运而生。尽管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有助于中国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与大一统,但它阻碍了中国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因此,中国无法自发产生一场工业革命。

    在 1978年的改革开放前,中国与绝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没有找到利用“后来者优势”以加速经济发展的方式。1978年之后,中国改变了发展策略,开始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形成了竞争优势。没有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采用双轨渐进转型的策略,给传统的资本密集型重点工业中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提供转型期保护补贴,并放开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这种务实的方式不仅为中国维持了经济社会稳定,也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发展。

    我们从中国的发展中可以学到一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用的经验。发展中国家应发展与自身比较优势相适应的产业。这些国家应该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将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变为国家的竞争优势。在消除过去不当政策所造成的各种扭曲时,政府也要通过务实的方式维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选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熊秉元叶斌蔡璧涵《李约瑟之谜——拿证据来》)

    材料三

    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有效集中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中国井然有序,并发展了以整体论、实用化研究为主的科技。负面效应是,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新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在中国,商业阶级从未获得欧洲商人所获得的那种权利。在西方,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为主的科技得到发展,与商业阶级的兴起和他们对技术开发竞争的鼓励相联系。

    除李约瑟本人外,对“李约瑟之谜”有许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任鸿隽把中国无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没有使用归纳法。钱宝琮、徐模等认为,中国为大陆文化,以农业为主,太重实用,因而自然科学难以发展。陈立、竺可桢等认为,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代不能产生自然(近代)科学。

    也有一些学者从语言文字方面找原因。李世闻研究指出,汉字是具有整体结构的象形文字,导致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综合性;西欧的拼音文字具有分析性质,使得欧洲人擅长分析,而分析性思维正是近现代科学所必需。费正清认为,中国语言的性质造成了士绅阶级对学术的包办,文字对人的桎梏也使中国学者未能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伊懋可认为,中国最初的家庭耕作制度有利于技术进步,不过这种进步的成果被一轮又一轮人口增加所吞噬,国家不得不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去缓解人口压力。因此,中国出现了在较高农业技术水平上维持大量人口的局面。人口增加引起人地比率的上升,造成劳动力便宜而资源和资本昂贵,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降低,同时由于人口膨胀,中国没有足够的剩余去发展工业,便进入了一个“高农业水平、高人口增长和低工业水平”的高水平陷阱之中。

    也有学者指出,西欧相对分散的政治体制以及有市民阶级参与的等级君主制、实行重商主义的专制君主制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制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东方型”的专制君主制及其抑制、打击商品经济的政策则是导致封建制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对“李约瑟之谜”,林段夫先生认为,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无心去投资从事现代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为现代科学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和上述学者的观点相比,林毅夫先生的这个解答有些浅陋。其实,科举制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从西方和东方的考试制度看,现代化也是离不开考试制度的。

    (选自宋圭武《林毅夫先生若干观点批判》,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没有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而是通过双轨制推动经济转型,维持了经济社会稳定,也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发展。 B、材料二显示,历代书籍存量中科技类文献占比低,说明在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一直没有成为知识存量的主体。 C、有研究认为,汉字象形表意的特征无法培养分析性思维,不利于完整逻辑体系的形成,导致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 D、“高水平陷阱”缘于人口膨胀消耗了社会财富,国家没有足够的剩余发展工业,劳动力便宜影响了工业技术进步。
    (2)、下列有关西方产生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进步范式从经验积累转变为以科学为基础的实验,这种转变催生和促进了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需要科学技术研究以还原论、公式化为主,取代以整体论、实用化为主的研究。 C、工业革命能应运而生,是因为社会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旺盛,让更多的人投身科研。 D、西方君主制实行重商主义,商人因此获得更多权利鼓励技术开发,助力工业革命的产生。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在实验室里,一个科学家能在一年中做成百上千次试验,而这可能需要农民或手工艺者穷其一生才能完成。 B、科学革命的精髓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来归纳宇宙与自然运行的规律,并运用可控实验来验证数学模型中产生的假说。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民族工业迎来春天。 D、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时,步步照搬高收入国家的理论、思路和做法,尽管付出很多努力
    (4)、根据材料概括什么是“李约瑟之谜”。
    (5)、材料三认为林毅夫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有些浅陋,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Ⅱ

    神秘人

    (新加坡)艾禺

    他又出现了,躲在柱子后,鬼鬼祟祟地朝我们这里张望。

    注意很多天了。

    开始第一晚,大家都在忙着。亲戚们陆续来到,虽然人数不多但还是把活动亭的每个角落都坐满了。过了晚上11点,人才慢慢散去。我忙着收拾桌上的残局。偶一抬头,突然发现对面组屋的楼下孤零零站着一个人,眼光直朝我的方向望来。

    我当时吓了一跳,以为见鬼了,感觉对面站着的就是爷爷。“爷爷”还在看我,心底一寒,我连杯子都不收即刻回身走开。来到灵堂前,照片里的爷爷对着我笑,好像笑我胆小鬼,来找你也怕,我更鸡皮疙瘩了。爷爷,你平时也没有很疼我这个孙子,不用在我面前显灵吧!

    禁不住好奇,目光又溜了过去,想看看自己是否眼花,刚才只是看错了,果然一个人影也没有,正舒了口气,冷不防背后又重重被人拍了一下,让我跳起来。

     “拍一下肩膀也怕成这样。你不是吧?”老爸不屑地看着我。

     “我……我……刚才好像看到……爷爷!”我嗫嚅着,朝对面指了指。

    其他人都好奇地围了过来追问。

     “所以说丧事一定要办得像样点,你们看,老爸马上回来看了。”二伯拍拍胸口说。

     “幸好没有讲他的坏话。”三伯一副庆幸的表情。

     “他有坏话可以讲咩,你们不要乱说话!”大伯摆起了老大的威严,大家即刻都噤了声。

    爷爷有坏话可讲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爷爷总是说,要给人家机会,不要把人逼到死路。

    第二天晚上,“鬼魂”又来了,又是出现在来吊丧的人走得七七八八的时候。隐在不远的柱子后,这里显灵一下,又换个别的地方飘出来。

    有了前一晚的经验,我壮了胆,尤其是因为听了妈妈的一番话:爷爷会在你面前出现,可见他在意你啊,说不定他有什么话只想跟你一个人说,你怕他干什么,就算是鬼,也是你爷爷。

    听起来也很有道理,我开始偷窥对方,虽然站的有点距离,也看不清脸的模样,不过那身材样子就像爷爷,要不前一晚我也不会几乎吓破胆。

    他忧郁地站在那里,头低垂着,好像不断地在默哀。死去的人为自己默哀到底是种什么感觉,或许只有死人自己知道。

    这回不单我注意到,连五叔也被开了天眼,看到了。他毕竟胆大,立马冲了过去。爷爷也有悄悄话要跟他说吗?他过去我就没机会听了,我有点迟疑,但脚步还是抬不起来。

    没一阵子五叔回来了,

     “放心,人啦!脚有点跛,走路不稳,看我追他,拼命要走,差点就跌倒,我不敢再追上去,就让他走了。不过……”

     “不过什么?”有人追问。

     “没有啦没有啦,不是鬼就是了。”五叔好像也不愿多想。

    大家没再问下去,不是鬼的答案叫大家松了口气,原来大家都还是会害怕的,只是这人干嘛要站在远处观望灵堂这里的情景?大伯母说八成是流浪汉,等着我们半夜走开就过来觅食,灵堂前的桌子上每晚都摆满佳肴,有些还是跑去米其林餐厅买回来的。

    接下来的几晚他依然准时报到。

    灵堂上继续来人,很多都是爷爷以前住在甘榜的老邻居,年纪老迈,操着浓浓的乡音,说着从前发生在村里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场黑社会的内部起哄,连累了村里的人,肇事者因为当时身上还带毒,后来被抓了,爷爷因为这件事背负着责难,因为惹起事端的就是他的儿子。

    为什么从来没听过家里人提起这件事?儿子,是谁?三个大伯和小叔看起来都不像黑社会,我阿爸更不可能,他连打只壁虎都要老妈相助。

    家丑被密密地封着,如果不是爷爷驾鹤西归,人家也不会抖出来吧!

    丧礼的最后一晚,大伯请了和尚来为爷爷做最后的一次超度,和尚要求家属们列队,随他绕着棺木念起“往生咒”

    突然列队中插进了一对高低不平的脚步,大家先是一愣,大伯只是轻轻地和对方有一个眼神交流,即刻激动地点起头来。脚步没有停顿,大家没有说话,动作持续着,经文喃喃着,我看见插队的人不时抬头朝棺木里的爷爷张望。那个被爷爷发誓断绝父子关系的儿子,在大家都以为他在人间永远蒸发后悄然出现。爷爷说的“要给人家机会,不要把人逼到死路”,是不是就是为这个儿子说的呢?我不知道,只知道仪式完后兄弟们的拥抱,一向板着脸的大伯哭得最大声。

    这个“大大伯”一直担心着别人不能接受他而不敢踏入灵堂,最后还是忍不住走进来了,正如他说,再不过来就没办法尽做儿子的最后一份孝心了。

    灵堂前,照片里的爷爷在笑,原来他早知道儿子回来了。

    (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第3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大伯因为一直担心着别人不能接受他而不敢踏入灵堂,所以就多次鬼鬼祟祟地躲在爷爷灵前的柱子后面,以尽孝心。 B、文章两次写照片里的爷爷对着“我”笑,第一次是突出“我”的害怕,第二次是表现家人对大大伯能回来而感到高兴。 C、“他忧郁地站在那里,头低垂着,好像不断地在默哀”一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大大伯的悲痛和懊悔之情。 D、大大伯不敢面对家人是有难以言说的原因的,这一原因只有“爷爷”知道,“爷爷”一直守口如瓶,直到去世也没告诉别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神秘人躲在柱子后,鬼鬼祟祟地朝我们这里张望,设置悬念,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下文的情节。 B、文章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大大伯离家多年,不能给爷爷尽孝心的原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 C、小说构思巧妙,虚实结合,层层铺垫,水到渠成,结尾揭开神秘人的面纱,出人意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 D、小说运用反复手法来表现人物,如“要给人家机会,不要把人逼到死路”,反复写这句话强化了爷爷对大大伯的想念。
    (3)、看到“神秘人”时,五叔没有穷追不舍且当别人问起原因时不愿多说。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心理。
    (4)、“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赵君锡字无愧,性至孝。母亡,事父良规不违左右,夜则寝于旁。凡衾稠薄厚、衣服寒温、药石精粗、饮食旨否、栉发翦爪、整冠结带,如《内则》所载者,无不亲之。及登进士第,以亲故不愿仕。良规每出,必扶掖上下,至杂立仆御中。尝从谒文彦博,彦博异其容止,问而知之,语诸子,令视以为法。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时增诸宗院讲书教授官,而逐院自备缗钱为月馈,贫者或不能以时致,宗师辄移文督取。君锡言:“国家养天下士于太学,尚不较其费,安有教育宗室令自行束惰之理。”诏悉从官给。元祐初,迁司勋右司郎中、太常少卿,擢给事中。论蔡确、章惇有罪不宜复职。大河不可轻议东回,请亟罢修河司,以省邦费,宽民力。苏轼出知杭州,君锡言:“轼之文,追攀《六经》,蹈藉班马 , 知无不言。壬人畏惮,为之消缩。公论倚重,隐如长城。今飘然去国,邪党必谓朝廷稍厌直臣,且将乘隙复进,实系消长之机。不若留之在朝,用其善言则天下蒙福,听其说论则圣心开益。行其诏令则四方风动。为利博矣。”进刑部侍郎、枢密都承旨,拜御史中丞。即上疏劝哲宗亲讲学,广谱问,为躬政之渐。复以吏部侍郎、天章阁待制知郑陈澶三州、河南府,徙应天。因清明出郊,具奠谒杜衍、张昪、张方平、赵概、王尧臣、蔡抗、蔡挺之茔,邀七家子孙,陪祭于侧,时人传其风义。绍圣中,贬少府少监,分司南京, , 年七十二。绍兴六年,赠徽猷阁直学士。

    (节选自《宋史·赵君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B、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C、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D、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则》为《礼记》的第十二篇,内容为在家庭内部父子、男女所应遵行的规则。 B、班马是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均为重要史书。 C、卒,古人称士死为不禄,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和大夫死为薨,庶人则称死。 D、绍兴,地名,原名越州,宋高宗赵构逃至此地,改元绍兴,文中指赵构皇帝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君锡生性至孝,事亲细致入微。其母去世后,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甚至考中进士之后也因为父亲而没有入仕。 B、赵君锡心地仁善,关心他人疾苦。宗院增加讲书教授官,需各院自行承担相关费用,贫穷者有时不能按时交纳。他发现后上报朝廷,改由官府付费。 C、赵君锡正直耿介,敢于进言献策。他任给事中时,多次向朝廷提出建议,尤其是对苏轼外任之事极力谏阻,言之凿凿,入情入理,最终说服了皇帝。 D、赵君锡对君忠诚,为国尽心谋划。他在朝中任职时,规劝皇帝广求治国良策;认为黄河不可以轻议定东回,并奏请撤销修河司,以节省经费、宽省民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家养天下士于太学,尚不较其费,安有教育宗室令自行束惰之理。

    ②今飘然去国,邪党必谓朝廷稍厌直臣,且将乘隙复进,实系消长之机。

    (5)、赵君锡为什么建议让苏轼留在京城?
  • 4.  古代诗歌阅读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逄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伤感。 B、“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二句,承接上两句,“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 C、下阕开头两句,承接上阕点明离别的时间,由“萧萧”“香冻”可见,此时正值深秋,风雨萧萧秋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 D、下阕结尾两句“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2)、这首词意象丰富,描写细腻,虽似写景却句句含情,试做简要赏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是心之所向。《蜀相》中“ ”写出了春光虽好,诗人却无心赏玩,深刻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敬仰之情。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3)、《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让一些考生和家长犯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  ) --“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  ),要价数千到数万。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数据。 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 , 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所谓数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数据。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  )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专家”,也未必靠谱,他们的眼里恐怕更多的是利益。(  )的事情是整顿市场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不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_________.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此外,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炙手可热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当务之急 B、应运而生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迫在眉睫 C、应运而生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迫在眉睫 D、炙手可热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当务之急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B、据调查,很多机构商家宣传的大数据来自于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C、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所否认。 D、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相关部门予以否认。
    (3)、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且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B、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C、而是考生和家长确实从这块灰色地带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 D、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管理监督不得力不到位。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的作家王蒙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           。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            。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结合上面的语段,概括当代中学生应该阅读《红楼梦》的三点理由。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阆,类书如橱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觅,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理智中学高三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惑。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