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白 光

    鲁迅

    陈士成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觉得涣散了的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边似乎敲了一声磬,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

    “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

    他大吃一惊,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又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也说道:

    “这回又完了!”

    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

    寓在这里的杂姓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

    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四近寂静。但这寂静忽又无端的纷扰起来,他耳边又确凿听到急促的低声说:

    “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这院子,是他家还未如此凋零的时候,一到夏天的夜间,夜夜和他的祖母在此纳凉的院子,那时他不过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讲给他有趣的故事听。伊说是曾经听得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

    “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房子里有几个掘过的旧痕迹,全是先前几回下第以后的发了怔忡的举动,后来自己一看到,也还感到惭愧而且羞人。

    但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又软软的来劝他了,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

    “也终于在这里!”

    他说着,狮子似的赶快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只有莽苍苍的一间旧房,和几个破书桌都没在昏暗里,他慢慢的再定睛,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便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

    陈士成狮子似的奔到门后边,伸手去摸锄头。他点了灯,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揎了袖扒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他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土坑深到二尺多了,并不见有瓮口,陈士成正心焦,但忽而又触着坚硬的小东西了,圆的,大约是一个锈铜钱;此外也还有几片破碎的瓷片。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浑身流汗。这其间,心在空中一抖动,又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又聚精会神的挖起那东西来,谨慎的撮着,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上面还带着一排零落不全的牙齿,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

    “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朝笏一般黑魆魆的挺立着,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就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决定的想,惨然的奔出去了。灯火结了大灯花照着空屋和坑洞,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有,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释】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糖塔”设喻奇巧,既突出主人公科场理想的高远,又紧扣美好而易碎的特征:“刹时倒塌”“一堆碎片”则表现了希望的彻底破灭。 B、落榜后,陈士成眼中尽是他人的嘲讽,甚至觉得“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既写出他的敏感自卑,又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悲凉。 C、陈士成把自己屡试屡败的遭遇,归咎于“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目空一切的狂妄。 D、陈士成死后,邻居却“懒得去看”,最后只好由地保草草掩埋,这和《祝福》中人们对祥林嫂之死的态度没有区别,凸显了社会的冷漠。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擅长心理描写,通过主人公对前程的幻想、对祖母的回忆、内心独白以及幻听幻视等,描绘了他在疯癫状态下的精神面貌。 B、小说描写月光的阴冷、四周的寂静,既烘托了陈士成凄凉绝望的内心世界,又为下文主人公在白光引诱下寻找银子埋下伏笔。 C、小说对主人公奔出门时“灯火”的描写颇具象征意味,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小以至消失,暗示了人物的悲惨结局。 D、在结构上,小说以“白光”为线索串起全篇,由实在的月光到人物的幻觉,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落水而亡。
    (3)、请简要分析“陈士成挖出下巴骨”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4)、陈士成与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形象——孔乙己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53分)

  • 2. 与“故亏父而自利”的“亏”字词类活用不同的是()
    A、族而谋之曰 B、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C、欲正其心者,先其意 D、于诚其意者,先其知
  • 3. “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是通假字,与“说”用法不相同的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 4. 与“具告以事”句式一致的是()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当察乱何自起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人之有是四端也
  • 5. 与“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第一个“恶”用法含义相同的是()
    A、非恶其声而然 B、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C、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D、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者无功             伐:讨伐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锐 C、父之不慈子           虽:虽然 D、恶得不禁恶而爱       劝:鼓励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譬如平地 , 虽覆一篑 C、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8. 下列关于课文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创始人。 B、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做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 9.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中的“秀才”是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后来科举考试中的“秀才”相同。 B、庶子,与黎庶、黎民、庶民、生民、苍生、黎元、氓等义同,指平民百姓。 C、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D、惠子,即惠施,宋国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跟庄子是朋友。他主张联合齐、楚共同对抗秦国。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复请之曰:“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 , 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 , 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 B、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        比:并,列 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 D、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蒙受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疑其有改悔,复请之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二十八骑 B、①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②斧斤时入山林 C、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笑         ②锲舍之,朽木不折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变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庭,臣乃敢上璧。”中“九宾”即是此意。 D、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姿态。
    (4)、从所选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

    戴复古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释】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号。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
    (2)、《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4)、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原因)为:“”和“”。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13. 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毫发不爽

    ②近日,新冠流感疫情持续蔓延,一项有利于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爆发的政策呼之欲出

    ③表演开始了,一看,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 , 活灵活现;锣鼓喧天,惟妙惟肖;唱念做打,有板有眼……

    ④他们犯下严重的错误,已经醒悟自己的所作所为通通需要改弦更张 , 大至资产负债表的经营管理、小至酬劳旗下经理人的分红。

    ⑤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⑥百货公司并没登广告说要特价清货,消息却不胫而走 , 离开门营业还有好几个小时,就已经排起了抢购的人龙。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它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木棍,但却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筷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日常随处可见的筷子,承载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传统,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筷子吃饭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使用筷子的习俗皆由中国传入。筷子,(   )。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木棍那么简单,筷子送孩子,寄望“筷长筷长,快长快长”;筷子送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筷子送老师,则有“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的含义……筷子,传承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联系中国人情感的一根纽带。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C、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
  • 1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复兴中学校广播台“新闻现场”和“观点碰撞”栏目准备各招一名学生记者。你作为校文学社社长,请根据下图的写作成绩曲线图,拟写推荐信的正文部分,推荐张亮同学或者李小明同学到合适的栏目,字数不超过50个字。

    推荐信

    校广播台:

    获悉贵台“新闻现场”和“观点碰撞”栏目要招收学生记者,特推荐我社

    此致

    敬礼

    推荐人: XXX

    2022年4月7日

  • 17. 仿照下面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知己知彼、科学训练、采众长巧备战,女排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材料:协作、爱国、拼搏

    强民族壮国威、尽全力斩荆棘、输同扛赢共欢

    团结奋进、逆境奋起、一致向前、勇于奉献、甘流血汗、永不言弃

四、整本书阅读(10分)

  • 18.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有这样的场景: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1)、上面描写的场景发生于小说哪个重大事件中?这一事件引发了哪些后果?请简要概括这一事件,并举一例说明后果。
    (2)、上面的场景表现出探春哪些特点?请写出两点。
    (3)、你写出的探春特点在小说其他哪些情节中也有表现?请任选一个特点,举出一处情节,简要解说。

五、写作(50分)

  •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观察这幅漫画,综合其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本幅漫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脱离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