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摇(yè)    拮(jū)    顿开茅(sāi) B、守(gè)    婷(pīng)    桑(zǐ)    断章取(yì) C、(yòu)    狡黠(xiá)    灰烬(jìn)    呱呱坠地(gū) D、(chuò)    睢(zì)    慰(jiè)    自吹自(léi)
  • 2.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三年前,某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车出行市场。这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     。而现在,正如这份报告所说,尽管向自动出行的转型无法     ,但整个汽车行业在包括法律法规、基础设施、投资与消费者兴趣在内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A、不切实际  一蹴而就 B、不合时宜  一鼓作气 C、信口开河  一气呵成 D、言不及义  一步到位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D、沈阳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 4.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明代小说家。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北宋词人。 C、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一词,“水调歌头”既是词牌名也是题目。 D、《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文的传世之作,写出了雪后西湖的清新雅致。
  • 5. 请用楷书书写:“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含标点)

  • 6. 名著题:“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没有谁的人生坦荡无阻。在《水浒传》这部文学名著中,有这样一个人物,正是磨难,让他的艺术形象鲜活起来。他在磨难中抗争,也在磨难中被逼上梁山……
    (1)、这个人物是
    (2)、磨难情节是
  • 7. 口语交际

    根据以下情景按要求完成一段对话。(100字以内)

        午饭后,李涛同学正在教室做作业,马华同学突然跑进教室把李涛的书撞掉了,李涛很生气,站起来就打了马华一下,他们随即发生了冲突。班主任王老师赶到后,因为李涛先打人就重重批评了李涛,李涛很不服气和王老师吵了起来。

    事后经过父母教育,李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准备去给王老师沟通道歉,他该怎么跟王老师说?

  • 8. 古诗文填空。
    (1)、 ,忽复乘舟梦日边。
    (2)、怀旧空吟闻笛赋,
    (3)、但愿人长久,
    (4)、露从今夜白,
    (5)、一上高楼万里愁,许浑登高,见“ , 山雨欲来风满楼”,叹“行人莫问当年事,”辛弃疾登高,年少时“ ,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花草树木皆传情。春光收尽时“ , 菜花黄”(秦观《行香子》);百花凋零时有“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二、阅读理解(60分)

  • 9.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②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③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④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论:讨论。③不暇:顾不上。④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无偿劳动。⑤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不物喜

    斯人

    ④自数年之后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a

    上与群臣论止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或请重法以禁之。

    (4)、(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
    (5)、(乙)文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10.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洁白的木槿花

    ①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 “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②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③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 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④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⑤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⑥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 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⑧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⑨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第①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
    (2)、文中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是什么描写?有何表达作用?
    (3)、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4)、文章以“洁白的木槿花”为题有何深刻含义?请作简要回答。
    (5)、廖医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不超过80个字。)
  • 11.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 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 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量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 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 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 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 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餐饮浪费: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二是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厨房浪费、等方面。
    (2)、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不能删除,为什么?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感触,请简要说一说。
  • 12.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青春的选择

    蔺玉红

    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人生选择,不同的青春选择,代表了不一样的未来谋划,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

    ②时尚代表了现代性,它体现了历史中的诗意、过渡中的永恒,时尚是浪漫的同义词,是美在当下的最新近表现。我们要选择一个时尚的青春,时尚的青春是浪漫的青春,是有梦想的青春,也是最美的青春。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英雄主义,也是最时尚的青春选择。

    ③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的快乐,创造是留在时代的烙印,青年时期是创造力进发的时期。袁隆平为了追求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他以稻杆为笔,以稻穗为字,在岗位上倾注心血,在大地上写下华章,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我们要选择一个创造的青春。我们要在主观世界培养自己敢于创造的人格,在客观世界丰富的价值创造中练就学习达人、岗位能手,缔造那份青春的幸福。

    ④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的情趣会更多。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季羡林先生曾说:“人不只被本能驱使,是能够控制本能,既使自己发展,也使其他人,其他生物发展的。达到这一步,我认为才叫作‘善’。”我们要选择一个向善的青春,要努力克服利已与私欲的膨胀,促成一种“向善”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善良的人,不仅为自己积德行善,也为大家的生活创造了更多的情趣。

    ⑤“要赞美幸福,也要赞美痛苦。”这是罗曼。罗兰的青春表达。梁家河的“五关”让青年习近平战胜了自己,告诉我们痛苦的挑战是考验,也是成长中的催化剂,它让人变得坚强有力。我们要选择一个敢挑战的青春。青年的潜在可能性只有面对挑战才能实现。敢于迎接挑战,承受住了考验,你就提升了生存的能力,提高了精神的质量,中国的战疫实践告诉我们,危机是挑战,也是培育新机的源泉,因为危机让我们追求新的解决途径,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⑥人生之路走得好还是坏,在于初心,在于选择,在于信念;你不能只关心分数,不关心灵魂;你不能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你不能只关心小家,不关心大家:你不能只关心眼下,不关心将来,功业必因人而成!让我们选择一个时尚的青春、创造的青春、向善的青春、敢挑战的青春!

    ⑦从现在开始,坚持你的选择,开始你的每一秒付出, 刻苦学习,苦练本领。从现在开始,跟随你的选择,开始你的每一点改变,不惧风雨,挑起重担。从现在开始,怀一团火,擎一束光,涂一抹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下面的事例,适合放在哪一个自然段?为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快递小哥汪勇瞒着家人,带领志愿者司机团队,自大年三十起义务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

    (5)、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人生选择。你认为自己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有怎样的使命担当?

三、写作(60 分)

  • 13. 利哈乔夫说:“一个有 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教养都藏在细节里,在生活中,有教养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人感到舒服,处处都是温暖的光芒。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请以“教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体特征明确;⑵立意自定,不可抄袭、套作;⑶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 评分时可奖励2分)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