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课时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湿(jìn) B、雷(mēn) C、着(piǎo) D、饭(mèn)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
    A、威风凛凛(lín)    日(kòu)    B、脱(sǎ)    古包(méng) C、(yín)    藓(tái)    D、(peng)    俐(lín)
  • 3.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然(jiǒng)    排(tà)    咚(qiāng)    一而散(hōng) B、(fāng)    龙(pán)    甲(kuī)    一一样(mú) C、贺(cháo)    香(tán)    头(áo)    赫伟绩(hè) D、战(áo)    道(guǐ)    井(zǎo)    差不齐(cēn)
  • 4. 给“纯”组词,依次填写在下面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功夫不_________,还得练习。

    ②_________的水,看起来是透明的。

    ③他来自农村,人很_________。

    ④姥姥说的是_________的普通话。

    A、纯正    纯熟    纯净    纯朴        B、纯朴    纯正    纯熟    纯净 C、纯净    纯朴    纯正    纯熟        D、纯熟    纯净    纯朴    纯正
  • 5. 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rǎng) 油(jiàng) 应(hé) 子(fèi) B、(chún) 湿(jìn) 干(kǎo) 窸窸窣窣(shuài) C、(nāng) 手(shuǎi) 筒(xiù) 斗(péng) D、蓝(wǎ) 情(kuàng) 味(xīn) 闹(xuān)

二、填空题

  • 6. 内容感知。
    (1)、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按照“”的顺序进行叙述,其中详写的是
    (2)、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

  • 7. 识记生字。(给加点字注音)

            嘟        蒜   

    米饭        玛瑙

三、语言表达

  • 8. 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修改病句)
    (2)、扫罗王说:“我们等你的好消息!”(把直接引用改为间接转述)
    (3)、哪有所犯的并非死罪,就下令判处死刑的呢?(改为陈述句)
    (4)、年轻妈妈的眼睛里开始流露希望的喜悦。(缩写句子)
  • 9. 本文的小作者因新雨衣盼下雨,此时,你最期盼的事是什么呢?想一想,写一写。

四、现代文阅读

  • 10. 课内阅读。

    盼(节选)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文段中引号的作用是
    (2)、选段主要记叙了
    (3)、对文中加点的“厚墩墩”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词语写出了云彩非常厚,竟然遮住了太阳。 B、“ABB式”词语极富口语化,表达了作者对云彩的喜爱之情。 C、这一词语有些言过其实,有些夸张的意思。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文中写下雨的时候,路人加快了速度,而“我”却放慢了速度,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原因。
  • 11. 课内阅读。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选段的第二句话中的“”两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愿无法实现,因为白天夜晚天气都是的。从“”这一时间词可以看出作者期盼变天的时间
    (3)、从第三句描写雨衣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心情。
    A、高兴 B、失落 C、伤心 D、绝望
    (4)、结尾用两个(    )句,说明作者(    )的心理。
    A、疑问 B、反问 C、设问 D、盼望上学 E、盼望下雨 F、盼望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