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子、孔子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面对社会乱局,儒、道都企图开出一剂救世良方。

    老子以“道”为核心,抨击异化的仁义礼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老子看来,所谓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现象上坠入“伪”,本质上丧失“真”。他开出的救世良方:返朴,回归至善大朴;归真,摈弃机心巧智;守拙,坚守淳朴本性;不争,遵循自然秩序;以建构“玄德”为终极价值。可见,老子并非否定仁义礼智,而是否定文明异化,强调仁义礼智必须合乎大道,出乎本心。如此则真,否则即伪。真则人心至善,无为而治;伪则世道诡诈,愈治愈乱。老子理论这一深层内涵,有着深刻的价值论意义。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既推进历史发展的进程,又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人类文明的初衷。老子正是在预设的仁义礼智产生的因果关系中,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异化。

    老子的救世良方,虽然深入到人性的底层,却忽略了文明进化的规律。他所描述的是原始生民追求基本生存阶段的人性状态,人类一旦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必然开始关注精神需求。这种进化,既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刺激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贫与贱,是人之所恶”的欲望膨胀。人类由群居到部落、由部落到国家,群体无限扩张,为了保障权利的平衡,限制膨胀的私欲,调节群体的和谐关系,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强制性秩序,否则“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儒家分蘖而生的《荀子》凸显礼制,强调“礼法并施”,凸显儒法合流,直接影响了《韩非子》的产生,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早期理论依据。

    孔子以“仁”为核心,试图重构仁义礼智。在治政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法令制度引导百姓,建立统一的量刑标准,使之免于刑罚而耻于作恶,以刑止刑;以道德仁义引导百姓,建立统一的礼义制度,使之耻于无礼而至于仁德,以德弘德,德治与法治互相依存,使百姓畏惧刑罚,追求至善。在修为上,“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敬长辈,友爱兄弟,诚信立身,博爱众人,从而践行“仁”。将自己锻造为兼顾家国、道德立身、文质彬彬的君子。唯此,才能建构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和谐、家庭伦理和谐的社会。

    其实,孔子对伪饰的世风也大为不满,曾愤怒地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这说明两点:第一,“好仁”“恶不仁”必须出自生命的自觉,“真知仁之可好”,否则就是满口仁义而性不至善的伪君子;第二,每人都具有“好仁”“恶不仁”的先天条件,所以难以见到“好仁”“恶不仁”的真正君子,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普遍缺少一种生命的自觉。可见,孔子论“仁”,也强调出乎“本心”,反对伪饰巧智。“巧言令色,鲜矣仁。”真正的仁,并非巧言令色,哗众取宠,而是出乎“本心”,毫无伪饰。

    概括地说,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其抽象哲学观与社会价值观并无判然界限;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其社会价值观与抽象哲学观也无判然界限。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

    (节选自刘运好《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强调仁义礼智必须合乎大道,出乎本心。大道就是“玄德”,以德治世,则人心至善,无为而治。 B、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既推进历史发展的进程,又以不断异化来阻碍人类文明的进化。 C、针对人类进化到国家形态的欲望问题,《荀子》发展孔子的理论,提出了“礼法并施”的治世主张。 D、孔子认为社会上难以见到“好仁”“恶不仁”的真正君子,是因为人们普遍缺少一种生命的自觉。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点出了论述对象,但没有提出明确的观点,不属于常规的开宗明义。 B、文章中间段落主要采用引用典籍并加以阐释的方式来论证,可信度高,说服力强。 C、文章末段简明扼要地总结全文的论述,用对照手法从差异中寻关联,点明了中心论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引出论题,再纵向展开,最后概括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的救世良方,虽然深入到人性的底层,却忽略了文明进化的规律,因此实用性不及孔子的。 B、孔子的以“仁”治政思想,并不只限于德治,也包含法治。是以刑止刑,以德弘德,德法相依。 C、老子和孔子在社会和个人层面都强调“真”,出乎“本心”;反对伪饰巧智,对伪饰的世风大为不满。 D、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二者理论上互补,价值观上辩证性关联。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有删改)

    材料二: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有删改)

    材料三: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一段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时该游轮的离去就象征着英国的衰落。 B、彭定康离开时,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彭定康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C、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 D、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引发了他内心的失落和悲伤。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材料三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新闻语言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B、材料一第一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C、材料一按照时间顺序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D、材料二认为香港曾是个荒凉寂寞之地,其能有现在的繁荣富足,和大英帝国的统治是密不可分的。
    (3)、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焦裕禄(豫剧选段)

    姚金成(执笔)

    文本一: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焦裕禄办公室。墙上一幅兰考地图,地图前一把旧藤椅倒在地上。

    徐俊雅夹着被褥,焦守凤捧着一个大瓶子上。

    焦守凤: (高兴地连跑带跳先进屋来)爸爸!爸爸!(失望地)妈妈!爸爸他又不在。

    徐俊雅:  老焦!……唉,这又去哪儿了?守凤,把这拆洗过的被褥给你爸换上!

    焦守凤:   唉!①(把瓶子放桌上,从妈妈手里接过被褥进内屋)

    徐俊雅收拾屋子,她扶起旧藤椅,发现藤椅上的破洞,心中揪痛。

    徐俊雅  (唱):看见了藤椅上破洞根根断茬,似看到老焦他茶缸抵肝咬着牙。老焦啊!(接唱)肝疼病最怕劳累压力大,多少次劝你休息都白搭!叫你吃药你总忘记,犯病时你就知道顶住肝疼桌上趴。抚藤椅似看见你日夜忙和累,抚藤椅似看见你忍疼痛汗流面颊。抚藤椅怎诉说亲人的心疼牵挂,抚藤椅忍不住泪流如麻。为你忧、为你愁,心难放下,恨不能替你病、替你疼,替你挡住这兰考的暴雨和风沙!

    焦裕禄披雨衣从外面进来。

    焦裕禄:  俊雅,下这么大雨,你们咋来了?

    徐俊雅 : 半个多月都没见你面,听说你今天回县委,我们过来给你送点药。老焦,你的病可不能再大意了啊!

    焦裕禄:  没事。今年兰考洪涝灾害严重,好多村子都被水淹了。县委的同志都在下边哩。

    焦守凤:  (从内屋出来,看见爸爸,惊喜)爸爸!

    焦裕禄: (高兴地)守凤!

    徐俊雅:  孩子给你送土蜂糖来了!

    焦守凤:  爸爸!(唱)中医说土蜂糖养肝效果好,俺与同学到乡下跑了几遭。枣花蜜把春天精华酿造,定能够驱病痛雾散云消。愿爸爸早康复全家欢笑,女儿我天天过节歌声飘!(捧糖瓶递给焦裕禄)

    焦裕禄: (高兴地接糖瓶)好哇,我焦裕禄享到女儿的福了!

    文本二:

    焦裕禄:  守凤呢?孩子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呀?

    徐俊雅:  你别乱想了!守凤去乡下给你找土蜂糖了。

    焦守凤一身泥水,捧着蜂糖瓶上,站门外听。

    焦裕禄:  唉,孩子大了,可我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呀。我对不起孩子。我不能带着遗憾走。叫守凤来,我要给孩子道歉……

    焦守凤: (忍泪)爸爸……(走过来,把蜂糖瓶捧到焦裕禄手上)

    焦裕禄:  孩子!你又去给爸爸找土蜂糖了?我的乖女儿……爸爸谢谢你……(用手指狠劲顶住肝区,汗如雨下)

    徐俊雅急忙上前扶住丈夫。

    焦守凤: (紧紧抱住焦裕禄)爸!爸!

    焦裕禄: (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守风,爸爸对不起你……

    焦守凤:  (哭)爸,你别说了……我听话,我不去县委办公室当打字员了!我去食品厂,我去腌咸菜、做酱油……③爸!爸!我啥也不要,我就要爸爸!我就要爸爸!(抱焦裕禄大哭)

    焦裕禄 : (唱)一声爸叫得爸爸心头暖,女儿的理解比金子珍贵比蜜甜。我知道我这个爸爸没当好,亲人们多受拖累多为难,你弟弟妹妹年龄都还小,为长姐你要关心弟妹们学习进步和吃穿。这些年你妈妈持家不容易,从此后你要帮妈妈多分担。离兰考留下了无限遗憾,这支笔留给女儿续写新篇。俊雅呀,我贤惠的妻啊,对亲人几句话要记在心间;如果是病难医我此去无返,定要把我埋在兰考沙丘前。我要看战友们锁黄龙巧手奋战,我要看盐碱地水洼窝变成良田。我要看泡桐苗成大树花开灿烂,我要看兰考县林盛粮丰美好的明天!

    焦守凤:  爸爸!④

    乡亲们拥上,呈现出宏大的群众送别场面。焦裕禄被医护人员搀扶着缓缓而行。

    众乡亲:  (拥上前)焦书记,你一定要回来呀!

    焦裕禄: (动情地)乡亲们,我一定会回来的!……

    (画外音:“我一定会回来的!”)

    众乡亲:  焦书记!

    灯渐暗。悠长的呼唤声渐弱。

    文本三:

    灯复亮,遍野泡桐,一片葱绿,泡桐花簇簇盛开,如云如霞,如诗如画。

    焦裕禄迈着从容的脚步,从远方向观众席走来。

    (幕后男声独唱)兰考县不见了漫漫黄沙,兰考县不见了内涝水洼。遍地的小树苗已长大,泡桐花年年开香飘天涯!

    焦裕禄形象定格,如塑像般耸立在泡桐林中。

    (字幕)“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终年42岁。焦裕禄的精神滋养了兰考的大地,焦裕禄的遗愿在兰考大地上已经化成了最动人的画图。如今的兰考,已是腾飞的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饥饿已是遥远的记忆,富足与和谐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中有关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表现焦守凤对又没能见到父亲的失望,和对父亲常年不注意照顾自己身体的心疼。 B、②处是焦裕禄对妻子的解释,表现他作为县委书记在危难之际必须身先士卒的自我要求。 C、③处透露出父女俩在对待女儿的工作安排上曾有过矛盾,女儿最终理解了爸爸的做法。 D、④处应该是女儿守凤撕心裂肺的哭喊表达对爸爸的不舍和对爸爸严重病情的忧心。
    (2)、旧藤椅在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请分析其作用。
    (3)、文本三是整部剧作的尾声,这样的设计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少时,尝丧明,久之,遏异医辄愈。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补临朐县主簿。贺有干力,知州寇准且知贺。淳化中,丁壮塞澶州决河,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临朐父老张乐迎贺,准使由谯门过,曰:“贺之能也。”盐池吏欺缗钱,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贺悉得其奸。

    契丹入寇,真宗决策澶渊 , 遣使八人省州县,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徙知汉州,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吏不敢欺,事贺所,多被究诘,人目为“赵家关”,谓如关梁不可越也。

    累迁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发运司占隶三司军将 , 分部漕船,旧皆由主吏自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奭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

    在临朐时,用转运使李中庸荐改官。中庸没,无子,贺为主葬,图其象,岁时祠于家。论曰:其为政爱民,谦己利物,有古道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②盐池:地名。③缗:穿铜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④澶渊:地名。⑤发运司,宋代管理漕运业务的机构。⑥三司,宋代主管财政赋税的机构。⑦军将:宋代漕运中负责押送的武职人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B、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C、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D、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壮塞澶州决河”中“调”与“可以素琴,阅金经”(《陋室铭》)两句中的“调”字含义相同。 B、贺之能也”与“舳舻千里,旗蔽空”(《赤壁赋》)两句中的“旌”字含义相同。 C、“事贺所”与“良庖岁刀”(《庖丁解牛》)两句中的“更”字含义不同。 D、“其为政爱民,谦己利物,有古道焉”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两句中的“古道”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贺年少时曾经失明,生活中对继母非常孝顺,后来在临朐任职,又以才干深得知州寇准的欣赏。 B、在汉州任职期间,赵贺整治了当地官吏,虽多次被朝廷追究问责,但却被老百姓看作是“赵家关”。 C、在江、淮制置发运使任上,赵贺改变过去用人的方法,制止官吏中饱私囊,为朝廷贡献了更多漕米。 D、赵贺为政爱民且屡有建树,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李中庸也一直铭记在心,因此而为传记作者所赞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皆由主吏自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

    ②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奭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陈师道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 , 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受苏轼牵连被贬。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②重(chóng)楼,多层的楼。杰观(guàn):雄伟的楼观。观:楼观。屹(yì),高耸貌。③孤臣:远离朝廷、被君上所遗忘的臣子。此处是作者自称。新政:指徽宗初即位,赦元祐旧臣内迁以示宽大。后文游子,指苏轼、黄庭坚等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本诗写得潇洒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带轻松放旷的意绪。 B、首二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起势壮阔,将白门的形势及登楼所见都包容在内,“表里山河”意谓有山河为屏障,可坚守无虞。 C、三四两句极洒脱而轻松,因看到小市上了灯,诗人才萌动了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小市”、“轻衫”、“归意动”、“晚风长”诸语,都如同随手拈来,颇有谐谑放达的意趣。 D、“游子青春见故乡”中的“青春”与杜甫的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词意相同,但表达的感情却同杜诗的欢愉之情不同,流露了诗人的怅惘失意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2)、《〈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
    (3)、《大学之道》中的“”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英雄是怎样爱他们所骑的马。楚霸王的乌骓和虞姬并重,或者可说比虞姬更为重要,因为等到“骓不逝”的时候虞姬只能陪着他徒唤“奈何”。名将有了良马,然后________。直到现代,我还觉得一位军长骑上马就格外显得________。那种“逸势凌蛟虬”的神气绝不是任何机械所能代替的。还会联想到西洋古代的“骑士”。只有那种任侠仗义________的人,才不辱没了名马。依照传说,只有中古时代“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因为“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搭配就够有趣。咱们可以说,马就是忠勇的象征。文人的骑马,一般说起来,却是最可鄙的。(_____),我们读到这一类的诗句的时候,眼睛里活现出戏台上状元游街的景象:一个________的瘦书生拿着鞭子像挥扇般地摇了又摇。这和骏马的神态形成一种极端的矛盾。马者,怒也,武也。多数书生非但不能武,连怒也不过五分钟,如果他们要骑马的话,最好择一些“驽骀”给他们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珠联璧合 气势汹汹 除残去秽 弱不胜衣 B、相得益彰 威风凛凛  扶弱锄强  弱不禁风 C、珠联璧合 威风凛凛 扶弱锄强 弱不禁风 D、相得益彰 气势汹汹  除残去秽  弱不胜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古时代只有“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因为“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搭配就够有趣。 B、只有中古时代“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因为“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配合就够有趣。 C、只有中古时代“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并且“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配合就够有趣。 D、中古时代只有“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并且“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搭配就够有趣的。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有文章宣称撞树可以调节血糖、控制血压,不少老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擅自停药转为依靠撞树治病。_:因为从医学方面讲,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骨质流失速度会加快,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人很多,骨质变得脆弱,如 , 或者撞树方向偏斜,极易造成摔倒与骨折的发生。而有些老人所说的,撞树之后感觉腰腿痛减轻不少,而且撞树力度越大疼痛减轻越明显, , 而是因为撞树之后导致的背部或四肢疼痛,转移了注意力,形成原有疾病或不适好转的假象。

  • 9. 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同志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树,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迈入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下图是焦裕禄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孟子》)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一场大火将哈佛大学图书珍藏馆烧毁,一名学生将自己违规带出珍藏馆的典籍交还给校长,而校长收到这唯一存世的书,感谢了这名学生后将其开除,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处理方式,实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它彰明了道德的底线。

    “悬镜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屈原抱石投江捍卫了人臣的尊严,苏武北海牧羊坚守了国家的底线;失德艺人李某峰、吴某凡,因为丧失了做人的底线而“人设崩塌”。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处事原则。正因为有了这些底线和原则,才能够有效地规范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避免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误入歧途,走上歪门邪道。

    生命可以拥有风一般的自由,却一定要有风筝那样的细线,那是象征尊严和信念的底线......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坚守底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