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 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声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 4. 华为mate40手机在设置中有语音解锁功能,即通过人的“声纹”特征,来实现只有手机持有人才能从待机状态到使用状态的解密,这里的“声纹”是记录人说话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 5. 下列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其中描述声音响度小的是(  )
    A、引吭高歌 B、低声细语 C、悦耳动听 D、曲高和寡
  • 6. 继万家丽高架桥、湘府路高架桥建成通车之后,红旗路高架主线也于近日贯通,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高架桥两侧一般会建3m高的隔音屏(如图),可以降噪30分贝左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贝是用来表示噪声响度大小的单位 B、深夜高架上汽车内播放的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来说不是噪声 C、采用隔音屏隔音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D、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 7.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关于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B、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 8.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9. 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熔化
  • 10. 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液化生成的小水珠
  • 11.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

    A、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 12.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

  • 13.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涛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
  • 14. 如图a所示,小明将衣架挂在绳子中央,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小明听到敲击声;然后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食指上,堵住双耳(如图b),小华用相同的力量再次敲击衣架,此时小明听到敲击声响度变(大/小).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不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固体/气体)中传播的效果更好.

  • 15.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在调节声音的。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乐器声,主要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 16. 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用编钟演奏古曲是因为敲击不同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7. 如图所示的四个物体发声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形示意图,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图中信息可知:(选填A、B、C、D)波形属于噪声,判断依据是 , 图像中,音调和响度都较大的波形是(选填A、B、C、D)。

  • 18. 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 19. 平常我们之间说话的声音其传播的介质是;某声源一分钟振动5400次,所产生的声音频率是Hz;一些精密零件用超声波来清洗,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0. 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 21. 发射火箭时,火箭尾部会冒出“白气”(如图),专家解释:为了防止发射台被烧坏,发射台下方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水池,发射火箭时火焰喷到水面,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水蒸气而(选填“吸热或放热”),水蒸气上升遇冷发生现象.

  • 22. 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 , 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 23. “成都糖画”俗称“倒糖饼儿”,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它需要高温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绘画过程中糖汁将(填物态变化名称),并热量。

  • 24. 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置一段时间,发现冰熔化了一部分,测得冰和水的温度是0℃,又过了一会儿冰更少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不变”);这一现象还说明了熔化要(选填“吸收”“放出”)热量;瓶子外壁还有一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

三、作图题

  • 25. 如图所示是一只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5℃时温度计的液面位置并把液柱涂黑。

  • 26. 请在图中画出将一定质量的-4℃的冰加热熔化为10℃水的大致图象。

四、实验题

  • 27.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3)、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8. 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上下不断跳动。

    (1)、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 (选填“还在”或“停止”)跳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将纸盆的 , 从而便于观察;
    (2)、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 (选填“更高”或“更低”),这说明了,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隔壁的小明为了避免声音对自己的干扰,他可以采取了如下方案:

    , 是在 处减弱噪声;

    ②还可以 , 是在 处减弱噪声;

    (4)、小琳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 ____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 29.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探究实验装置。

    (1)、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的水量会减少,这是由于水(物态变化名)造成的,属(选填“吸”或“放”)热过程;
    (2)、继续加热,在烧瓶口会冒出许多“白气”,“白气”是由(选填“空气中原有”或“烧水产生”)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名)形成的;
    (3)、实验发现在金属盘底部会出现水滴——类似于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出现水滴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选填“吸”或“放”)热,为了实验效果明显,让“雨”下得更大一些,现有热水、冰块,则可在金属盘内加
    (4)、本实验说明使水蒸气发生这个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的物体时(选择“高”或“低”),水蒸气凝结形成“雨”。
  • 30.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 为了方便记录,选择(甲/乙)装置较好。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冰的温度为℃,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3)、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图丁是实验中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字母表示),在此过程中需要(吸热/放热)。
  • 31.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

    (1)、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试管外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华形成霜。
    (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杯中的水立即“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对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此过程烧杯中水放热 B、“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C、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D、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相同
    (3)、图甲、丙两次实验中,能直接证明干冰升华的是(选填“甲”、“丙”或“甲和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