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练习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表是晚清某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单位:百万元)。该资料可以用于说明(   )

    年份

    出口

    进口

    1871-1873

    110

    106

    1881-1883

    108

    126

    1891-1893

    167

    219

    A、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B、外国资本输出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C、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外国商品深受中国广大民众欢迎
  • 2. 美国人亨特夫在1852年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今天,我陪同夫人、新加坡约翰斯顿公司的瑞德、旗 昌洋行的奥恩以及吉布-利文斯顿洋行的吉布参观了广州城的五仙观,观赏了五羊石。”据这段记载可知   (     )
    A、政府还未认清列强侵华本质 B、不平等条约客观上促进文化交流 C、说明清政府放开了外贸限制 D、列强已经获取了在华永久居住权
  • 3. 如表是1873-1893年轮船招商局船值统计表(单位:两),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     )

    年别

    轮船

    小轮船

    泵船

    驳船

    合计

    1873—1874

    476141

    12078

    1084

    489303

    1875—1876

    1342953

    12738

    40014

    4121

    1399826

    1876—1877

    2782391

    49903

    197960

    3030254

    1886

    2300000

    6000

    115000

    3000

    2424000

    1890

    1964000

    6500

    80000

    1500

    2052000

    1893

    1640000

    8000

    50000

    2000

    1700000

    A、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B、清政府一直支持办洋务 C、洋务运动是近代化开端 D、社会环境影响近代工业
  • 4. 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 5.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得到督办官报的职务,但他没有动身就职,而是大力主张推行以民政、制度、邮政陆军等十四局代替现行的六部、九卿、翰林院等机构。以当时大学士为首的各部院官员并不同意这些做法,就是对他不存怨恨的人也难以接受。由此可知(       )
    A、维新思想没有得到社会认可 B、康有为改革措施缺乏系统性 C、中国政局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D、维新变法运动面临巨大阻力
  • 6.   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提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若其意,则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同时认为汉代有与议会相似的制度,“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日谏大夫,二日博士,三日议郎。”这表明(    )
    A、梁启超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B、中国汉朝制度尚有民主遗风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汉制为议会的实施提供基础
  • 7. 如表是清末最早成立的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的会员构成,该表从一个侧面说明维新变法(     )

    类别

    人员

    知识精英

    康有为、梁启超等

    新军将领

    袁世凯、聂士成

    身兼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级官僚

    翁同龢、孙家鼐、张之洞、刘坤一等

    A、不符合时代要求 B、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失败具有必然性 D、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
  • 8. 《民报·发刊词》:“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该材料出现的历史背景不符合的是(     )
    A、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C、临时政府颁布一些保护工商业的法规 D、知识分子的新觉醒
  • 9. 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中说,“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作者强调武昌首义(     )
    A、是一系列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是三民主义在湖北武汉实践的结果 C、推动了近代中国新的进步力量发展 D、是湖北的革命党人长期奋斗的结果
  • 10.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载:1923年“火车于本月十四日又行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每日行十数火车,每车运载新斗可三百石……粮因出境,价又增加”;1932年“近来粮价减缩……一则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此吾晋之粮价逐渐减少也。”据此可知(     )
    A、军阀混战导致粮价骤变 B、交通进步密切市场联系 C、经济危机冲击山西经济 D、交通发展造成粮价波动
  • 11.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强调:“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这一决议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认为(     )
    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一致 D、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
  • 12. 1922年中共在《关于议会行动的决议案》中提出,作为“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应当跑入这类时常被封建的武人势力所胁迫破坏的议会中去”,最终“酝成民主革命到最高的潮流,以期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此处的“封建的武人势力”指的是(     )
    A、清政府 B、北洋军阀 C、国民党政府 D、日本帝国主义
  • 13. 据资料显示:“1933年开始筹建的广东造纸厂,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新式木浆制纸机器。1938年 10月 21 日 , 广州沦陷,广东造纸厂被日本人占有,随后机械设备被劫运一空。青岛是日本在中国华北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和 产业基地,大量日本陆海军和殖民产业驻扎在此。有一段时间,为了保证青岛港的装卸运输和日本企业、军队 用工,曾禁止青岛本地对外劳工输出。”据此可知(     )
    A、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相持阶段日本的劣势明显 D、国民党消极抗日背离民心
  • 14. 1941年底,薛岳将军制定正确的抗敌策略并指挥国民革命军按部署积极围歼日军。同时,2万民众参加破坏道路、构筑阵地等工作,有力支援了中国军队的作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最终取得胜利。据此可知(     )
    A、国民党抗敌策略发生重大变化 B、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C、增强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主战场
  • 15. 1949年5月,国民政府发行了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见如图),面值高达60亿元,但这张纸币在当时只能买到大约77粒大米。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B、国统区遭到日军严重破坏 C、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快发展 D、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
  • 16. “共和国”-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体现了(     )
    A、中共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厘清 B、中共革命策略的调整 C、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D、中国近代化程度加深
  • 17. 下表是新中国历次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表(局部),两个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表明(     )

    序号

    起止年份

    周期长(年)

    峰位(%)

    谷位

    (%)

    振幅(%)

    平均增率%

    1

    1953-1957

    5

    15. 6

    4. 2

    11. 4

    9. 34

    2

    1982-1986

    5

    15. 2

    8. 8

    6. 4

    11. 5

    A、国际经济深度合作的重要性 B、计划经济体制的生命力旺盛 C、人民群众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D、生产关系应与生产力相适应
  • 18.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
    A、提高国防能力和改善国民经济布局 B、融洽国际关系营造和平环境 C、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开启现代化进程 D、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制度优势
  • 19. 1977年,全国计划会议提出了《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具体安排,这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

    第一阶段

    1979—1980年,农业每年以4%至5%,工业每年以10%的速度大幅前进

    第二阶段

    1981—1985年,工业建成120个大项目,粮食产量达到8000亿斤,钢铁产量达到6000万吨;原油达到2.5亿吨

    第三阶段

    在2000年前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A、标志着改革开放战略的正式确定 B、使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平衡 C、体现了加快经济建设的强烈愿望 D、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地发展
  • 20.  2022 年4 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 亚平、叶光富经历 183天太空出差平安返回地球。为实现“航落机临”的目标,直升机分队、固定翼飞机 分队、地面分队等3 支专业搜救力量,在无人沙漠进行多次演练。材料说明我国(     )
    A、通过航天实验提高了通信技术 B、航天事业的发展优于其他国家 C、以强大的国力保障了航天探索 D、已掌握了探索月球的技术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内向化演进模式的形式及其经济停滞状态出现。而究其原因则为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人均经济量值的停滞和下降。其中,江南地区农业精耕细作,亩产达到四五百斤;亩产的提高主要在于亩均劳动量投入的增加。由于地少人多,其生产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缩小,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手工业在技术分工等方面有所进化,但生产动力、生产机械与宋元比较没有大的改进。传统商业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所谓“其货纤靡,其人善贾”,这种商品流通、市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其运作能量和运作方式不具备现代市场的内在张力。在经营商业是“末富”政策环境中,商人的正常经济活动常受到政府的“超经济强制”的干预,商业活动的最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官府的“留难”。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自然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明清时期,中国外贸主要有官方朝贡贸易、公行贸易和“非法”的私人贸易,这一时期的贸易与唐宋相比,其外贸的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及,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毋庸讳言的是,由于中原并不直接面海临江,所以,各通商口岸对它的经济辐射,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各通商口岸的进出口业务,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稍后才会逐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从当时各口岸的海关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中相关资料的多少和数值的大小上,也可以感受到内陆和沿海、沿江省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在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而汉口开埠后,各种洋货便经汉水支流小王唐、白河流域销往到此,而这一地区的土特产品,也经水运销往汉口和国际市场。

    ——摘编自吴俊范《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内向化趋势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现全新的政治局势。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许多后来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青年产生了启蒙作用。陈独秀《谈政治》,抓住关于国家和政权的问题来阐释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已有很明确、也很坚定的看法,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直接作用。作为陈独秀助手的李达、李汉俊两人,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方面有不容忽视的贡献。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全译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释也很重要。

    ——摘编自耿云志著《五四: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材料二:为了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1950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宣传和普及了以下几个:劳动创造人类世界的观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点。1950年12月,《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毛泽东在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的开端。

    ——摘编自欧阳雪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影响。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双十”宣传纲要》提出:“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此后,中国共产党再未以中共中央名义进行过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动。193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大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1938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做了重要演讲。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布了纪念孙中山逝世十四周年的通知。1941年,中央做出了纪念双十节的决定。

    ——据靳燕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纪念辛亥革命的传统,基本上每逢十年举行一次全国规模的纪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纪念社论,而这些社论的标题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下图是其中两篇社论的报纸截图。

    (1)、简析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态度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对两篇标题加以解读。
  • 24. 中国国情与道路探索

    材料一: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年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年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到80年代初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

    材料二:解放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2008年在655个城市中,市区总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122个,占18.6%。内地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到197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7年的1:0.46:0.18变为1:0.69:0.33。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2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186279.5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2%,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43个。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城市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