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唐代,门下省的职责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即便是皇帝的命令,在没有得到门下省的签署之前,也不具有法律效令。这一设置意在( )A、平衡三省权力 B、减少决策失误 C、提高行政效率 D、防范君主专制2. 在清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巡抚主民政事务,总督主军事。但实际上,二者的职权具有相当的类似性,可以说是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且有的督抚其辖地也有局部重叠。这一做法是为了( )A、打破权力垄断以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君主专制以维护皇权独尊 C、提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效率 D、军民分治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3.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4.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的英国等级会议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后来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统。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中世纪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代议制 B、传统文化影响了英法的民主政治 C、近代欧洲议会是等级会议的翻版 D、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恢复等级会议5. 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政权”()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6.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 )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 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 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7. 北魏献文帝即位后大力遏止汉族官僚、重用鲜卑贵族,遭到群臣和冯太后的反对,被迫传位给孝文帝。冯太后逝世时,孝文帝失声痛哭,“朕的祖宗只专意武略,未修文教,是她老人家教导朕学习古道”。据此判断( )A、献文帝曾对汉官进行彻底清洗 B、迁都洛阳适应了北魏发展需要 C、群臣都曾坚决支持孝文帝改革 D、冯太后有力地推动了鲜卑封建化8.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讲经时提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并且以曹随萧规等历史典故进行论证。王安石参政离开经筵之后,安排吕惠卿进入经筵,吕惠卿又引用《尚书》中“刑罚世轻世重”来论证祖宗之法可以变。这说明( )A、皇帝决策受到经筵左右 B、文献典故解释迎合现实的需要 C、宋代政务决断有民主性 D、宋代朝臣的文化水平难分高下9. 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日渐科学10.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 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11. 现代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翰•穆勒当年也称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两者看法的共同点是( )A、指出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当代意义 B、指出了英国文官制度的世界意义 C、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深远影响 D、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价值12. 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年美国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案,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13. 关于文官制度,在从1912年到1916年延续了五年之久的时间里,袁世凯政府颁布的有关法令较多,也较全面,从中央到地方均有具体的法规出台,对每一种官员的任用、惩戒、恤金、考试、保障、待遇都有具体规定。这说明袁世凯统治时期( )A、文官制度完全取代封建官僚体系 B、比较重视各方面法律制度建设 C、最终完成废除封建官僚制度的任务 D、基本建立了文官制度体系14. 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 )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 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C、深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 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15. 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 B、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 C、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 D、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16.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 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17. 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对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律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18. 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诉讼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不告不理的原则(最早出现在奴隶制时代的罗马)。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即每个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这表明罗马法的一些条款( )A、成为近代资产阶级诉讼的普遍原则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推行“民不举官不究”的消极做法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19. 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A、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强调英国以法律确认政治权力的边界 C、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旨在论证《权利法案》的资产阶级属性20. 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 )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21. 唐律规定,骂人本不构成犯罪,但子孙骂祖父母、父母即属不孝,罪当处死。又如常人通奸徒一年半,而子孙与父祖妾通奸即属内乱。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A、援礼入法 B、维护皇权 C、量刑严苛 D、司法独立22. 西方某法律文献规定了如下内容:“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该法律文献为(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大宪章》 D、《法国民法典》23. 某罗马历史专家对公元前190-前189年罗马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并绘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可以推断( )
机构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主要活动
1.根据元老院命令抽签分配行省。
2.来利乌斯不仅为克雷莫纳等殖民地征集了足够的殖民者,而且让元老院同意两个殖民地。
1.元老院决定抽签分配执政官行省,并命令征集更多军队,重新装备舰队
2.批准根据指挥官斯奇庇奥提出的条件与安条克签订的条约,并建议公民大会照准。
1.根据元老院的要求,批准对安条克的条约。
2.举行执政官和裁判官选举,只有诺比利阿获得多数票当选。雷必达据说因未得元老院许可私自离开自己管理的西西里行省,不受欢迎而落选。
A、执政官直接掌管地方行政事务 B、公民大会是真正意义的权力中心 C、政体具有明显的贵族寡头色彩 D、罗马政体分权制衡机制较为明显24. 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 )第一试
第二试
第三试
第四试
考试内容
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
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
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本身财政、本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
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
A、注重德才兼备 B、强调资格出身 C、深受科举影响 D、突出行政能力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8分。
-
25. 千百年来,如何将一个人口众多的“乡土中国”治理好,不仅与广大乡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乎着政治秩序的稳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吕氏乡约》是以吕大钧兄弟为代表的士大夫把宋代儒家学说贯通到乡村治理的历史性尝试。吕氏兄弟提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乡治纲目,勾画出一幅以社会教化为纲,以实现乡民自治为目的的基层社会治理蓝图。《吕氏乡约》是由士绅倡导、乡民共同约定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历代乡规民约的范本。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巡抚江西,鉴于南赣地区为民乱聚会之地,加力整治。他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在前面的谕民文告中,王阳明指出,地方民乱不仅是由于人性和教养不同,“亦由我司治之无道,教之无方。”“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南赣乡约》也广为流传,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1)、据材料,比较《吕氏乡约》与《南赣乡约》的异同。(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约的现代价值。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36郡,加上内史——首都周围特区,一共是37个郡级行政区。后来郡数有所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100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581年隋朝建立,再次南北统一。政治上结束分裂的同时,针对南北朝留下的“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人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隋文帝决定“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去掉郡一级建置,将行政区层级恢复到两级制,以求“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隋祚不长,618年唐王朝建立,承隋制,设立州县两级行政区。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三: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明)废行中书省后的三司体制使省一级行政、司法、军事三个系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但同时地方的稳定是以牺牲行政效率为代表的。地方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威,遇事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协调,容易造成互相推诿,拖延不决。这是废行省制后明代省制的一大缺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汉代郡级行政区数量增加的原因,并指出汉朝政府为改变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说明隋朝将行政层级恢复到两级制的原因。(3)、根据材料说明宋代路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行政区划设置的初衷所在。(4)、根据材料说明明代省制的缺陷,为消除这种缺陷,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