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自____________(xǔ)为“人权卫士”“山巅之城”的国家,一个动以“保护的责任”为名、扯着“人权”大旗对他国横加指责、干涉的国家,却在21世纪的今天以近乎原始的残酷政策对待儿童移民,剥夺这些无辜稚子生活在父母亲人身边的幸福,给他们身心健康造成无法___________(mí)补的伤害,如何让世界不为之震惊与愤怒? 如此“反常识”“反文明”的做法,为何却能在今日美国大行其道?这与”美式政治”的逻辑密不可分。以“零容忍”为旗号推出“骨肉分离”政策,一为“震慑”,即以可见的惨象来阻未来移民,进而对部分“反移民”选民群体亮出“有力执法”的政治成绩单;二是将儿童作为“人质”,以不断上升的人权灾难为国内政治博___________(yì)增加杠杆 , 为党派政治利益服务。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自(xǔ )        ②无法(mí)补        ③博(yì)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辄(A.zhé   B.zhè)        ②吓(A. xià     B. hè)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辜”在句中是“没有罪”的意思。 B、“大行其道”在句中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 C、零容忍:零度容忍,不能容忍。 D、杠杆: 比喻起平衡或调控作用的事物或力量。
  •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从古诗(词)中,我们最能窥察出诗(词)人们的真心情:有的诗句道出自己的人生悲苦命运,“汉文有道恩犹薄,”;有的诗句抒发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 凫雁满回塘”;有的诗句流露自己的尝遍酸楚况味,“欲说还休,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下“ 欲为圣明除弊事,”的诗句,是为表明自己对君王忠心、国家忠诚的承诺。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写下“ , 蝉鸣黄叶汉宫秋”,是为表达自己对历史演进、世事沧桑的感慨。

  • 3.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翻过小山岗,我们眼前的山坡是另一番景象,“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让人真正感受到原野风光的美艳、迷人。 B、虽然你们决赛失败了,但失败是瞬息暂时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你们会取得骄人成绩的。 C、人民教师,兢兢业业,奉献不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他们最鲜明的写照。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 4.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咬文嚼字”可让我们感受汉字之趣。请仿照例句,解说图中所示的会意字。

    解说

            

    由夕、口二字合成,夕是夜晚,夜晚看不清对方的面孔,所以用口问“名”。

  •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故乡》《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孤独之旅》 B、唐朝:李白、苏轼、张岱、刘禹锡 C、法国:雨果、利哈乔夫、罗迦·费·因格、莫泊桑 D、作品人物:《水浒传》杨志、《儒林外史》范进、《红楼梦》刘姥姥、《三国演义》刘备

二、阅读(55分)

  • 6. 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7. 阅读《水浒传》片段,按要求填空。

    【甲】闹了东京,在回梁山的路上听刘太公说宋江夺了他的女儿,心想:“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他怒气冲冲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扯得粉碎……拿了双斧,径奔宋江。

    【乙】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人名:甲是、乙是
    (2)、片段通过典型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把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分析两人性格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的报复

    张丽钧

    ①这次回家,跟母亲拉呱,说到“深泽庙会”,母亲又提起了“菏泽丐帮”:“好多年不来赶庙会了。也不知道他们咋样了……”我听了大吃一惊,问母亲:“你还惦记着他们呢?我真服了!”

    ②1978年深泽庙会期间的一个傍晚,一个瘸腿的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开口就喊我母亲“姑”。他对我母亲说,他是山东菏泽人,胡乱吃东西,吃坏了肚子,看能不能给他找几片黄连素。母亲不但找来了药,还给倒了一茶缸子热水,嘱那人吃下。“帮主”看我母亲是个和善的人,就提出在我家柴棚里借住一宿。母亲自然应允……

    ③就这一声“姑”、几片黄连素,掀开了我们家与丐帮交往的伟大历史!丐帮一个传俩、俩传仨,一大群人呼啦啦都跑到我家柴棚来住;他们若是讨要来了饮料、水果,居然要孝敬“姑”;A有一回,我可爱的小侄子飞奔回家,激动万分地告诉家人:“我在街上看到我要饭的爷爷他们了!”;有时碰上我父亲、弟弟干活缺人手,他们也会七手八脚地帮忙;1993年,我家翻盖了房子,柴棚成了厢房,帮主他们舒服地住在里面,风雨不动安如山;2003年,我弟弟、弟媳大手笔,拆了旧房,起了四层大楼,“帮主”他们见此光景,知趣地走开了,但是,母亲不依不饶,非要让他们住进来——在三层阳面,特意给他们预留了一个大房间……

    ④我跟母亲说:“那个帮主,虽说叫你姑,可实际年龄比你都要大吧?你想想,你都是80岁的人了,他们怎么还能跑得动?再说了,这些年日子越来越好过,他们很可能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用不着到处跑着要饭了。”母亲说:“也是。可年年一到庙会,这心里头就想起他们来了。唉,你说,挂记他们干嘛?”

    ⑤——我明白,劝也白劝,母亲的心中有一个位置,就是专给“帮主”他们留的。她对“丐帮”的惦念,差不多是一种难以违逆的宿命。

    ⑥我外祖母生了6个孩子,我的一个小舅舅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家境困难到令人无法想象。母亲说,她和我那几乎要饿晕了的二舅去到一户富裕人家讨饭,一个恶汉在大门口叉腰道:“走吧走吧,没有吃的了!”可是,母亲分明看到他家窗户下面有一笸箩高粱,母亲就提出要点高粱,恶汉说:“给了你们,猪吃什么!”在饿得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母亲居然和二舅每人吃了两瓣蒜(家中唯一可吃的东西),喝了一点水……每当母亲跟我们姐弟讲到这段往事,她眼里都会转动泪花;而我,被那兄妹俩“喝凉水、就蒜瓣”的惨景一次次击中,心头的苦辣蛰痛了双眼。真恨不能穿越回岁月深处,带那可怜的兄妹俩去吃一顿大餐。

    ⑦一直想问问母亲,当年,她给“帮主”找药倒水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自己在恶汉家门前遭受的冷眼和羞辱?母亲会不会有一丝庆幸——她终是寻到了“报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的一个好机缘!于是,她温柔地对待“帮主”他们,就像对待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每次翻盖房子都事先想到如何安置那些每年秋天候鸟般飞来的“穷亲戚”。母亲多么善于“报复”啊!B她跟每个脏兮兮的乞丐都热络得要命,听着年龄跨度至少有20岁的一伙子人争先恐后地“姑”“姑”地唤她,她内心的喜悦都跳到脸上,开出花来。

    ⑧——在远离母亲的城市,每当听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勿谄富,勿骄贫”的时候,我都会在心中说:我的母亲,为“勿骄贫”给出了一个满分+的答案呢!命运曾那样亏待母亲,但母亲却有能耐将吞下的苦悉数酿而为蜜,再用这蜜去慷慨滋养他人。母亲的“报复”,竟是这般高妙!身为她的长女,我叩问自己:我该怎样修心,才配得上做她的女儿?

    (1)、概括两次“讨饭”,填写在横线相应处。

    1978年庙会期间的一个傍晚, ;

    家境困难,母亲和二舅

    (2)、给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一段批注,分析其用词和表达效果。

    A.有一回,我可爱的小侄子飞奔回家,激动万分地告诉家人:“我在街上看到我要饭的爷爷他们了!”

    B.她跟每个脏兮兮的乞丐都热络得要命,听着年龄跨度至少有20岁的一伙子人争先恐后地“姑”“姑”地唤她,她内心的喜悦都跳到脸上,开出花来。

    (3)、本文的记叙顺序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做探究并完成下面对话(原创)

    :文章开头写本次回家,母亲提起“特殊的亲戚”,设置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接着按时间顺序回忆我家与“丐帮”交往的历史,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第六段为插叙,在文中极为重要,

    (4)、“母亲的报复”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看客”的主题阅读

    【名词由来】看客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观众,读者,旁观者。最先出自鲁迅的《呐喊》自序,有深刻含义,指旁观者。巴金《家》等也有相关记载。

    【现场回放】2018年10月28日,刘某在四季花城站上22路公交车,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道路维修,公交车改道。车至南滨公园站,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下车,刘某未下车。当刘某发现已过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冉某未停车。刘某走到冉某右后侧,指责并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其解释、争吵,右手放开方向盘与其互殴。最终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后,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实事评论】当车上其他乘客选择保持沉默,旁观者下一秒便成为了遇难者。看客殒命,这场事故被人们包装成一则警世的人性寓言。

    如果及时制止会怎样?媒体翻出了今年4月20日的视频,湖南一辆开往长沙的客车上,一名男乘客因错过站点,让司机违规停车遭到拒绝后竟然公然抢夺方向盘。此时,另外名男乘客飞身一脚,将闹事的乘客踹开。

    “这神之一踹应该全国推广。” “我们还要保持沉默吗?”

    很多人联想到了短片《车四十四》。44号大巴车女司机受歹徒侮辱,乘客无人制止,只有一名男乘客挺身而出,却被歹徒反刺一刀。女司机受辱后被放了回来继续开车,将见义勇为的男乘客赶下了车。郁闷的男乘客搭上了另外一辆车,不久他看见有警车驶过,原来,女司机把44号车开进山沟,车上所有人全部遇难。

    “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这句用来批判看客的话被反复使用。可是,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上的遇难者们的悲剧,可以用冷漠的旁观者来解释吗?

    车上其他乘客在事发之时处境如何,我们毫不知情。从公开的资料看,我们只知在坠江前的几十秒内无人出手制止。是否有呵斥或劝解无从所知。当争吵升级至打斗,短短两秒时间公交车便坠向江面,车上的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制止。

    当新闻事件中出现看客的角色,总会有人想到追究看客的责任。但归属责任要以理清事实为前提。22路公交车上的13名受难者,他们或许以为那只是一场不会引发严重后果的言语争吵,当发现事态有变,制止,已经来不及。对于在22路公交车上枉死的遇难者们,在没有确凿的证

    据之前,贸然使用“看客”去定义显然不妥。

    (根据“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缩写)

    【媒体呼吁】

    我们呼唤理性的“看客”

    《山西晚报》“新媒体”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鲁迅

     一直喜欢鲁迅。他目光深邃,仿佛可以洞察一切;他言辞犀利,像一把匕首,插入敌人的胸膛;他也给我们了一面镜子,我们照一照,便能看见自己脸上的灰尘,透过每一副躯壳,看见灵魂深处隐藏的麻木和愚昧。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依然记得《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的沙皇俄国屠杀中国人的场面,刺痛作者的不仅仅是鲜血,更重要的是周围麻木不仁的看客,那一刻,鲁迅弃医从文,决定拯救国人麻木不仁的思想、灵魂。他做到了,他拉开了笼罩在中国人头顶的那块黑幕,让光明透了进来,一篇篇战斗檄文像号角,唤醒了一批批有志青年和黑暗、愚昧做斗争。

    摆脱了黑暗,中国的看客还需要用理性来战胜愚昧。最近,台风“山竹”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可给我们的伤害依然无法抹去。在事故中丧失的生命,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让人在惋惜的同时,深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那么渺小、无助。在警方一再警示下,竟然有人想成为网红驱车前往,就为了拍“山竹”的狰容,更有甚者用绳子拴着狗,把狗当成风筝。我们在声讨这些视生命如草芥的人的同时,也静静地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做过无聊的 “看客”?如若身边没有缺乏理智的看客,他们的视频给谁看呢?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车祸现场,总有一些人不是第一时间抢救伤亡者,而是围观的围观,拍视频的拍视频;有人要跳楼,围观几个小时,等不及了,竟然起哄,脆弱的生命一跃而下;吃个饭,拍视频,受点伤,擦破皮,拍视频信息快餐化的时代有没有觉得大家都在裸奔?

    也有人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在想,没有滋长的土壤,“存在”也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们不去绑架别人的思想、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成为理智的看客,可以成为有趣的灵魂,拒绝无聊,拒绝麻木,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精彩的世界;呼唤理智的看客,识破伪装的道具。

    【链接现实】

    2018年6月20日,甘肃庆阳19岁女生李某跳楼身亡,据了解,这名女孩两年前曾被班主任猥亵,患有抑郁症。近几天,多段记录她跳楼前和跳楼瞬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很多围者起哄高喊“跳啊”“跳啊”……

    ——2018年06月26日 12:10 新浪网

    2019年11月5日中饭后,长沙9岁男孩罗星出门邀同学一起上学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名男子把他压在身下,拿着螺丝刀捅,拿扳手砸,拿铁丝一下一下勒。小罗星原本可以活下来的,如果围观的那数十人里,哪怕有一个人,冲上去帮帮他,哪怕只是吼一声。可惜没有如果。男孩小罗星死了。

    ——《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词由来】告诉我们,“看客”一词最早见于鲁迅的文章,后来的词义范围逐渐扩大。 B、【现场回放】中记者对“重庆公交车案”这一新闻的报道不带主观感情色彩,这是由“新闻的要真实客观,必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决定的。 C、【实事评论】引用“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是想说明任何灾祸中的受难者都有其遭遇不幸的必然性。 D、【媒体呼吁】列举有人为了拍“山竹”的狰容想成为网红,便不顾警察阻拦驱车前往的例子,是为了让人们反思自己是否是围观这些视频的无聊“看客”,从而证明看客的愚昧。
    (2)、【实事评论】中作者对短片《车四十四》(除一名男乘客)和“重庆公交车案”中的乘客是否都定义为“看客”?请写出理由。
    (3)、请结合【链接现实】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成为理性的“看客”。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幼工于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 , 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陆深名,深遂得馆选 , 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 , 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沈周:明代绘画大师。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②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③癯(qú):瘦。④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⑤告:告假。⑥过:拜访。⑦克:约定。⑧白:告诉。

    (1)、下列对甲文中徐祯卿情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资聪敏 B、容貌丑陋 C、中原才子 D、年寿短暂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二 年 之 别 千 里 结 言 尔 何 信 之 诚 也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趋”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

    《古代汉语词典》“趋”的义项:①快走;②奔赴;③趋向;④追求;⑤争取。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5)、在唐寅和张劭眼中,徐祯卿和范式都是值得欣赏的人,谈谈徐祯卿和范式各自具有哪些好的的素养?请结合原文回答。
  • 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落梅

    【南宋】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注释】①饕:读tāo。贪。②东君:中国传统神话中太阳神其一。

    (1)、全诗 “”和“”等词点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
    (2)、诗歌首联中诗人直言赞叹“花中气节最高坚”,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

三、作文(45分)

  • 12.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随着《上新了,故宫》节目的热播,人们仿佛走进了壁垒森严的宫墙,与国宝文物零距离接触。节目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近年来大火的故宫周边产品,也引发了人们的追捧,而此种创新模式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一部分网友认为,这种模式以创新的形式辅助传播着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但另一部分网友则说,这种打破传统的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因为文化和历史就该是拿来敬畏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100字左右。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彩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石桥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心目中是永恒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