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同步)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时小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暂忍一时,满足现状   C、割占台湾,资本输出 D、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2. 下列属于《天津条约》内容的是( )
    A、赔款2 100万银元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3. 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 4.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 5.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 6. 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法、美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有在炮口上才有外交”。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 C、英、法趁火打劫,攫取在华利益 D、清政府腐败无能
  • 7. 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下列对这段材料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B、李慈铭否认了外国人对圆明园的侵略行为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的第一手史料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8. 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皇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定了“详尽”的外交策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笼络),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
    A、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 B、列强与清政府建立了平等外交 C、俄、美为攫取利益而支持清政府 D、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的认识
  • 9. 咸丰十年(1860年),奕曾上奏道:“自开城后,该二国带兵二万余,分踞京城,所有城内仓库及各衙门,彼亦深知。”奕上奏所指的事件是(    )
    A、英军控制南京下关江面 B、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C、美、俄两国趁火打劫 D、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
  • 10.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 11. 法国外交部在1856年11月4日的照会中提到:“除因杀害马赖神父而要求正当的赔偿外,还打算命令帝国政府的公使和英、美全权代表在一起,采取行动要求修约。”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
    A、列强蓄谋发动 B、法国单独策划 C、因为赔偿引起 D、因为宗教引起
  • 12. 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 13. 陈旭麓教授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陈旭麓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看法的主要史实依据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长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英法联军联合镇压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运动 D、英法联军攻下了南京
  • 14. 下图中①②两段是中俄两国在不同时期的国界,其中确定①段国界的条约是( )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 15.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美《望厦条约》
  • 16.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日本割占了台湾 B、英法火烧圆明园 C、英国占领香港岛 D、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假如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作为火烧圆明园的见证者,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有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什么。
    (2)、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据材料分析,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二中的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侵华战争有何本质相似之处。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1)、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3)、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