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同步)复习:夏商周的更替(课时小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经过勘探与发掘,距今约3000多年、保存较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重现。下列关于二里头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发掘于河南洛阳平原
②是商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③有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等,反映了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④出土了玉器、乐器、青铜酒器等文物,反映了当时的文明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 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里的“他”是指( )A、尧 B、舜 C、禹 D、启3. 下列关于夏朝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 B、建立者是启 C、统治中心在今陕西地区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4. 《礼记》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舜传位给禹 B、启继禹位 C、商汤灭夏 D、武王伐纣5. 中国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A、桀 B、禹 C、汤 D、周武王6. 3 600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被安葬在今河南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他就是商朝开国之君。“他”是( )A、禹 B、周文王 C、汤 D、周武王7. 有学者指出,商朝法律是在继承夏朝“奉天罚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天”和“神”的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天的意思。据此可知,商朝( )A、沿袭了夏朝的官僚体制 B、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 C、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 D、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8.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这是始于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9.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该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尧舜禹时期 B、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10. 与“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这些词语有关的君主是(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11. 下图的文物“利簋”的铭文中提到商军溃败之后,身为有司(官职名称)的利得到周武王赏赐的青铜,并铸造了一件铜簋,作为永世的纪念。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该文物印证了历史上的 ( )A、涿鹿之战 B、夏朝建立 C、商汤灭夏 D、牧野之战12.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13. 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4.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的统治 C、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的税收15. 《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铜),铸九鼎。”后来,按照周礼,贵族在使用“九鼎八簋”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严格的贵族等级界限 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王室的奢侈和昏庸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16. 在西周初年,下列不可能被封为诸侯的是( )A、甲是某部落首领,曾带兵助周攻商纣 B、乙是某地的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 C、丙曾带兵攻商纣,为周朝建立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二、材料分析题
-
17.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历史虽然无言,但它却会说话……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才智,更是伟大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慢慢听懂,并从中有所得,有所思。
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于是武王巳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太公(指:齐太公姜子牙)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史记》
材料三: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A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
材料四:现在商王B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
——白话版《尚书.周书》
材料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厉王既亡,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
——《古本竹书纪年》
(1)、夏王朝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一中提到“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在此之前,联盟首领的产生,采用何种方式?(2)、武王在哪场决战中战胜商军,建立周朝?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采取何种制度管理国家?太公属于周代贵族的哪一等级?(3)、材料三和四中,提到的人物“A”和“B”分别是谁?(4)、阅读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写出周厉王的举动引发的历史事件?其后,哪位国君在位时,西周被犬戎所灭?(5)、结合以上六则材料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二:如图。
(1)、材料一反映出产生首领的方法有了什么变化?(2)、如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3)、在这些阶层中,哪些属于统治阶级,哪些属于被统治阶级?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巩固奴隶主的国家政权,周王根据血缘宗族关系和辅佐者功劳的大小,将宗族亲人和功臣等人分封到全国各地,给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东周国力衰微。……三十七年,郑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
——摘编自《史记•郑世家》
材料三:(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兼并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讲义》
(1)、材料一中,“建立诸侯国”是指哪种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归纳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兼并战争带来巨大灾难,但也有客观上积极的一面。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