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说法有悖该理念的是(   )
    A、在大城市倡导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B、减少煤炭资源的开采,发展光伏产业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
  • 2. 下列溶液因盐的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A、NaHSO4 B、NaHCO3 C、CH3COOH D、NH4Cl
  • 3.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C、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D、SO2的催化氧化
  • 4. 下列能级能量高低比较错误的是(   )
    A、1s<2s B、2s<2p C、3p<3d D、4f<4s
  • 5. 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ΔS应为(   )
    A、ΔH <0,ΔS>0 B、ΔH <0,ΔS<0 C、ΔH >0,ΔS>0 D、ΔH >0,ΔS<0
  • 6.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7.13 mL稀盐酸 B、用电子天平称量25.20 g 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 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某溶液的温度为19.13℃
  • 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C、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D、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 8. 下列化学反应的原理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H2(g)+Cl2(g)=2HCl(g)  ΔH<0 B、C(s)+O2(g)=CO2(g)  ΔH<0 C、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ΔH<0 D、2FeCl3(aq)+Cu=2FeCl2(aq)+CuCl2(aq)  ΔH<0
  • 9.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B、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S2+H3O+ C、CO32的水解方程式:CO32+2H2OH2CO3+2OH D、H2S的电离方程式:H2SH++HS-
  • 10. 下列关于合成氨工业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铁触媒,使N2H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 B、合成氨厂一般采用10MPa~30MPa,综合考虑了反应速率、转化率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C、根据勒夏特列原理,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 11.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得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 12.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C(s)+O2(g)=CO2(g);C(s)+12O2(g)=CO(g) B、S(s)+O2(g)=SO2(g);S(g)+O2(g)=SO2(g) C、2H2(g)+O2(g)=2H2O(l);H2(g)+12O2(g)=H2O(l) D、2KOH(aq)+H2SO4(浓)=K2SO4(aq)+2H2O(l);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 13. 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已知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1npn+1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Y


    Z

    A、X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所含非金属元素种类最多 D、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
  • 14.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L 0.1 molL1 Na2S溶液含有的S2离子数目为0.1NA B、16.25 g FeCl3可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 C、25℃时,向含1 mol Cl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4+数目为NA D、已知某温度下Kw=1.0×10-12 , 则pH=11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成键元素表现为负价 B、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C、元素周期表中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从第四周期开始的长周期,比短周期多出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 16.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已知HClO的Ka=2.98×10-8 , HF的Ka=7.2×10-4 , 则等浓度等体积的NaF和NaClO溶液,前者所含离子总数比后者小 B、常温下,NH4Cl溶液加水稀释时,c(NH3H2O)c(H+)c(NH4+)逐渐增大 C、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c(Mg2+)减小 D、室温下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 17. 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电解质溶液膜的pH关系如下表:

    pH

    2

    4

    6

    6.5

    8

    13.5

    14

    腐蚀快慢

    较快

    较快

    主要产物

    Fe2+

    Fe3O4

    Fe2O3

    Fe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电解质溶液膜的pH不断增大,碳钢腐蚀的速率会先变慢后变快 B、在6<pH<8的溶液中,碳钢腐蚀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被氧化,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如图是碳钢腐蚀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原电池中电子移动的方向 D、在pH=7的溶液中,碳钢腐蚀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O2+2H2O=4Fe(OH)3
  • 18. 下列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一定相等,且保持不变 B、常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C、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加难溶电解质的量,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D、常温下,向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会生成CaSO4沉淀,但CaSO4的Ksp不变
  • 19. 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A溶液呈酸性,可以推测H2A为强酸 B、可溶性正盐BA溶液呈中性,该盐一定为强酸强碱盐 C、将浓度为0.10molL1的醋酸溶液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减小 D、pH=10.0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H+的物质的量为1.0×10-4mol
  • 20.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少量A发生反应:A(s)B(g)+2C(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B的体积分数;②混合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的总质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密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21. 已知共价键的键能(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 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

    H−H

    H−O

    键能/(kJmol1)

    436

    a

    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  ΔH=482kJmol1

    2O(g)=O2(g)ΔH为−498 kJmol1 , 则a的数值为(   )

    A、463 B、222 C、214 D、482
  • 22. 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反应2CO(g)+2NO(g) ⇌N2(g)+2CO2(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起始CO物质的量与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关系,说明NO的转化率b>c>a B、图2表示反应2X(g) ⇌Y(g)分别在T1、T2温度下,Y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说明该反应的ΔH<0 C、图3是室温下BaSO4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通过蒸发浓缩可使溶液由n点转化到m点 D、图4表示含少量SO2的水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说明在空气中时间越长,亚硫酸的电离程度越大
  • 23. 在温度T1T2时,分别将0.5 mol CH4和1.2 mol NO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 , 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T1

    c(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

    T2

    c(CH4)/mol

    0.50

    0.30

    0.18

    a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T1>T2 B、T1时0~10 min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C、a=0.15,且该反应ΔH<0 D、T1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5 mol CH4和1.2 mol NO2 , 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减小
  • 24. 25℃时,向20mL0.1mol/L H2R(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0.1mol/L NaOH溶液,溶液pH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c(H2R)+c(HR)+c(R2)=0.1mol/L B、b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HR-)>c(H2R)>c(R2-) C、溶液的导电性:b>c D、a、b、c、d点中,d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 25. 下列关于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用50mL注射器吸入20mLNO2N2O4的混合气体,将细管端用橡胶塞封闭,然后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可观察到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证明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可能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D

    向10mL0.2mol/LNaOH溶液中滴2滴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Ksp:Mg(OH)2>Fe(OH)3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 26.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K+1s22s22p63s23p6    ②F:1s22s23p5

    ③P:

    ④Cu:1s22s22p63s23p63d94s2

    ⑤Fe2+1s22s22p63s23p63d6    

    ⑥Mg:1s22s22p63s2

    ⑦O: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的元素有种;
    (3)、C、N、O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4)、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写元素符号)。
  • 27. 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pH相等的①Na2CO3CH3COONa和③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
    (2)、室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NH4)2CO3(NH4)2SO4和③NH4HSO4溶液中,NH4+物质的量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
    (3)、室温下0.1 molL1的NaX、NaY,NaZ溶液pH依次增大,可知HX、HY、HZ的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4)、室温下,已知Mg(OH)2Ksp=5.0×1012 , 向0.05 molL1MgCl2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刚好出现沉淀时,溶液的pH约为
    (5)、常温下,H2C2O4HSO4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H2C2O4

    HSO4

    电离平衡常数

    Ka1=5.9×102

    Ka2=6.4×105

    1.2×102

    ①根据以上信息可知,Na2SO4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

    ②少量Na2C2O4溶液与过量NaH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室温下,pH=1的H2SO4溶液中,c(SO42)c(HSO4)=

  • 28.            
    (1)、 (Ⅰ)某实验小组用简易量热计(如图)测量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从而求得中和热。实验步骤如下:

    (i)用量筒量取50 mL 0.5 mo/L的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下问)。                  ▲                   , 擦干备用。

    (ii)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的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

    (iii)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                  ▲                  。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iv)重复上述步骤(i)~(iii)两次。

    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操作,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NaOH溶液的浓度略大于盐酸的目的是

    (2)、(Ⅱ)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氧化性较强的Cr2O72 , 利用滴定原理测定Cr2O72含量的方法如下:

    步骤i:量取25.00 mL废水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

    步骤ii: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Cr2O72+6I+14H+=2Cr3++3I2+7H2O

    步骤iii:向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指示剂。用       式滴定管量取0.1000 molL1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数据记录如表:(I2+2Na2S2O3=2NaI+Na2S4O6)

    滴定次数

    Na2S2O3溶液起始读数/mL

    Na2S2O3溶液终点读数/mL

    第一次

    1.02

    19.03

    第二次

    2.00

    19.99

    第三次

    0.20

    a

    步骤 iii中量取Na2S2O3溶液选择的是(填“酸”或“碱”)式滴定管或通用型滴定管;

    (3)、步骤 iii中滴加的指示剂为 , 滴定达到终点时的实验现象是
    (4)、步骤 iii中a的读数如图所示,则:

    a=

    Cr2O72的含量为gL1(保留2位小数)

    (5)、以下操作会造成废水中Cr2O72含量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量取Na2S2O3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三、原理综合题

  • 29. 含碳物质在日常生活极为常见,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I.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下图所示

    写出电极A中发生的电极方程式:

     

    (2)、II.二甲醚(CH3OC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CO和制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CO(g)+4H2(g)CH3OCH3(g)+H2O(g)ΔH1=206.0kJmol1

    工业中采用“一步法”,通过复合催化剂使下列甲醇合成和甲醇脱水反应同时进行:

    i.甲醇合成反应:CO(g)+2H2(g)CH3OH(g)ΔH2

    ii.2CH3OH(g)CH3OCH3(g)+H2O(g)ΔH3=24.0kJmol1

    起始时向容器中投入2.5molCO和4molH2测得某时刻上述总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154.5kJ,此时CO的转化率为
    (3)、计算甲醇合成反应的ΔH2=kJmol1
    (4)、甲醇脱水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在某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某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H3OH(g) , 测得某时刻各组分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此时反应(填“朝正向进行”、“处于平衡状态”或“朝逆向进行”)。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物质的量/(mol)

    0.02

    0.4

    0.4

    (5)、生产二甲醚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副反应,与甲醇脱水反应形成竞争:

    iii.CH3OH(g)+H2O(g)CO2(g)+3H2(g)ΔH=+48.8kJmol1

    将反应物混合气按进料比n(CO)n(H2)=12通入反应装置,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测得二甲醚的选择性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不考虑催化剂失活)。

    资料:二甲醚的选择性是指转化为二甲醚的CO在全部CO反应物中所占的比例。

    ①图1中,温度高于265℃后,二甲醚选择性降低的原因是

    ②图2中,温度一定,压强增大,二甲醚选择性增大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