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阶段测试卷(一) 中国古代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当地传说 B、地区风俗 C、经典文献 D、出土文物
  •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3.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耧车 B、铁农具 C、翻车 D、筒车
  • 4.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5.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朴”。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6. 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促进文化认同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推行小篆 B、统一货币 C、编制户籍 D、颁行秦律
  • 7.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生产 D、吸取秦亡教训
  • 8.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
    A、废除了郡县制度 B、增强了地方势力 C、导致了西汉灭亡 D、削弱了诸侯实力
  • 9. 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 10. 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  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 11. 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 12. 《中国官制大辞典》对古代某选官制度的解释:“一种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制度。”该制度始创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 13. 隋朝和秦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定都长安 B、都出现盛世局面 C、都实现制度创新 D、都推行三省六部制
  • 14. 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
  • 15.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和整理了如表所示的素材。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中国古代(    )

    人物

    ……

    玄奘

    鉴真

    崔致远

    马可·波罗

    郑和

    利玛窦

    ……

    国籍

    ……

    中国

    中国

    新罗

    意大利

    中国

    意大利

    ……

    事迹

    ……

    西行天竺

    东渡日本

    来华求学做官

    来华做官游历

    七下西洋

    来华传教译书

    ……

    A、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C、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D、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 16.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被誉为“诗圣”。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 17. 根据如图中的信息,作为史料,该图可以用于研究(    )

    A、西周的封邦建国 B、秦代的郡县设置 C、唐代的边疆治理 D、元朝的行省划分
  • 18. 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 19. 历史叙述包括历史史实与历史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元昊创制了西夏文字 B、“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之间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D、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 20. 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 21. 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    )
    A、满族 B、藏族 C、壮族 D、回族
  • 22. 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原产于(    )
    A、欧洲 B、亚洲 C、美洲 D、非洲
  • 23. 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他有四重,其中被称为紫禁城的是(    )
    A、外城 B、内城 C、皇城 D、宫城
  • 24. 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    )

    A、新疆 B、云南 C、台湾 D、西藏
  • 25. 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密切交流。不断发展的各民族服饰习俗,就是文化互鉴交融的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图一  胡服俑

    图二  《北魏帝后礼佛图》

    与图一相比,图二中的服饰有何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什么内容?

    (2)、材料二:

    图三  [唐]《步辇图》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旧唐书》

    材料二以不同方式展现了服饰礼仪之美,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

    图四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流行旗袍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自汉族服饰中的吉祥纹样、色彩等元素融入满族服饰后,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至今旗袍仍受中国女性喜爱,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从民族文化互鉴交融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温馨提示: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27. 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1)、“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①司母戊鼎

    ②打马球俑

    ③甲骨文

    ④活字印刷铁板

    ⑤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⑥金奔巴瓶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

    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⑤所属的展区名称。

    (2)、【解说文明】

    展品②: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国3 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请为展品④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④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3)、【感悟文明】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 28. 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图一  东汉牛耕画像石

         图二  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

     

    图三  清《耕织图》(局部))

    材料三: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二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 29.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许多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机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皇帝作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决定,把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赖依托的对象,固定为“祖宗家法”。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回答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创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其举措。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