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10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两次合作,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和蒋介石曾经在重庆有过一次历史性的会晤,曾使无数的中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渴望(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 2. “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这篇社评介绍的是(    )
    A、吴起镇会师 B、会宁会师 C、政治协商会议 D、重庆谈判
  • 3.   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要为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 B、尽量避免内战 C、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D、既要争取和平也要准备斗争
  • 4. 仅1946年上半年,美国援助中国政府的物资总值就达13.3亿美元。1946年3月,美国还组建了2 000人的军事顾问团派到中国。美国的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增强了中国政府坚持抗战的力量 B、加速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步伐 C、密切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促进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 5.   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的发展表现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却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B、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
  • 6.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渡江战役
  • 7.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 8. 有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电视剧,其中出现的镜头,你认为哪一个符合史实(    )
    A、一个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上,进行宣传 B、刘伯承、周恩来指挥解放军渡过黄河 C、在北平杜聿明举行仪式,接受和平改编 D、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 9.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 10.   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又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 B、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D、张骞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 11.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争取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天津 B、北平 C、上海 D、徐州
  • 12.   1949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南京广播电台当天可能播出的紧急新闻是(   )
    A、辽沈战役捷报频传 B、平津战役最近战况 C、渡江战役全面胜利 D、抗战胜利指日可待
  • 13. 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它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又见证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该城市是(  )
    A、南昌 B、南京 C、武汉 D、广州
  • 14. 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吟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张之洞 B、郑观应 C、张謇 D、李鸿章
  • 15. 出现下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 16. 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 17.

    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如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
  • 18.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19. 《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救亡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0. 如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

    ——《人民日报》

    材料三: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万人) 

    挑(副)

    担架(副)

    小车(辆)

    大车(辆)

    汽车(辆)

    牲畜(头)

    船只(只)

    粮食(万斤)

    辽沈战役

    160

     

    13 800

     

    6 750

     

    30 000

     

    7 000

    淮海战役

    225

    42 400

    73 900

    410 900

    3 070

    250

    6 300

    13 600

    57 000

    平津战役

    154

     

    20 000

    20 000

    380 000

     

    1 000 000

     

    31 000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文献的核心内容。
    (2)、概括材料二、三表达的主题思想。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 22.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

    (3)、图3反映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国内意义?

    (4)、图4中的场景发生在解放战争的哪次重大战役?你怎样理解“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 23. 近代以来,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材料三:近代以来,外国人运用出版中文书报的方法对中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报刊的撰稿人多为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在华西方人士,因而其舆论颇为西方社会所重视,对各国政府的决策有明显影响。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这些报刊一般都以提供信息和情报为主。但是,这些近代报刊也加深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我国近代报刊在日后的发展更使当时的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也是打开清政府闭关锁国大门的一把钥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江南制造总局与南通大生纱厂的企业性质及创办者创建工厂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请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同时,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在华洋人出版报刊的目的及这些近代报刊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