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入学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02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52分)

  • 1.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年初,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②王老师真是干一行爱一行,他虽然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却仍然白头如新热情不减。

    ③王进喜跟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 , 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辟者。

    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 , 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⑤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 结果落选了。

    ⑥希望是全人类共有的东西,即使是不名一文的乞儿也有。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 2.  下面各句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毫发不爽

    ②近日,新冠流感疫情持续蔓延,一项有利于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爆发的政策呼之欲出

    ③表演开始了,看,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 , 活灵活现;锣鼓喧天,惟妙惟肖;唱念做打,有板有眼……

    ④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⑤我终于来到了蜀道,本想亲身领略一下李白笔下那猿猱愁攀,风声鹤唳的险要,却见那盘山公路像飘浮的玉带缠绕在座座峰峦之间,真是天堑变通途啊!

    ⑥百货公司并没登广告而特价清货,这消息却不胫而走 , 离开门营业还有好几个小时,就已经排起了抢购的人龙。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C、学校是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主阵地,是青少年形成良好价值观的摇篮。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庆祝建国七十一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朗诵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 5.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____。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②这两个字涵义极广。

    ③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④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

    ⑤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⑥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A、⑤⑥②④③① B、⑤②④⑥③① C、⑥②④③①⑤ D、⑥②①④③⑤
  • 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共享经济如今正火,科学家发现,不光是人类,连细菌菌群也玩分时共享:____。研究人员设立了两个相距2毫米的枯草杆菌生物膜菌群,两个菌群不但能相互沟通,还会同步性生长。但是,当二者对有限资源产生竞争时,两个菌群的生长就不再同步,而是切换成分时共享模式,从而降低了对资源的竞争。

    A、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还能相互沟通 B、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相互沟通,还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 C、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相互沟通,才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 D、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才能相互沟通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好思想,一个好作品,在成形之前,。这种子来自人类生活的土地,如同柳絮一样在人类精神的天空飘荡。倘若它落到了你的心中,你的心又恰巧是一片沃土, , 最后有希望发育成一棵好的植物。精神的创造当然离不开外部的环境,。满天柳絮,阳光明媚,水分充足,可是倘若你的心是一片瘠土,你的心中仍然不会绿柳成荫。一颗种子只有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真正作为一颗种子存在。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 , 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 , 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友”,就是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我有几位有趣的读友。其中一位擅写杂文,酷爱读书,他经常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我。几十年前,我在琉璃厂买下一套《清稗类钞》,一共十三本,中华书局的版本,就是他推荐给我的。这套书让我____,我从中看到了清代的文化艺术、世俗人情和各种传奇。虽然这是一套杂书,但是营养丰富,我非常感谢这位读友。另外一位读友是一位著名作家,在一次采风活动中,他跟我聊起赵汝珍写的《古玩指南》,说非常有趣,有各种鲜为人知的收藏知识。回北京后,我马上兴冲冲地买了回来,从此这本书成为我的枕边书,我在阅读中得到诸多体会和欣喜。

    作为一个读书人、写书人,生活在北京是一件幸运的事。北京的高校多,图书馆多,书店多,爱读书的人也多。北京的实体书店数量在全国____,平均每万人就拥有零点八家书店。也因此,北京的阅读活动众多,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参加过多次类似的活动,还以作家的身份谈读书和创作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关系。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我常常感到一座古城的面貌因读书而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称“读友”为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与此类似,其实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称呼,比如把一起旅游的人称“驴友”,请简述“驴友”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44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1)、下列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 , 然后能改(过:过去)
    (2)、下列画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心志        行拂乱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出淤泥不染 C、舜发于畎亩中        宋何罪 D、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贤材人远矣
    (3)、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主用诸将之谋,数侵盗晋边。陆抗上疏曰:“昔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宜养威自保,不可轻动也。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黜陟 , 慎刑赏,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昔齐、鲁三战,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则?大小之势异也。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哉!”吴主不从。

    吴大司马陆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即处上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逊,昔在两垂上言:‘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臣前乞屯精兵三万,而主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今臣所统千里,外御强对,内怀百蛮 , 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赢敝日久,难以待变。臣愚以为诸王幼冲,无用兵马以妨要务;又,黄门宦官开立占募,兵民避役,逋逃入占,乞特诏简阅,一切料出,以补疆场受敌常处,使臣所部足满八万。省息众务,并力备御,庶几无虞。若其不然,深可忧也!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属。”及卒,吴主使其子晏、景、玄、机、云分将其兵。机、云皆善属文,名重于世。

    (摘编自《资治通鉴·晋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B、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C、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D、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句中用以指周武王开始讨伐行动。 B、黜陟,古时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等。句中“黜”指降低官职,“陟”指提升官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代君主每年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句中亦此意。 D、百蛮,古代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抗对吴忠诚,敢于发表意见。在吴国君主听取了手下将领的策略多次在晋国边境侵犯劫掠时,他便上疏直陈自己反对的观点。 B、陆抗崇尚做事应该相时而动。他认为商汤用兵、周武王讨伐都是正当其时的,因为当时的夏朝多行罪恶之事,而商纣王也邪恶残暴。 C、陆抗对形势有清醒的判断。他与父亲见解一致,认为西陵地理位置重要,请求朝廷调兵加强防守,朝廷重视并接受了他的主张。 D、陆抗教子有方,对后人影响深远。他死后,他的儿子继续统兵,其中,陆机和陆云文武双全,不但深得吴主重用,而且为人所称道。
  • 1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 1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2)、《木兰诗》中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战地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3)、杜甫《望岳》一诗用自问自答的手法,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与苍茫雄奇。这句诗是: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交代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6)、《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角度歌颂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7)、《醉翁亭记》中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