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10-01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秩序(zhì) 踱步(dù) 畸形(jī) 有条不紊(wěn) B、烙印(lào) 涕零(tì) 铲子(chuǎn) 翘首期盼(qiáo) C、淤泥(yū) 悲悯(mǐn) 鄙夷(bǐ) 白驹过隙(jū) D、酉时(yǒu) 租赁(lìn) 悼念(dào) 酣然入梦(gān)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搁浅 缎带 并行不脖 敷衍塞责 B、贿赂 掰开 焕然一新 藏污纳垢 C、洗涤 竣工 眼花瞭乱 坚忍不拔 D、糯米 狰拧 灼灼其华 绞尽脑汁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寥寥数语传递出别样的温情。 B、宁静的乡村隐含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彰显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 C、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客厅里,各省市劳模正襟危坐地等待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D、元宵夜,在园博园赏灯的人摩肩接踵 , 节日氛围十分浓厚。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怀疑不仅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且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D、著名艺术家王刚用欢快的语调朗诵了朱自清的《春》,让人仿佛看到了春风中摇摆的绿柳,嗅到了花草泥土的芳香。5. 参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要求:修辞贴切,句式不限。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有了大地的满足、才有万物的生机; , ; , 。
6. 名著阅读。(1)、“红军”“红星”“红小鬼”……“红”字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反复出现。下面是两个同学对这个字展开的讨论,请结合书中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甲:我认为“红”不只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征。在第五篇“长征”中,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飞夺① , 这就是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
乙:我的理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让人看到希望。书中的“红小鬼”,比如②。(请概括相应的事例作答)
(2)、阅读下面的选段,按要求答题。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①选段中作者运用了实验法和的科学研究方法,才得出蝈蝈“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这一结论的。
②选段画线句子是怎样体现作者“像文学家一般的写”的?
7. 综合性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让我们积极参与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去感受其独特魅力,并完成下列任务。
(1)、【解“友”之义】追溯字源,可知字义。请参考示例,结合下表中的甲骨文的字形特点,推断“友”的字义。
汉字
实物与甲骨文
字义
朋
“朋”在甲骨文中字形像两串贝系挂在一起。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可见,“朋”最早是一种货币单位的名称,后来才引申为“联系”“勾结”“结交者”。
友
(2)、【交友之道】在古代,朋友之间的交往是有原则的。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交友的一则名言(含警句、诗句)和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
君子之交淡如水。
①
故事
伯牙绝弦
②
(3)、【明友之礼】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列场合应使用的敬辞和谦辞。
A.称呼朋友的母亲,可以说“你母亲”,但古人会说“”。
B.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以说“欢迎来我家”,但古人会说“欢迎光临”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
8. 默写。(1)、求之不得,。 (《关雎》)(2)、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3)、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 ,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7)、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肖像描写来反映卖炭翁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 。”(8)、新冠肺炎一度在武汉及全国逞强施威,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先后投入战斗,战“疫”终于翻开了新篇章。这真是“ , ”!(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填空)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所以动心忍性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才的造就既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又需要自身的不懈奋斗。 B、文章开篇使用排比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C、对国君而言,如果有执法严格、直言进谏的臣子和外国的侵扰,这个国家是无法治理的。 D、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主张。(4)、下面链接材料中孟子的“三乐”与文中画线句子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链接材料】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 ,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故:变故,如灾祸、祸患、死亡、疾病等。②怍(zuò):惭愧。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
园子里的童年
■李秀萍
①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和《后花园》,不由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家乡毗邻萧红的家乡,她的童年生活对我来说非常熟稔,尤其是她的后花园生活。
②我曾到鲁迅的家乡参观鲁迅故居,看到百草园时有点惊讶,现实中的百草园远没有文章里的百草园显得那么大。在萧红故居看萧红家的后花园也不大,也许在小孩子的眼中,再小的世界也会被丈量得很大很大。
③至于小孩为什么喜欢在园子里玩,我以为园子是最方便接近自然、获得常识、认识神性的小世界,和小孩未被世俗熏染的天性是契合的。而且,在东北的苦寒之地,夏季的园子是最热闹最多姿多彩的地方了,不在这里玩又能在哪里玩呢?
④当我四五岁在园子里玩时,已是萧红出生60多年之后了。悠长的岁月中,有变的事物和不变的事物,人要出生、长大、衰老和死亡,房屋的结构和材料也不断变化,旧的推翻,新的建立,然而园子没有变。萧红家的园子里有黄瓜、倭瓜、茄子、辣椒、玉米等,还有爬山虎、向日葵、大菽茨、胭粉豆,以及樱桃树,我家的园子里也有黄瓜、辣椒,爬山虎猴子似的越过栅栏爬上房墙、窗户,向室内窥探,向日葵士兵似的挺直了腰杆驻守在园子的边边角角。萧红家的园子里,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蚂蚱跳,我家的园子也是欣欣向荣,小青蛙、癞蛤蟆、蛐蛐、蝈蝈都来光临过。不管时光怎样流逝,园子都是生生不息的。
⑤园子里的玩法各种各样,萧红是那样玩的,我却是这样玩的。说也奇怪,没学过书本中的植物知识,却认识满园的植物,知道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哪个是成熟的,哪个是未成熟的。嫌西红柿红得太慢,我摘下几个来,放在装棉絮的箱子里捂着,捂着捂着就忘了。哪天翻箱倒柜,忽然发现西红柿已经捂得通红通红的,煞是可爱,就像洗衣服清理衣兜时突然翻出不少钱来,有点意外,有点惊喜。
⑥园子里有菇娘、草珠子,这些是小女孩比较喜欢的。菇娘果是一种茄科浆果,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外面罩着一层绿外套。把外套扒开,轻揉果实,待果实柔软了,把外套和果实之间的连接点顺势拔掉,把里面的籽挤出来,变成薄皮气囊,然后放在嘴里,在牙齿和舌头的辅助下,菇娘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这都是技术活,得练些时日。到了秋天,菇娘成熟了,黄得晶莹剔透,酸甜可口。草珠子,顾名思义,就是从草上结出来的一种珠子。灰色小珠子,珍珠般大小圆润,中间有孔隙。我就地取材,把珠子用线串连起来,做成手串,做成项链。人类对美的追求创造常常是无师自通的。
⑦蝴蝶、蜻蜓在菜花上翩跹飞舞,颜色各异。有的蝴蝶翅子毛绒绒的,像一面锦缎,雍容华贵。蜻蜓纤长的体态很优美,翅子薄纱一般,朦朦胧胧地在阳光下闪着光。我追来追去,从来捉不到一只蝴蝶或蜻蜓。
⑧我就像是长在了园子里,玩累了会在园子里睡着,大人并不理会。至于那树上的樱桃、李子、海棠果,从酸涩的小果阶段到酸甜的大果阶段,各种滋味我都尝了个遍。
⑨小时候并不懂得刻意欣赏大自然的美,因为自然就在生活的背景里,就在呼吸的空气里,就在成长的记忆里。自然的每个领域都有其惊艳之处,即使是小小的园子。
⑩如今,爸爸、妈妈、舅舅早已搬离原来住的地方,进入城市。童年的园子还在那里,不知会成为哪个孩子的乐园。舅舅家的草甸子和那条河流不知还是不是从前的模样。离开土地太久了,我记忆中的园子从生活的背景变成了生命的远景。我答应8岁的儿子,暑假一定带他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看看那广阔的田野、静寂的河流、平整的田垄、丰茂的庄稼,让他亲手把种子埋进土里,看着小苗破土而出,感受生命的喜悦和庄严。我要让他童年的记忆,也留下关于土地的印象。
(1)、通读全文,童年的园子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2)、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园子里的童年生活,为什么第①②段还要略写萧红的后花园和鲁迅的百草园?(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从视觉、听觉和味觉来描写景物,请做简要分析。(4)、想象下列句子所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①爬山虎猴子似的越过栅栏爬上房墙、窗户,向室内窥探。
②有的蝴蝶翅子毛茸茸的,像一面锦缎 , 雍容华贵。
(5)、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我记忆中的园子从生活的背景变成了生命的远景。
1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材料一】
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共有餐饮门店820万家,全国餐饮收入实现4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同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很具代表性。
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l1.7%。4个城市游客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103克,高于当地居民每人每餐88克的食物浪费量。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
“舌尖上的浪费”是当下的流行语,但“餐桌浪费”是一个老话题。不仅内地关注,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水稻科学家说,惩罚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指出中国每年扔掉的粮食能够养活2亿多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不仅国内关注,国外媒体也曾关注过我国的食物浪费问题,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都曾分别以《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和《中国式“剩宴”》为题,直言餐饮消费中的浪费问题。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24期)
【材料二】
图1:校园餐饮服务满意度调查 图2 学生日常校外就餐主要场所调查
图3:影响受调查的中小学校园就餐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是世界共识,各国都在为此不遗余力地努力着。在德国,无论是自助餐还是点餐,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即便是外国游客也不会法外开恩。从幼儿园起,德国的孩子就会接受节俭就餐的教育,在家里浪费食物,也会被家长处罚劳动。意大利参议院2016年8月通过了一个鼓励节约的法案,该法案简化了超市和农场捐赠食物的程序,并鼓励餐厅提供打包服务。
我国也曾启动过各种活动,如“光盘行动”“半份菜”等。从2013年起,江西理工大学连续多年在食堂不定期举行“光盘换水果”活动,学生们只要把饭菜吃完清盘,就可以换到一个饭后水果。据了解,“光盘换水果”活动开展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用餐浪费现象大大减少,每天倾倒的潲水相比以往减少近2/3。在浙江杭州,一家有着170余年历史的知名饭店近日向公众发出“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倡议,名菜“西湖醋鱼”可以选择半条,米饭也可以选择半碗。饭店承诺“从自身做起,引导消费者适度点餐、文明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摘编自《开封日报》)
(1)、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我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总量巨大,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 B、为了体面,朋友和商务聚会只选择在大型餐馆进行,浪费的除了食物,还有酒水。 C、桌餐是校园各种供餐方式中浪费最严重的,人均浪费量比4个城市旅客的人均浪费量高。 D、包括中国、意大利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厉行节约,向浪费宣战。(2)、“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你是否认同材料一的这一说法?为什么?(3)、材料一中说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请结合材料二探究中小学生浪费的主要原因。(4)、为减少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根据以上材料,向我国的政府、餐饮行业和消费者各提一条可行性建议。四、写作。(55分)
-
12.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史铁生三次北海看花的经历,发现了善待自我的真谛;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知识可以再塑自己的生命;莫怀戚陪伴母亲妻儿散步初春的田野,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担当。……生活、学习中前行的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个别样的自我。
请以《我发现了一个别样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下面三句话摘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请任选一句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
②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③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