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必修(上)历史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据记载,清廷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可见,盟旗制度(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扩大了地方上的行政权力 C、使民族平等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D、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2. 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________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________。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________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    )
    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 B、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 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 D、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
  • 3. 如图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如图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大、小宗的身份相对的
  • 4. 秦朝时开始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到清朝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主要是指(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中外朝 D、设置军机处
  • 5. 下列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 6. 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要务,具有封闭性,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说明了清初(   )
    A、国家行政体系最终形成 B、军机处的权限大于内阁 C、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D、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权
  • 7. 《国家宝藏》第三季介绍了一件珍贵壁画,该壁画描绘了数千名工匠修建某一宫殿的过程,“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以下与该壁画相关的文化遗产是(   )
    A、故宫 B、长城 C、布达拉宫 D、秦始皇陵
  • 8. 论及清朝中枢权力演变,有清人说:“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起草)。自雍正初年设军机处……机要章奏皆下焉”“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这一演变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C、地方政治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D、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
  • 9.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 10. 据下表可推知,当时的统治者(    )

    时间

    大事

    1623年

    努尔哈赤“着每旗出小旗长一人”,带领人马“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并要求“谨慎防守”。

    1689年

    《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

    A、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 B、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 C、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D、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
  • 11. 《清史稿》记载:迨光绪变法,三十二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临,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这表明,此时(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现代监察体制得以建立  C、司法改革成效显著 D、司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12. 康熙帝在批复曹寅的奏折时,一再嘱咐曹寅:“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一论述说明奏折制度( )
    A、弱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具有非正式的特点 C、使政府决策效率大大提高 D、强调高度的保密性
  • 13. 1689年.清政府反击正在侵略东北地区的沙俄.并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为抽身应对国内的准噶尔部叛乱,清政府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让出一定的利益,双方签订了清代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的150年间,中俄双方的边界都很稳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

    A、这是割让土地的不平等条约 B、赢得和平比保卫领土更重要 C、尼布楚地区自古是中国领土 D、清政府的对外关系正在转型
  • 14. 吕思勉先生认为,清代督、抚、司、道、府、县几乎成为五级,存在“压制重而展布难,统辖广而威权大”的情况。以下对清代督抚制的认识,符合吕先生观点的是(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地方控制 C、完善了官僚体系 D、影响了国家治理
  • 15. 努尔哈赤在八天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为此,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南书房的设立(   )
    A、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彻底解决 B、中枢机构一分为三,最后集权于皇帝 C、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D、挑选太学学生入值,参与机要事务
  • 16.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据材料可知(    )
    A、内阁制度强化了君权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B、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乾纲独断导致大臣无法有效地参与决策 D、是否有贤臣辅佐是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
  • 17.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今新疆一带设置西域都护府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军政管辖。判断下列有关新疆历史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②清朝时在昭莫多地区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晚清时收复新疆并且在新疆设立行省  

    ④新中国在新疆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 明朝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这些规定(   )
    A、抑制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安全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禁绝包括外贸在内的一切对外交往
  • 19.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

    叙述

    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

    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清世宗实录》

    今朕虽逾六衮,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贳力。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 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 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 20.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下列描述,不属于军机处的是(   )
    A、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C、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D、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 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 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扩大成为人口近6000万(公元2年)的民族,后来遂称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方面,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在纷争中交往融合,逐渐同化;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在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北部的广大地区。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起规模空前的统一国家,汉族和蒙古族的交融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自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这里就成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分裂势力对新疆地区的阴谋从未停止,但历代统治者坚决捍卫了国家统一,其中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地区的噶尔丹叛乱是比较突出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知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以来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这一事件的认识。
  • 23.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朝遣迹文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 24.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636年,清太宗设立了蒙古衙门以负责处理蒙古事务,由于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蒙古衙门随后改为理藩院。1644年清军入关,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清朝统治者认为少教民族居住地区是中原内地的“屏藩”,故乾隆皇帝说:“变、户、刑三部及理藩院均属紧要。”作为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由管理漠南蒙古诸部,扩及到管理少教民族地区及参与对各族上层人士叛乱活动的镇压,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教民族刑法,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诉讼案件,还办理满蒙联姻,管理喇嘛教、会盟、驿站等。清朝覆灭,理藩部机构也随之瓦解。中华民国建立后,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成立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赵云田《清朝的理藩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藩院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 2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嘉庆末年的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龚自珍的《对策》虽然是在西北边疆善后的背景下所作,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治国之策。龚自珍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龚自珍规划的虽是全局性的国家要务治理方案,但其中的边疆治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尤需注意的是,龚自珍分析当时“游民旷土”的社会形势时,指出西北多旷土,东南多游民,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同年,其《御试安边绥远疏》指出西域新疆天山南北两路情势不同,“以边安边”的政策也应不同。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

    ——摘编自王鹏辉《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边疆建设思想的意义。